浅析索罗金笔下的中国形象以及创作的诗学特征论文_陈媛媛

浅析索罗金笔下的中国形象以及创作的诗学特征论文_陈媛媛

陈媛媛

黑龙江省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摘要:弗拉基米尔•格奥尔吉耶维奇•索罗金是当代俄罗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既是 “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最主要代表作家,同时也是当代俄罗斯最受争议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也被誉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三驾马车之一”。他的小说样式新颖,语言独特,其中作品中还包含了许多文化隐喻以及运用多种文学创作方法。小说中充满着荒诞、讽刺等因素,他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同时又巧妙地把俄罗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糅合。在他近期发表的小说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描写“中国”的内容。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中国形象”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探寻到作家创作的真正意图以及对俄罗斯未来社会的担忧。本文主要是分析《特辖军的一天》、《糖制的克林姆林宫》、《暴风雪》中出现的“中国形象”,阐释其文化意义以及作家创作的真正意图。

关键词:索罗金 形象 诗学特征 中国形象 文化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受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JSCX2017-136HLJU)

形象学属于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形象学就是研究形象的学问。但是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并不是对所有称之为“形象”的东西感兴趣,它所指的是在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者是描述。对于形象学的研究,法国学者卡雷对此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将形象研究单独提出 ,他第一个主张在研究国际关系文学时,不要拘泥于考证,要注重探讨作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人民间的相互看法、游记、幻象等。由此,他将形象研究定义为“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间的相互诠释。尽管卡雷在其专著《法国作家与德国幻象》中过分专注于外部的社会、历史研究,过分的强调了法德两国关系的影响,但是毕竟是经他倡导,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才被置于了“事实联系”的中心,他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形象学的奠基者。卡雷的宣传推动了异国形象的研究,给当时趋于呆滞的实证方法注入了活力。五六十年代,随着比较文学危机的产生,形象研究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责难。他们的批评主要是针对着形象研究中表现出来的跨学科性和民族主义。在经历这场危机过后,形象研究利用了多学科交汇的特点,推动了形象学的研究。在当代形象学理论和方法论上也有一定的更新,并且对传统又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主要表现在:注重“我”与“他者”的互动性;注重对“主体”的研究;注重总体分析;注重文本内部研究;中国的形象学研究和西方比起来要稍晚一些。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形象学研究才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近年来,中国学者在继承西方形象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形象学理论也有所创新。例如:厦门大学周宁教授突破了传统形象只关注于一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而是将单一的作品研究转化成更为丰富的文化研究,研究对象也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本,运用一些文化理论借助多文本找到了研究中国形象学的研究方法。为中国形象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形象学研究的简短回顾,我们才能理解形象学产生的根源及其意义。本文试图在形象学研究理论基础之上,分析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索罗金近期创作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借助形象学理论去探寻作家创作这种形象的含义以及作家创作的真实想法。

