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教育中的音乐创新教育渗透论文_张晓云

浅谈核心素养教育中的音乐创新教育渗透论文_张晓云

(广东省高州市东风小学)

摘要: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三把钥匙之一,它在现代以至将来的教育中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特殊功能,同时音乐有着直接叩开心灵之窗,迅速影响人的情绪的功能,还有产生开发智力的智育功能,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德的德育功能等等。本文浅谈在音乐教育中如何把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渗透,达到学中教、教中乐、乐中学,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渗透;音乐创新教育

正文

把“乐”引为自己六种教育科目中第二位教育科目的是在我国两千多年以前的儒家思想教育家--孔子;说出著名的:“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这一说法的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他更明白无误地阐述了音乐的重要性。音乐在现代以至将来的教育中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特殊功能,同时音乐能够直接叩开人的心灵之窗,迅速影响人的情绪的功能,还具有开发智力的智育功能,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德的德育性功能等等。笔者试就音乐创新教育中如何运用艺术的形式、手段、方法等将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达到学中教、教中乐、乐中学,寓教于乐的理想境界目的。这里,浅谈自己的粗浅见解和教学体会。

一、音乐创新教育中的德育

德育,通常人们理解为: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两个方面。

古希腊教育家们把音乐与舞蹈教育作为青少年的必修课。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曾主张:“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英国著名教育家伍德就指出音乐教育的功能在于“改进德行”。可见音乐与德育关系密切,音乐以其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发自肺腑的美好情感去叩击人美好的心灵、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勇于前进的精神。我们教育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故此,在学校的音乐创新教育中做到有机地贯彻实施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存在。

德育如何在音乐创新教育中加强?笔者认为:从文学方面需要认真地讲解歌词含义,表达的中心思想,介绍有关歌曲的背景材料,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意境形象:从音乐知识方面要注意运用由歌曲的旋律走向、节奏的强弱、快慢,情绪的表达等音乐语言创造出具有声态、情态、动态等形象特征的具体音乐形象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无形的接受了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笔者从教唱一年级教材《小雨沙沙》为例:首先通过多媒体影视直观播道:春天来了,带来了无限生机;春是绿色的,绿是生命的源泉,象征着勃勃生机,生命之初虽然很弱,却蕴含着真正的生命;春雨中孩子们穿着绿色的服装欢快地追逐闹,以快乐的心情迎接新的开始。这样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更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上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再通过范唱引导、歌表演的设计,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和激励中产生要唱好这首歌的愿望,最后让学生从中懂得:我们就像种子,在老师的教育指导下,吸收丰富的“雨水”知识,长大后才能对祖国,对人民作贡献。在授课《时间像小马车》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中,得出声音有长有短,生活节奏有快有慢,利用速度快与慢的对比,是学生明确体会到时间像金钱、效率像生命,我们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像海绵吸收海水一样,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生命中有意义的事情。这样让学生在音乐学科中得到健康的、积极的向上思想的教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感受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音乐创新教育与智育

智力即人类知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育则是启迪发展智力的教育。音乐是听觉艺术,它对于发展听觉能力,提高听觉的选择性与敏感性是得天独厚的。音乐又是时间艺术,它在发展迅速和敏锐的视觉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的基础课,小学阶段练耳时要求听辩简单的节奏,听辩音调、音色、力度以及节奏的各种转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在教低年级综合训练的节奏课时,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动物的长短声音,例如:猫叫声“喵一一”狗叫声“汪汪”火车声“咔嚓、咔嚓……”引出节奏教学的基本元素,四分音符x,八分音符x,再创新利用一个剪声音的游戏,让学生加深巩固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另外对视觉要求很高的音乐中的视唱视奏,它的要求达到既要看歌词、乐谱,同时还要兼顾看表上下方的各种记号;而视奏方面的要求更包括姿势的准确和音准等。我在低年级视唱视奏教学训练时,通常利用柯达伊的音名字母表和柯尔文手势唱法来进行教学,例如:/ \或S M F R D 。在这种训练中,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具体反映在脑子快——善于动脑筋思索、大脑小脑同时运用,形象概念能迅速反映,动作准确、敏捷;眼睛尖——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能辨别美与丑,区分正确与错误;耳朵灵—耳听八方,善于捕捉声音的信息。在音乐创新教育中,由于经常性地使用各种途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的提高,随着观察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的丰富提高,学生的智力也得到极大的开发,独立创造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增强。一批既能勤思维、细观察,求创新,又能勤于苦练、智力好、技能高的学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脱额而出。我曾对学校舞蹈训练队的学生作过调查,绝大多数参加舞蹈队的同学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科比成绩名列前矛。

三、音乐创新教育与体育

近代不少音乐教育家都主张早期音乐教育应与体态律动

相结合。唱歌时的胸腔扩张,口鼻,喉运动、头和颈部运动从及演唱时的表演动作都具有直接的体育功能,演奏器乐时

需要动耳动手,有时还要动口动脚,甚至全身动用,并要求有高度协调,可见音乐与身体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重视智力因素之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寓教育性、娱乐性、审美性于一炉的少儿群体舞蹈,对于培养学生爱心、增强自信心,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无疑是卓有成效的。我在教材《小小牵牛花》编排的群体舞时,就配合歌词内容设计了群体舞语,让学生不仅是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音乐,学生们在这种群体里逐渐学会了宽容,配合共处,互爱互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从而也提高了少儿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样只有在身心两方面都真正投入到音乐进行中之后,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才可能精确的、生动的,由此产生的动作才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力的律动。

四、音乐创新教育与美育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

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美育既培养人的审美观点和对美的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提高人欣赏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长期如是的过程,一方面升华为审美理想,一方面沉淀为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的素质,从这意义说,也只能包含着美的教育,才可能成为完全的教育。

美育的实施与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西方,古希腊哲人柏图说:“节奏和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最深处。”在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创立的古代教育体系中,要求音乐做到尽善尽美,因为他感到音乐能增进人的修养,具有感化人们,使人知善恶、辨美丑的教化功能。所谓“移风易俗、非乐莫善”正说明了乐教的本质,经过探索、实践和研究,教学观念上形成了: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在美的熏陶下净化自己的灵魂,培养高尚情操,提高修养及审美情趣。

通过音乐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参加音乐教育实践的少儿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他们更富有灵性、更富有情趣、更富表现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里有及其高尚的艺术素养,通过不断的训练,定会在少儿的潜意识里,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心灵的一部分,形体语言的一部分,这种美好的情感印记将伴随他们度过美好的人生。

论文作者:张晓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浅谈核心素养教育中的音乐创新教育渗透论文_张晓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