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措施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患者)与实验组(5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治疗后1—2h内的病情稳定患者比例。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3.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4.92%,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2h内的病情稳定患者比例分别为33.90%、57.63%,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急诊护理措施具有显著护理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病情稳定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措施;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效果
消化道出血疾病包含了下消化道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两种,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属于常见急症,一旦救治不及时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对患者生命健康及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应当及时采取急诊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急诊治疗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病情稳定的时间,从而促进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证[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治疗后1—2h内的病情稳定患者比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9例患者)与实验组(59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62例,女性患者人数为56例,年龄在32—6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8.52±5.4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体重身高、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及急救护理等相应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好急救中应用的升压药物、氧气、凝血酚粉以及胃镜等,做好急救准备。患者入院时出现休克症状应当及时给予吸氧2—3L/min,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治疗初期给予静脉通道常规止血,从而为患者补充血容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组做好患者的检查工作,将患者治疗情况及病情变化告知患者及家属,主动讲解治疗方法与治疗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估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康复至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患者有康复迹象;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发生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为15例(25.42%),有效为34例(57.63%),无效为10例(16.95%),治疗总有效率为83.05%,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为22例(37.29%),有效为34例(57.63%),无效为3例(5.08%),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2h内的病情稳定患者比例分别为20例(33.90%)、34例(57.63%),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患者的屈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含了十二指肠、食管及胃等部位病变引起的出血[4]。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短时间内失血量可超过1000mL,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等多种特点[5]。目前人们因为饮食的不规律等多种原因,导致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数量逐年增长[6]。因此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及时采取急诊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采取急救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7]。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1—2h内的病情稳定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急诊护理措施具有显著护理效果,能够缩短患者病情稳定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华云.醋酸奥曲肽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继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01:106-108..
[2]付万智,杨丽.抗菌药物用于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133-135..
[3]谭小珏,易微微,黄靖,冷青青.10例Dieulafoy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下套扎术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01:102-104.
[4]郭玉文.生长抑素及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100.
[5]吴琼玉,黄玉,王庭学,吴玉妹.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护理的效果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01:163-165..
[6]宋富洋.泮托拉唑及雷尼替丁静脉点滴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48例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4:436-438.
[7]李翠萍,诸丽华,张小凤,张桂萍.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5:26.(2013-08-22)
论文作者:李金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道论文; 实验组论文; 急诊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情论文; 效果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