索罗金在当今俄罗斯文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他的作品一直备受争议,研究者也从不同的文学角度进行解释,比如有人对他作品中出现的怪诞的、虚幻的元素感兴趣,也有研究者对小说中的互文感兴趣,但是在他近期创作的小说中出现的中国形象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分析,如果缺少这些分析就不能理解作家创作这些小说的真正意图。在《特辖军的一天》、《糖制的克林姆林宫》、《暴风雪》中主要出现了一些中国元素例如:中国长城、中国人、中国风格的房屋、器皿、食物、文字等一系列的中国事物。通过对这三部小说进行细致分析,我们就会体会到作家作品中出现的这些事物的真正意义所在。索罗金创作的诗学特征主要有:索罗金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运用了一些新的创作方法,在他的创作中更多的是以戏仿、反讽、虚实结合以及多声部创作为主要手段,解构苏联以政治为主导的一元意识形态、霸权话语、审美形态、价值体系,显示出了重建文化新秩序的愿望。索罗金的小说中带有多义性、间杂性、互文性以及片段性、开放性、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特征。在他的创作中对传统小说进行了戏仿、对19、20世纪的俄罗斯作家的创作风格进行模仿,进行颠覆和解构,突出表现了游戏性的诗学特征。同时索罗金将俄罗斯的历史与现实糅合在一起,运用语言游戏,对于一切固定的秩序、僵化模式进行打破。小说中有梦和现实的结合,历史事件与虚构事实的结合、科幻与虚构的结合·。小说还采用拼接图画的模式将不同类别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去表达作家创作的共同思想。索罗金创作的小说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后现代文本,运用多样的创作手段和理论方法使自己的小说更具有吸引力。通过分析索罗金创作的诗学特征对我们分析他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中篇小说《特辖军的一天》是索罗金近期创作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主要是将俄国历史与虚构的现实结合在一起,以重访俄国历史、隐喻和戏防的方法,通过对禁卫军一天复杂的、丰富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揭示了俄国历史和政治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的腐败现象,也隐喻出苏联政治体制内部与历史上伊凡雷帝专政制度的同根性,苏联国家是伊凡雷帝专政制度的变体,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国家臃肿的旧体制的新形势。索罗金用“特辖军的一天”戏防隐喻了当代的俄罗斯,现在的俄罗斯在他的眼中就如封建王国体制,外部变化,内部不存在任何变化。但是不同的是,在高科技发展的语境之下,当代的封建主不是乘坐的四轮马车,而是乘坐奔驰,不是把钱放在箱子里面而是把钱存放在瑞士银行。虽然作家都将一切置在重坊俄国历史的国王、王后和禁卫军生活的语境中,展现的确是现代化科技高智能发展的社会生活场景;小说中出现了高楼大厦、手机、电脑、游戏机、电话、按摩机等当代事物,事件发生的时间也被作家定格为2021年、2027年和2028年。作家将历史上国王的残暴、以特辖军为主的国家专制制度的国家机器的滥杀无辜、虚构出来的特辖军一天的正常生活与当今高科技发达的俄罗斯现实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在小说中也影射了当今中国发展迅速以及当今中国在国际上的作用以及地位。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将俄国历史与虚构事件结合已经显示出了作家对俄国历史的反思,对当今俄罗斯政治生活的关注,表现出了作家忧国忧民的情思。作家在解构俄罗斯历史、社会、文化传统的同时,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也暗示着作家对重构新的世界秩序、新文化秩序的愿望。小说中到处充满带有中国印记的事物,俄罗斯著名研究学者哈比布莉娜在《中国的魅力-索罗金作品中未来形象的跨文化意义》这篇文章中专门研究了索罗金笔下的中国形象,她认为:“有着普遍意义的形象出现在《特辖军的一天》这部小说中,这些形象有着中国的源头,而且汉化的现象分布在小说的各个语境下,从神圣的面包到低俗的事物。”在小说中出现了俄语音译的汉语并且作家在汉语的基础上还创造了一些词汇,因此,作家本人也认为在未来的世界中汉语扮演的角色就像当今时代人们利用英语这么广泛以及重要。从作家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当今的中国在文化上也影响着俄罗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影射出了索罗金对于俄罗斯文化面临汉化的种种担心。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特辖军一天生活的描写,索罗金将在集权专政制度下的国家官员的受贿、残暴、冷血描写的十分详细。借此也是为了隐喻当今的俄罗斯政府存在着严重的受贿行贿的不法行为。小说中还提到了“中国的鱼缸”,这仅仅是一种比喻,在此金鱼被视作毒品,当这些特辖军使用金鱼的时候,在幻觉当中将自己比作是喷火涂炭生灵的龙。“龙”在中国有一定的象征含义,索罗金在小说中借用使文本又多了一层文化隐喻。龙在中国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是一种祥瑞的征兆,但是西方对于龙的解说则是相反的,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在这里索罗金将不同的中国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文本中·,暗示了作家对于这样的近邻国家文化侵蚀的担忧。

