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论文_陆雅娟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论文_陆雅娟

(铁西区妇幼保健院 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82例慢性盆腔炎进行分析,征求同意后,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联合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8%,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给予临床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263-02

慢性盆腔炎属于比较普遍的妇科炎症,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白带异常、腰腹疼痛、月经紊乱等,若病情严重,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发出现不孕不育现象。若罹患该病必须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否则会使自身长期受炎症的影响和刺激,导致病情加重,对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为40岁,平均年龄为(31.1±3.2)岁;病程在7个月~6年间,平均病程为(3.2±1.0)年;其中轻度40例,中度为28例,重度为14例。本组研究对象均采用B超诊断,均出现宫颈分泌物异常、盆腔积液或者包块、附件包块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腰腹疼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等症状,与慢性盆腔炎疾病的诊断标准互相符合。征求意愿且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常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生产商:中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56031)给予常规治疗,0.2g/次,2次/d;同时联合甲硝唑(生产商: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4020964)治疗,400mg/次,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中药给予灌肠治疗,以清热化瘀作为主要药方。如有腹痛症状,药方为三棱、大血藤各15g;蒲公英30g;地龙延胡索各12g。如有包块症状,药方为皂角刺12g,败酱草15g,紫花地丁30g,莪术15g,鱼腥草30g,大血藤15g。如有白带异常症状,药方为鸭跖草30g,煅牡蛎15g,大血藤15g。通过水煎服以上药方,让在早晨、晚上各服用一次。接着对采用灌肠方式给予临床治疗,医护人员让取左侧卧体位,在直肠大概17cm位置插入医用导尿管,于上端位置将开放类型的输液器开启,维持灌肠液的温度在38℃的范围内,在10min内结束灌肠治疗,让以仰卧位的体位休息30min,14d为1个治疗疗程。

1.3 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以结束治疗后6个月是否出现复发情况评定的治疗效果:(1)痊愈效果: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全部痊愈,且月经正常,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2)有效效果:经过治疗后各方面的临床有所改善,通过超声检查发现逐渐缩小液性暗区范围且存在异常回声区;(3)无效效果:经过治疗后,各项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均未得到改善,或者更为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研究数据,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腹膜、四周结缔组织、生殖器出现的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腹两侧坠痛、隐痛、喜暖喜按等症状。因盆腔与生殖器相连,当受到感染后,往往导致周围组织同时发炎。病理表现为器官粘连、炎性渗出、结缔组织增生、包块形成等。因慢性盆腔炎无急性表现或已过急性期,此时应用抗生素治疗,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度较差。同时又因慢性盆腔炎引发的盆腔纤维化、粘连、血液循环差等,降低了到达病灶处的药物浓度,从而使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文研究表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两组经过1个周期的治疗,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有效率为97.3%,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的77.2%,P<0.05。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妇人带下、腹痛病。妇人冲任虚衰,气血两亏,胞脉失于濡养,发为腹痛,与胞脉失畅,冲任淤阻,不通则痛,发为腹痛,发生机制与湿邪、热邪、瘀邪密不可分。湿热瘀邪相结,可致任带二脉受损,发为带下病。本文选用的方剂中,炒川柏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椿根白皮、红藤、蒲公英、忍冬草清热解毒;延胡索止痛利气;柴胡解郁疏肝;六一散、车前子清热利湿。上述药品联用具有行气活血、解毒利湿功效。从现代医学来讲,清盆汤增强毛细血管张力,改善微循环,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避免渗出;改善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运行,使坏死组织吸收加速,提升组织的再生及修复功能。中药保留灌肠给药作用更直接,药物通过肠黏膜得到充分吸收,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抗菌,松解粘连,通过吸收积液,使包块消失或缩小。同时中药保留灌肠对于肝脏毒副作用较小,且不刺激胃肠道,防止胃酸对药物造成破坏,改善盆腔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及修复,加快炎症消散的速度。

【参考文献】

[1]王菊英.克林霉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41例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7(30):174-175.

[2]李广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2,16(20):144-145.

[3]魏海华.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9(23):118-119.

论文作者:陆雅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论文_陆雅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