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难点与对策论文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难点与对策论文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难点与对策

孟艳 王燕

摘 要 :本文通过结合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和项目管理实践中的经费预算、执行、审计等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分析原因,提出个人观点,交流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科研项目要钱难,花钱也难,这已成为众多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一个共识。近两年,为了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国家出台了中办发【2016】 50 号文《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财科教 【2016】113 号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7】6 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强调了简政放权,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取得积极成效,但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实践中,还是会遇到很多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与难题,本文结合项目成本管理理论,进行分析与思考。

ABAB动词重叠式也有很多。如:卡巴卡巴、试巴试巴、垫巴垫巴、拧哧拧哧、哽叽哽叽、呱唧呱唧等等。此类多为AB的重叠,而AB多为合成词,少数是两个词根组合而成。根据AB能否独立使用可以将ABAB式分为两种情况:

一、科研经费管理问题

(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包括项目立项时的专项预算评审和单位内部年初的预算管理。立项经费预算评审决定项目拨付和总体经费多少,年初预算决定每年项目可以支出的最高限度。当然年度预算低于立项预算,因为要扣除管理成本。不管项目申请书中是否有管理费分摊,在年度预算时都会按照科研项目管理扣除一定的管理成本,这容易造成困扰,外部经费管理要求按科目列支,内部管理费用直接扣除,可支配经费有一定的差额。立项预算因为前期财务人员参与少,也容易造成后期经费管理执行中出现问题。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贯彻学校发展战略,组织教师开展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其总体思想是改变“依靠一张试卷”的局面,建立“知识+技能”全面考核的模式;弱化死记硬背的理论学习,突出学习过程中职业素养的培养[5]。考核方式以“就业”为指挥棒,将考核评价体系与当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挂钩,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融入到考核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以考促学”、“以考促练”的学习习惯。

按照项目成本管理理论,项目成本管理包括规划成本管理、估算成本、制定预算、控制成本几个方面。从管理流程上,预算的前置环节即成本规划管理有些缺失。管理成本规划管理是确定如何估算、预算、管理、监督和控制项目成本的过程。

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从预算、执行、监督等多个环节涉及多个部门,不同部门协调性差。部门之间各自独立,缺乏交流、信息不及时共享,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全面的监控,容易出现项目经费支出进度与实际完成进度不符等情况。

不同单位财务账目设置上有所不同。科目名称在各自财务管理中是相对固定的,不能增减。尤其事业单位承担的课题,人员工资不可以分摊进成本,劳务费用也无法列支,绩效工资受工资总额限制,不允许发放。虽然经费管理办法规定可以发放,不计入工资总额,但单位内部管理要求不可以发放。

(二)科目设置

在实际科研项目管理中,项目立项时参与部门一般是科研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参与较少。具体经费预算由业务部门项目组负责编制,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经验进行适当调整,往往更重视能否成功立项,忽视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科学成本估算所需要的专家判断、类比估算、参数估算、自下而上估算、三点估算、数据分析等方法和工具,制定预算需要的专家判断、成本汇总、数据分析等方法和工具多数未能有效运用,估算和预算结果与实际支出,尤其和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的可支出成本形成偏差。多数是科研项目经过立项评审了,财务部门才知道有这个项目,而项目中经费预算已经罗列明确了,更改科目或调整科目额度都需要增加另外的审批环节了。另外科学研究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项目经费在后期执行中经常出现与预算产生较大的偏差。

根据项目管理理论分析,规划成本管理、估算成本、制定预算、控制成本四个过程都有相对专业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运用。比如成本规划管理可以通过专家判断、数据分析、规划会议等工具和技术进行。挣值管理是项目管理理论中的重要评判依据,但实际项目管理中应用较少。根据项目管理理论,“估算成本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开展。在项目过程中,应当随着更详细信息的获取和假设条件的验证,对成本估算进行优化,估算准确性应随着项目进展而逐步提高。项目启动阶段是粗量级估算,其区间是-25%到+75%,随后随着信息越来越详细,确定性估算的区间可缩小至-5%到+10%”。所以需要改变对预算只是项目初期做一次的观念,不能认为项目经费预算就只是立项依据和后期项目进行财务审计和验收的依据,忽视项目过程中的管理,它是全过程管理。

(三)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配比问题

近几年来,地方科技项目对自筹经费配比要求在提高,一般要求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3:1 及以上。从全部拨款到自筹与国拨经费配比1:1,到现在3:1,压力还是很明显的。从政策上说,鼓励单位自筹这个政策方向是对的,起到国拨经费对推动科技创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但提高经费配比对科研单位还是有压力的。

(四)多部门协同问题

此外,若干国内学者还探讨了负动机与其他二语学习者个体差异性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如不同动机强度二语学习者的负动机水平情况(王娜,2014;王琦,2015等)、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的动机衰退状况(王雪纯,2015;闫永婷,2016等)、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级的学习者的动机衰退情况(田冬,2013;杨丽娟,田冬,2013)以及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和语言焦虑与动机衰退之间的相关性(王坤邦,杨学宝,2016等)。

二、经费管理思考

(一)预算与经费成本管理

如前所说新政策强调简政放权,有些科目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比如间接费用中的管理费和绩效支出,把权力放给承研单位,要求各单位制定适合自己单位的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或者沿用之前的制度,没有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修改,导致单位缺少可执行的相关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二)科目设置与预算管理

综合考虑单位具体情况,根据国家简政放权政策,各单位可以制定衔接国家政策和单位原有政策之间的连接制度,或修订原有单位制度,便于好的国家指导政策落地。建立健全与项目经费预算相关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经费预算管理有法可依。制度中应包括项目经费使用原则、使用方法、使用范围、经费审批权限等内容。

(三)自筹经费与国拨经费的配比问题

从项目单位来说,建议已经内部立项的项目申请外部支持,这样有机结合。从外部管理部门来说,申请时建议优先考虑单位内部已经同期有立项的项目批准经费支持,避免或减少自筹经费和国拨经费匹配问题。

(四)统筹协调管理

建议业务部门设立科研经费管理专员,或成本管理助理员兼职,主要统筹对经费预算、执行、审计等工作进行结合财务和技术双重要求进行管理。同时对相关管理部门成员、项目组成员、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经费预算编制水平。主要管理人员应当准确把握项目的需求,对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财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财务制度,重点对经费开支范围、科目合理性及数据准确性方面进行审核。总之建议项目申报前通过技术和财务的双重审核再提交申报,提高项目经费管理效率。

相信大多数朋友已经对全画幅数码相机的技术特点与发展历程比较熟悉了,今天我们就从一些重要节点入手,来看看全画幅机型是如何一路走来发展至巅峰的。

(作者单位: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标签:;  ;  ;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难点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