《糖制的克林姆林宫》也是索罗金近期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主要是由15个短篇组合而成,小说的体裁形式丰富多样涉及了童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宗教传说。小说涉及的主题也是不同的。这15篇小说是相互独立的,但是都是主要围绕吃“糖制的克林姆林宫”进行的。值此圣诞之际,“糖制的克林姆林宫”在红场上成了君王发给民众的圣诞礼物,孩子们高兴地带回家,分给其他的家庭成员吃。孩子们从他们的长辈嘴里得知,克林姆林宫是国家的心脏,是君主实行王权的地方,它是由成千上万块砖修建而成的,每个公民都为了修筑这道墙付出了代价。建成了能抵御外敌的“俄罗斯人自己的长城”。红场是俄罗斯民众精神的聚集地,对于他们来说红场和克林姆林宫具有重要的意义。小说描述的是以当代人生活的环境为背景,但是他们的思想还是停留在了过去,停留在了历史的各个阶段。每一个时期他们围绕着“克林姆林宫”进行幻想,他们想要建造“伟大的俄罗斯长城”,希望能像中国的长城那样可以抵御外敌的侵略和国内谋反者的伤害。俄罗斯民众认为有了这个长城人们才能过幸福的生活。在这部小说中还出现了大量的汉语俄语音译词汇,展示出了仅仅用俄语表述的力度没有汉语那么强大,进一步说明了当今的中国不仅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文化侵蚀他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提升。作家在此表明了自己的担忧。作家通过解构以“克林姆林宫”为中心的俄罗斯历史和文化,在人们使用食用克林姆林宫之后的反应表现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面包和精神食粮之间可以找寻俄罗斯人未来的发展道路。为了能够使俄罗斯更加强大,作家想通过建造“俄罗斯的长城”来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暴风雪》是作家近期发表的又一篇力作。凭借该书索罗金获得了俄罗斯著名的“大书奖”。“暴风雪”这个意象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总是占有重要的位置。俄罗斯地域辽阔,环境也各不相同。俄罗斯的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经常把它作为描写对象。从18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到至今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都有涉列这个意象。索罗金所创造的《暴风雪》这部小说是一部包含了广袤的俄罗斯空间的小说,将主人公置于暴风雪的背景之下,在这无边无际的环境中使两位主人公几乎丧命。小说中写到两位主人公的目的地是一个叫“多尔戈耶”的村子,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这终将是两位主人公无法到达的地方。医生普拉东诺夫救人的梦想最终也没有实现,小人物库奇马最终冻死在了冰天雪地里面。在这部小说中,两位主人公行走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找不到边际,找不到方向。但是在小说的结尾处突然潜入了将医生救走的中国人,医生还用中文向他们表示感谢。索罗金本人将“中国人”置于一个拯救者的形象,实则不然。在这里更多的是体会到作家的俄罗斯思想,也可以看出作家的民族主义情感以及对本民族的担忧。作家将俄罗斯置于西方和东方之间。使俄罗斯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俄罗斯永远都无法回避中国的存在,作家相信,也许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人踏上俄罗斯的土地,对俄罗斯本民族的文化、经济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对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索罗金近期发表的三篇小说中出现的“中国形象”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阅读文本和研究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在小说中到处都充满和中国有关的事物,作家将俄罗斯的历史与当今现实社会融合在一起,不断地变化叙述空间和时间,文本中出现的中国元素有其深刻的文化意义。从作家创作这些小说来看,通过分析文本我们可以感知到作家对于未来俄罗斯社会的担忧以及当今社会现象的批评与暗示。他曾经到过中国的南方,对于中国文化也有一些理解和自己的感悟。他逐渐意识到了沉睡的狮子已经醒来,中国龙屹然立于东方,当今的中国发展迅速,并且从作品中意指出在未来的世界中,中国将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成为更加强大的国家,汉语也将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使用就像当今英语的重要性一样。作家在肯定这些的同是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情感。他希望俄罗斯去掉旧制度带来的影响使俄罗斯变得更加强大。于此,我们不难看出作家担忧俄罗斯的命运、担心俄罗斯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 俄 ] 弗·索罗金:暴风雪[M]. ,任明丽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 侯伟红. 当代俄罗斯小说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3] 任光宣. 文学是最烈的毒品——俄罗斯作家索罗金访谈录[J]. 外国文学动态,2012(6).

[4] 温玉霞. 索罗金小说的后现代叙事模式研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陈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  ;  ;  ;  ;  ;  ;  ;  

浅析索罗金笔下的中国形象以及创作的诗学特征论文_陈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