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人际信任及自尊、情商相关性研究论文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人际信任及自尊、情商相关性研究

胡茜1,伍业光2

(1.广西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2.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广西 南宁)

摘 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在情商、人格特征、人际信任与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特征问卷、人际信任量表、自尊量表与情商量表分别对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两所高校所选取的针对实得有效问卷36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以随机抽样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 大学生不同性别之间情商、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情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情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情商在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负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多因素的,且情商、人际信任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关键词: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情商;人际信任

主观幸福感也就是将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情感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评价[1]。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人们有幸福感。那么影响幸福感除物质条件丰富、个人奋斗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是不是只有物质满足,加油奋斗,人们就会幸福?为探讨幸福感影响因素,我们选择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从心理角度、精神角度研究大学生人格特征、人际信任、自尊及情商的变量对主观幸福的关联性,探讨除却物质满足、个人奋斗外的精神需求对人们主观幸福产生的影响。

一 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西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两所学校共7个年级的4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批发放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实得有效问卷364份。其中,男生164(45.1%)人,女生200(54.9%)人:本科生224(61.5%)人,硕士研究生140(38.4%)人;汉族学生304(83.5%)人,少数民族学生60(16.5%)人。平均年龄(22.7±3.31)岁。被试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在二十世纪前后各种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美国文学批评家、思想家白璧德独树一帜,主张重视古典文学,遵循古典传统,反对现代“扩张主义”。他的这一思想被他的中国弟子所接受,并对当时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922年,梅光迪、吴宓、胡先啸等人发起创办《学衡》杂志,以“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大肆宣扬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二) 研究方法

1.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S]

GWBS是用来测试调查者的幸福感表述[2]。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研究家段建华对GWBS进行一番修正,最后完成了中文版本,一共有十八个项目,分数越高也就表示测试者越幸福。GWBS应该包含了六个方面:积极消极情绪、控制情绪行为、心理健康、心情的放松以及焦虑、兴趣、精力[3]。其中这六个方面和总分数之间的联系大约在0.78和0.48,而子表与总表的联系性范围在0.56-0.88,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

2.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s,简称ITS)

ITS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otter J.B.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其中汪向东等[4]于1999年翻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宣传和应用。一共有二十五个项目,其中分别按照Likert方式进行评估,将总分数的大小作为能否信任的标准,按照理论上来说,最低分数为二十五分,最高分数为一百二十五分,中值为七十五分。人际信任的分半信度为0.76,其中男性为0.77,女性为0.75。ITS一共有两种信任因素,一种是特殊因素,也就是表示对身边人的信任,另一种是普通的因素,指的是对陌生人的信任[5]

第一,国有企业的相关部门,要注意加强对内部会计部门的控制管理,明确对资金的预算。这就需要注意国有企业的资金流向和流量,制定行之有效的投资资金控制政策。对此,一方面,国有企业应设立成本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信息审核与人员监督等;另一方面,企业应根据可能会存在或已经存在的资金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如资金支付制度、预算资金审批制度、安全管理投资和融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减少企业资金风险的出现概率。

3.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

上述知情者称,吴浈调到北京后,成为炙手可热的实权派。“按道理,一个有污点的人,是不应该得到提拔重用的。”

SES是由心理学家Rosenberg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进行编制的,其编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析青少年对于自身的接受程度,其目前是我国判断青少年心理经常采用的方式。中文版本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才修订,主要是由季益富负责翻译[6],其中一共有十类项目,4个等级,1、2、4、6、7、8表示正向,10、9、5、3指的是反向,也就是1指的是极其符合,2指的是符合,3指的是不符合。其中总分数范围在10到40分,测试者的分数越高,也就表示其自尊感越高。

4.情商量表(Emotional Quotient Scale)

通过SPSS23.0系统,将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录入,然后通过中介效应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描述方法以及Pearson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在借助单因素方差方法总结情商、信任度、性格、自尊以及幸福感在教育、性别和种族之间有没有统计学意义。

护士们脸上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没人应答。这时,站在门口的颜副院长听到了,冷哼一声:“工业酒精,真是!”

