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理解及设置问题的调查分析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对物理答题兴趣差异的调查与分析_物理论文

了解学情,因“级”设题——八九年级学生物理答题兴趣差异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差异论文,物理论文,兴趣论文,年级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缘起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在对感兴趣的事物的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上,并表现出对有关事物的优先注意和集中注意。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学习兴趣产生,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增强,容易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理智感也会增强,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进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发展水平:1.对物理现象只有直觉的兴趣。2.对物理活动具有操作性的兴趣。3.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兴趣。4.具有概括性的认识兴趣。八九年级的学生因为身心发展的阶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通过练习,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同时获得对物理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八九年级学生对于习题的兴趣影响学生的练习动力。因此,通过不同习题情境对初中八九年级学生答题兴趣影响的相关调查,探求学生喜闻乐见的习题形式和情境,可以不断优化题型,提高不同年级学生答题兴趣,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调查方法

向八年级、九年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各400份。八年级收回问卷389份,回收率97.25%;九年级收回问卷380份,回收率95%。将回收问卷结果全部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统计分析数据,形成调查报告。在调查中主要围绕八九年级学生对初中物理习题中不同习题呈现的形式、不同答题方式、习题的不同内容以及不同物理知识运用情境的兴趣展开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一)对不同习题呈现形式的兴趣差异

通过八九年级学生对习题呈现形式的兴趣的调查(表1)可以发现,八九年级学生在对“用几句话的文字叙述题目”、“用大段文字叙述题目”等方面的兴趣上没有太大差异,在对“用表格呈现物理数据”的兴趣上(p=0.036<0.05)有显著差异,在对“题目中带有插图”(p=0.000<0.01)、“用中英文双语呈现题目”(p=0.000<0.01)的兴趣上有极其显著差异。八年级学生对“用表格呈现物理数据”、“题目中带有插图”感兴趣的人数比例超过九年级,而九年级对“用中英文双语呈现题目”感兴趣的人数比例超过八年级。

(二)对不同答题方式的兴趣差异

通过八九年级学生对习题答题形式的兴趣的调查(表2)可以发现,八九年级学生在“填空”、“简答”“作图”“列表”等几方面没有太大差异,在对“选择”、“计算”的兴趣上有极其显著差异(p=0.000<0.01)。八年级的学生对选择题感兴趣的学生达94.9%,远超过九年级(82.1%),而九年级对计算感兴趣的人数达60.3%,远超过八年级(41.9%)。

(三)对不同习题内容的兴趣差异

通过八九年级学生对习题涉及内容的兴趣的调查(表3)可以发现,八九年级学生在“概念默写”、“物理学家和他们的研究”等方面的兴趣没有明显差异。其中对“概念默写”感兴趣的人数比例八九年级分别为35.7%、37.1%,显示出不同年级学生对枯燥、机械的学习方式都不感兴趣。八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感兴趣人数比例分别达到76.1%、72.1%,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物理学家的生平以及他们在物理学方面所作出的研究与贡献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八九年级的学生在对“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p=0.003<0.01)、“设计实验科学探究”(p=0.000<0.01)、“运用物理学公式求解物理量”(p=0.000<0.01)的兴趣上有极其显著差异。八年级的学生对“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设计实验科学探究”感兴趣的人数比例分别达88.9%、79.2%,超过九年级的人数比例。

八九年级对“运用物理学公式求解物理量”兴趣的差异性与前面关于对答题兴趣的调查中八九年级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呈显著差异的结果相互印证。九年级学生对“运用物理学公式求解物理量”感兴趣的人数比例达69.2%远超过八年级的人数比例47.0%。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兴趣会经历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曲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九年级的学生逐渐由原来的关注所学物理知识形象性、趣味性转向为关注知识的理性分析及深层次的应用。

八九年级学生对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都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前面“习题涉及的内容对八九年级学生答题兴趣的影响”的研究中,八九年级学生感兴趣的人数比例分别达到88.9%和81.3%。在关于“学生对物理知识运用涉及的内容”兴趣的进一步调查(下页表4)中,可以看出,八九年级学生对“现代科技中物理知识的运用”方面的兴趣没有显著差异,对“古代诗歌中包含的物理知识”(p=0.013<0.05)的兴趣有显著差异,对“古代人们对物理知识的运用”(p=0.008<0.01)“现代生活中物理知识的运用”(p=0.002<0.01)“动植物中包含的物理知识”(p=0.000<0.01)“自然环境中物理知识的运用”(p=0.000<0.01)的兴趣有极其显著差异。八年级学生对“古代人们对物理知识的运用”“现代生活中物理知识的运用”、“动植物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自然环境中物理知识的运用”感兴趣人数比例分别为78.1%、90.0%、85.3%、90.0%,远超过九年级(69.7%、82.4%、74.5%、78.4%)。

四、研究结论及习题编制建议

1.用简捷生动的图文习题调动八年级学生感官直觉兴趣

八年级的习题尽可能地通过生动的插图、表格、图像呈现物理情境,在编制初中习题时,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插图、照片和表格、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动画场景等反映真实的生活和劳动情境、科技新发现、科学新技术等,还原物理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全面性、复杂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而九年级则可以适度地增加文字较多的阅读题、数字较多的数据处理题等。

2.用生活情境习题引导八年级学生逐渐从直觉兴趣转向对内部规律的认识

物理教学的新课改理念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为生活化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本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生活化的情境更能调动学生答题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习题中努力创设学生身边的具有趣、异、疑特征的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的生活情境,以引发学生思考。在新课程的实际操作中,要避免出现脱离学生生活积累而“联系实际”的假结合的情况。如面对城市的孩子出现农业灌溉、科学种田养殖、农用工具等一类的情境,面对农村孩子出现超市、社区用电等就是选择了不适宜的情境,这样不但不会引起学生兴趣,反而会造成新的困惑。

八年级的学生对“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设计实验科学探究”的兴趣超过九年级的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不久,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充满了新鲜与好奇,而八年级的物理教材本身编排的内容也更偏重于现象解释、分析与简单的实验设计与制作。如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的光学、热学、声学等知识,吸引了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解释生活现象,而熔化、沸腾、平面镜等实验的设计充满了趣味性,极易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习题的设计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从简单的现象的描述转向关注现象与条件的变化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因果关系。

3.用说理、设计与计算习题培养九年级学生的归纳分析概括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九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稳定性比八年级有了较大提高,所以在习题的设计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练习某一局部现象的因果关系,而要引导学生关注某一类现象的相互联系和共有规律。因此,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在习题的设计中可以采用选择、填空的习题展现形式,到九年级后则更应侧重于说理、表格设计、计算等形式。八年级的习题更多的是生活中现象分析、趣味实验、动手制作等,九年级的习题则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物理知识探究科技、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注重对物理规律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标签:;  ;  ;  ;  ;  

对“高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理解及设置问题的调查分析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对物理答题兴趣差异的调查与分析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