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_黄伍风

信息技术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_黄伍风

黄伍风

(广西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 537100)

摘要:《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是导游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旅行社计调实务、导游业务及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主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的分布,能够分析某区域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能概括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特点以及熟悉该区域主要的旅游景点。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已经成为必然,势在必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国旅游地理》;教学问题;教学应用

1《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特点

本课程知识繁杂,涉及天文、地质、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生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是典型的交叉学科,这同时也决定本门课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这么多知识点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记忆,是摆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师面前的难题。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不同,更侧重各种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空间分布,以及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这就决定了中国旅游资源的地域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一定区域的地理要素构成的地域综合体是如何影响该区域旅游资源形成的,构成了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知识框架。因此,在学习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侧重点,不能把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成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国旅游地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职业技能培养的综合性。学生通过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在旅游地图使用技能、旅游资源分析评价技能、景区景点讲解技能等方面都会得到锻炼和培养,而这些都是旅游地理的综合性特点决定的。

2《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教学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以学科本身为中心在课堂上仍然存在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内容这一现实情况。同时未能将《中国旅游地理》内容和旅游专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存在知识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

第二,第二,教材方面。《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版本太多,而且在不同版本相同的内容又有不同的观点,如对中国旅游区划的划分不一致,马丽明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将中国旅游区划分为东北旅游区、西北旅游区、黄河中下游旅游区、青藏高原旅游区、华东旅游区、华中旅游区、华南旅游区以及西南旅游区;黄远水主编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将中国旅游区划分为东北冰雪景观运动避暑旅游区、北方历史文化古迹游览旅游区、陕甘宁历史文化古迹游览旅游区、四川盆地巴蜀文化旅游景区、长江中下游山水名胜园林购物旅游区以及新蒙风沙草原景观古迹民族特色旅游区。

3信息技术在《中国旅游地理》中的实际应用

3.1制作多媒体课件

为使学生能够掌握到课上所学内容,教师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准备上课用的资料,制作出全面且高标准的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除了到图书馆翻阅大量的书籍收集旅游信息外,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资料,网上有许多丰富的信息与图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说在网上能快速全面找到想要的地理知识及图片,但由于数量繁多,难免会出现差错,这时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认真筛选,避免出现错误。在网上或书籍中查找到的资料并不是全都适合放在多媒体课件中。因此教师在收集资料过程中要着重于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不可把所有查找到的资料全都照搬过来,要分清主次,整理规划好相关资料,以便后期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音频、视频资料可去到影像店购买关于旅游方面的光碟,各旅游节目不仅有介绍各地名胜古迹,还会介绍当地饮食文化。例如观看旅游卫视的节目和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都能获得不少旅游信息。

3.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旅游地理教学模式,很多教学内容很难直观表现,也不太容易讲解,不能够明确地展现出事物的空间、时间以及运动特性,而利用信息技术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教学知识进行展现,不仅可以生动形象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而且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提升了知识信息的表现力,学生能够形象立体地感受知识,进而能够更好地接受掌握,使老师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第二章第二节学习我国的地貌概况与特征时,如果光靠教师来描述,占用时间长不说,学生对于我国的三级阶梯、山脉走向以及地貌类型等知识点仍然不能搞清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将我国的地势图用动态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能够清楚看出三级阶梯逐次降低、山脉的四个走向以及不同地貌类型的差别。不需要教师进行更多言语描述,学生自己便能总结我国的地貌概况和特征。借助信息技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3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旅游地理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为了提升学生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需要学生对各省市的资源充分了解,才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所需。然而因为各种实际问题,学生很难直接接触到所有旅游资源,导游讲解、线路设计等都是“纸上谈兵”,信息技术能够较好地弥补这一缺憾,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创造了相应条件。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3D导游模拟实训室,通过模拟工作情景,借助相应训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同时在实践训练中,学生在感受信息化效果的同时,能够深入挖掘景点的深层内容,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学生通过对知识理论进行深入了解与掌握,提升了对旅游职业的感性认识,提高对今后工作的适应性,促进其良好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中国旅游地理》融合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将书面知识更加直观化、情景化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同时,信息技术在《中国旅游地理》中的应用能够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个人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晓楠.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No.35418:4-5.

[2]吴艳芳.对于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几点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3,No.11029:123-125.

[3]刘又堂.关于高职高专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v.18;No.7002:201-203.

[4]唐凤玲.技工学校中国旅游地理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2016,No.41020:46-48.

个人简介:黄伍风(1982-),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论文作者:黄伍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论文_黄伍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