幸福是人人向往,学者们在硏究幸福感这一课题中指出,幸福感的基础是父母教育,生长环境及遗传等因素[11]。发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母爱,使小孩得以安逸,长大就不愤怒;发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父爱,使小孩得以充分的自信,长大后不易焦虑。所以人们只有充分安逸和自信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充分享受幸福感[12]。幸福感除了靠奋斗以外,和性格也息息相关。情商高的人,幸福感高;情商相对低的人,幸福感也会相对降低,幸福感的降低直接影响着奋斗。由此可见,幸福是多因素,只重视奋斗,成功也不见得幸福。该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幸福感是通过很多方面影响的,且这些方面能够相互作用[13]

基于艾森克人格理论编制的一种量表(简称EPQ),共81个项目[8]。主要有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以及内外向等四个方面,其拥有非常强的信效度。其所得经多项实验心理学研究验证。龚耀先教授的研究表明:EPQ是我国经常使用的心理调查问卷之一,其适合各个领域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大,有一定的使用价值[9]

(三) 统计学分析

此量表基于巴昂情商量表改编[7],由5个因子组成。通过三点式进行得分,测试者的分数越高也就表示其情商越高,准确率在0.95,P<0.01,表示十分明显。分析表明,五个因子占总方差的66.713,表明它们对量表整体具有较强代表性,这与情绪智力的五个因素一致。

二 结果

(一) 情商、人格特征、人际信任、自尊及幸福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往多数研究都表明大学生的情商与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关系[10],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上述结论一致,大学生的情商越高,也就表明这一群体的幸福感越强。

表2 大学生人格特点、人际信任、自尊与情商的相关分析

(二) 情商、人格特征、人际信任、自尊及幸福感五者之间两两相关分析

主观幸福感与情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r=0.125,P<0.01);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r=-0.200,P<0.01);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19,P<0.01);主观幸福感与自尊之间没有相关性。如表2所示。

(三) 人际信任、情商、人格特征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模型的F值为6.936,对应的显著性P值为0.000,小于0.05,显著,表明模型成立。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负向相关(β=-0.144,P<0.05);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不显著(β=0.077,P>0.05);情商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050,P<0.05)。故情商在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负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见表4)。

(4)学生自身要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严于律己,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对他人实施欺凌行为;在遭受欺凌行为时要勇于揭发,向家长、老师以及公安机关寻求帮助。

表3 人际信任、情商、人格特征对幸福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 人格特征对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以人际信任、情商为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模型的F值为8.308,对应的显著性P值<0.05,显著,模型成立。人格特征的系数为-0.170,对应的t值为-3.333,显著性P小于0.05,显著;故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见表4)。

表4 情商及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五) 情商人格特征及人际信任对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以人际信任和情商、人格特征及自尊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模型的F值为6.936,对应的显著性P值<0.05,显著,故模型成立。根据系数的结果,人际信任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在0.05水平上不显著;情商的系数为0.05,对应的t值为2.012,P在0.05水平上显著;人格特征的系数为-0.144,显著性P值为0.006,在0.05水平上显著,可接受。故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情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当人格特征越低、情商越高时,主观幸福感越高(见表3)。

表5 情商及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三 讨论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情商、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F=7.474,P<0.01;F=7.082,P<0.01),男生的情商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以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学历为自变量,不同性别的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和精神质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民族为自变量,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人际信任、自尊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5.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上官星雨说:“是龙!这就是世界上有龙的证据,只有龙才能变成这样不可思议的牡丹,然后由遥远的龙洞里爬过来,猛虎嗅蔷薇,青龙嗅牡丹,伸着龙鼻子闻它的香气。”

1.本刊现已采用网上投稿,请登录http://glgz.chinajournal.net.cn注册投稿。

本文研究幸福感的目的就是人们在发育过程中有没有充分享受足够的双亲之爱,该怎样增强自身幸福感,在人们心中,亲情一直是比较关键的,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爱的需求,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爱的存在,亲人之间相互关心,增加了每个亲属成员之间可以获得的社会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增加了幸福感。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对情商、人格特点、人际信任、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男生,可能是由于现在绝大部分的女生爱好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小组、学生会进行学习交流,相较于男生而言她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热情度更为积极[14]。在校生,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享有同等的公共设施,所以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环境并没有很大的不同[15]

情商的分析结果表明,男生一般都会比女生的情商高,主要由于男生的兴趣爱好与户外活动有关,男生交际一般在户外,与人接触多,致使男生在情绪控制方面比女生好[16]。男生一般更愿意对自己探索,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对自己进行探究,哪一方面做的不好就会逐渐改善,也就更擅长进行情绪表达,所以情商方面比女生得分高。

本次调查显示,人格的最终成型与很多因素有关:人格特征的内外向与情商呈正相关,当被试大学生与周围同伴相处时,情商越高,人格一般显现越外向,而信任标准也就越低。性格内向的同学在信任标准方面要强于性格外向的同学[17]。父母双方离异、或是“丧偶式”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在性格方面更易内向,将自己和外界封闭,总觉得自己生活环境低人一等、自卑不擅长交际,难以区分外面世界的复杂形势[18]。没有了学校作为保护屏障,对学校以外的社会现象了解不深,想法浅显,容易轻信陌生人,被陌生人骗取钱财,致使他们的人际信任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并且相关文献报道[19,20]表明:智商的增强对于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情商则能够借助练习来增强。人格特征较为内向的人,情商相对不高,与人相处时有一种不安全感,个性内向的大学生在社交场合害怕负面评价,过分敏感。和性格相比,情商以及信任度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善。

