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种植药材的品质评价及应用研究(Ⅳ)——龙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质量和肝保护作用研究

规范化种植药材的品质评价及应用研究(Ⅳ)——龙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质量和肝保护作用研究

徐红英[1]2004年在《规范化种植药材的品质评价及应用研究(Ⅳ)》文中认为本实验是以规范化种植的粗糙龙胆根及根茎为原料,对其有效部位裂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富集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HPLC法对大孔树脂富集有效部位的各个参数进行研究,确定了以D3520型大孔树脂为吸附剂富集龙胆有效部位的最佳工艺,使有效部位中可测成分的含量达到了50%以上,转移率达到85%,并进行了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研究。 对龙胆有效部位的抗肝损伤作用研究证明,龙胆有效部位具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可以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能增加肝组织中GSH-Px的活力;可显着增加大鼠胆汁流量,且维持时间较长;能增加胆汁中总胆红素、胆固醇的浓度。

罗光明[2]2009年在《栀子药材质量评价及栀子柏皮汤配伍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构建栀子及栀子柏皮汤质量控制体系;2.探讨栀子柏皮汤保肝利胆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HPLC同时测定栀子中栀子苷、西红花苷-1的含量;2.采用HPLC和HPCE构建栀子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并采用多元数据分析系统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和聚类;3.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栀子遗传指纹图谱,并采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获得树状聚类图;4.采用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栀子柏皮汤及拆方对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肝组织MDA含量、SOD活性,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胆汁流量、胆汁成分的影响;5.采用HPLC开展栀子柏皮汤谱效学研究。结果:1.所建立的栀子化学成份HPLC和HPCE指纹图谱操作系统稳定,色谱峰间分离度较好,且基线平稳。所标示的对照图谱与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2.ISSR分子标记可将栀子分为四类,同一产区基本归为一类。3.栀子柏皮汤能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增加肝组织中SOD含量,显着增加胆汁流量,并提高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对胆固醇含量影响不明显。4.栀子柏皮汤HPLC指纹图谱在238nm和440nm分别有19个和6个共有峰,标示了4个与保肝作用密切相关的共有峰。结论:1.HPLC和HPCE指纹图谱可分别作为栀子质量控制技术;2.化学模式识别中以快速聚类法和欧式距离系统聚类法更为真实反映栀子化学成分差异。3.栀子柏皮汤有较好的保肝利胆作用,其保肝作用是栀子黄柏的协同发挥,利胆作用主要是栀子。

韩奇亨, 张春红, 龚雪, 杨敏, 李旻辉[3]2018年在《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野牡丹科为蔷薇亚纲中一个较大的科,全科共240属3 000余种植物,我国分布有25属,185种植物。野牡丹科植物主要含有鞣质与黄酮两大类成分,其中鞣花酸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显着,是鞣质类化合物发挥药理活性的重要组成成分。该文对野牡丹科中已发现的鞣花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布和该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此外,为了更好的比较属间药效物质基础的差异,也对该科其他简单酚酸与鞣质类化合物的分布进行简单综述,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该科植物的药用亲缘学关系,可为有效开发、合理利用野牡丹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规范化种植药材的品质评价及应用研究(Ⅳ)[D]. 徐红英.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4

[2]. 栀子药材质量评价及栀子柏皮汤配伍机理研究[D]. 罗光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

[3]. 鞣花酸类化合物在野牡丹科植物中的分布与药理活性研究[J]. 韩奇亨, 张春红, 龚雪, 杨敏, 李旻辉. 中药材. 2018

标签:;  ;  ;  ;  

规范化种植药材的品质评价及应用研究(Ⅳ)——龙胆有效部位的制备及其质量和肝保护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