自尊上,自我感觉较好的学生常常具有较高的自尊心,他们难以适应一些挫折,例如,不能完全看待自己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尤其是他人的需求或者不足方面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常常在人际关系面临问题;不仅如此,很多自尊强的人特别容易出现暴力行为[21],因而,自尊感越强并不表示其幸福感越多。学校作为一个培育人才的圣地,在注重学生学术的同时更应重视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避免忽视两者之间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22]

综上所述,对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变化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人们要在积极的情绪中去寻找,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幸福,奋斗可以提高人的信心,只要你有充分的自信,就会感觉幸福,幸福是不易有的[23]。同样情商、人际信任并不完善的前提下并不能获得美好的幸福生活,只有当情商高且周遭环境生活安逸以及人格特点等诸多因素相对完善后才能获得美好的幸福生活。此外本研究都存在一些局限,诸如选择统计方法、变量上没有采用更为高级统计方法考察大学生情商、人际信任、人格特征以及自尊和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样本仅来自两所高校大学生;样本量不大,研究结果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大样本的追踪实证。

参考文献

[1] 王曦,于蕴淼,陈明琪,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1):1550-1552.

[2]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03):336-338+342.

[3] 靳宇倡,何明成,李俊一.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于中国样本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2):1854-1863.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306-310.

[5] Chaiviboontham, S, Phinitkhajorndech, N, Hanucharurnkul, S,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hai spiritual well-being scale[J].Palliative and Supportive Care, 2016,14(2):109-117.

[6] Long Zhang,Yi Dong,Yifu Ji,et al. Dissociation of decision making under ambiguity and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A neurocognitive endophenotype candidate for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 Progress in Neuropycho pharmacology ﹠Biological Psychiatry,2015,57.

[7] Lightsey OR,Mcghee R,Ervin A,et al. Self-Efficacy for affect regulation as a predictor of future life satisfaction and moderator of the negative affect-life satisfaction relationship[J]. J Happiness Stud,2012,14(1):1-18.

[8] Eysenck. Manual of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Scales(EPS Adult). London:H-odder ﹠ Stoughton Publishers,1996,37.

[9] 龚耀先,李庆珠.我国临床心理学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1-9.

[10] 向东进,严慈苗.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因子结构度量——基于武汉市6所高校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03-107.

[11] 金盛华.幸福的社会心理实质与自我价值定向机制.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5,(3): 87-92.

[12] 张丽荣,吴晓凡,杨绍清,等.积极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09):1409-1410.

[13] 王雅倩,王丽,向光富.大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01):112-116.

[14] 胡炳政.大学生休闲活动与应激、抑郁、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9):2341-2345.

[15] 黄时华,温志敏,曾艳芬,等.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 ,2016,37(10):1559-1561.

[16] 卢家楣,刘伟,贺雯,等.中国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学报,2017,49(01):1-16.

[17] 张萍,汪海彬.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外倾性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02):139-144.

[18] 李小杉,王琪,肖静.等.“丧偶式”单亲家庭大学生与双亲健在大学生生活质量差异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04):580-583.

[19] 刘翠英.大学生人际亲密能力发展特点与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2):1832-1836.

[20] 沈潘艳,万黎,凌翔.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06):85-90.

[21] 张雅菲,张国胜.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冒险性的影响:自尊的调节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12):1912-1917.

[22] 常志彬,谭千保.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及其对自尊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04):537-539.

[23] 陈世民,张莹,孙配贞.幸福具有客观性吗?幸福的来源和主观体验的一致性[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5):915-918+910.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Self-esteem, and Correlation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HU Xi1, WU Ye-guang2
(1.Guangxi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ning, Guangxi, China; 2.Nanning Social Welfare Hospital,Guangxi,Nanni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interpersonal trust and self-estee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Methods The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Self-Esteem Scale and Emotional Quotient Scale were used to randomly select 364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from Guangxi University and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ms a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mal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while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femal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student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lays a partial role in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clusion There is a multi-factor affect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happines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terpersonal trust

本文引用格式: 胡茜,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人际信任及自尊、情商相关性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26):225-22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6.084

作者简介 :胡茜,女,江苏苏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通讯作者: 伍业光。

标签:;  ;  ;  ;  ;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人际信任及自尊、情商相关性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