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稻米产业研究与前景展望论文

印度稻米产业研究与前景展望

董 渤 郭静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 要: 印度和中国是稻米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由于国内人口基数大,保障主粮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中国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品质层次不齐等原因,导致国内稻米生产、库存和进口齐增。印度在保障国内正常供应的前提下跃升为全球第一大稻米出口国,国际市场需求和竞争力都远高于中国。分析了印度稻米产业现状和政策措施,发现尽管目前其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自然资源紧缺、生产技术滞后、劳动成本上升和农业信贷不均等问题。而中国在稻米育种和生产技术方面的成果、产品和资本市场的运作经验能够协助印度稻米现代化发展,两国不同的贸易政策也值得相互学习,存在较大合作潜力。

关键词: 印度;稻米产业;供需;生产;市场;贸易;国际合作;展望

0 引言

印度是全球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激增导致粮食需求量上升,使其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稻米是印度的主粮,有8.6亿农村人口直接和间接依靠稻米产业为生,政府鼓励发展出口导向型稻米产业,2011年开始印度成为全球第一大稻米出口国。中国的稻米生产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新品种培育方面成就丰硕,政府长期致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我国稻米产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推进,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稻米品质参差不齐,生产、进口和库存三量齐增,成为全球第一大稻米进口国和仓储国。据美国农业部 (USDA)预计,2017/18年度中国稻米库存消费比为65.5%,印度则为22.2%。印度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多于中国,同样需要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其通过灵活的政策措施,不仅发展了稻米出口产业,同时也稳定了国内库存,保障了自身粮食安全[1]

中国和印度同属稻米生产消费大国,在国际稻米市场中各有所长。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不容乐观,气候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风险,2018/19年度全球谷物供给持续收紧,稻米作为三大谷物之一,在稳定世界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组织认为需要构建应对全球性粮食安全的发展战略[2],研究粮食主产国的发展现状与合作潜力,促进国际贸易合作与政策交流,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思路[3]

总而言之,重度和特重度烧伤合并呼吸道烧伤患者临床中需要使用有效的护理措施让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尽早进行烧伤治疗,修复创面,改善患者的预后,让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

1 稻米产业现状

1.1 生产

稻米是印度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分别占其谷物耕种总面积的36%和总产量的42%。2017年印度稻米产量为1.1亿t,占全球的22.4%,仅次于中国;收获面积达4 290万hm2,为全球第一 (图1)。长期来看,印度稻米产量年增速逐渐放缓,从1960—1989年的3.7%降至1990—2017年的1.7%, 2001—2017年其单产从3.12 t/hm2增至3.85 t/hm2(图2),人均稻米产量从113 kg升至128 kg,可见,近年来印度稻米产量增速加快,甚至快于中国,主要是由单产推动;2001—2017年,其收获面积略有下降,从4 490.4万 hm2降到 4 290万 hm2

1.2 消费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稻米消费大国,近年来消费量波动上升,2008—2017年从9 182万t升至 9 735万t(图3),2017年占全球稻米消费量的20.22%,人均稻米消费量则从73.5 kg/年降至69 kg/年。印度是全球稻米盈余量最高的国家,2012—2017年盈余量保持在651万~1 392万t,自给率平均为110%;库存消费比长期波动明显,2012年达到27.14%的近10年最高值,此后略有下降,但近3年保持稳定,2017年为21%,库存量可支撑印度国内2.5个月的消费量。

图1 1960—2017年印度稻米产量和收获面积
Fig.1 Production and harvested area of rice in India,1960-2017

数据来源:USDA

图2 1960—2017年印度稻米单产
Fig.2 Rice yield in India,1960-2017

数据来源:USDA

图3 1960—2017年印度稻米国内消费量和库存消费比
Fig.3 Domestic consumption volume and stock to use ratio of rice in India,1960-2017

数据来源:USDA

1.3 贸易

在供求预测方面,2017年Humnath利用Kumar的研究方法得出4种不同情况下的稻米供给增速[6],基线水平为2.64%;去掉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后,稻米供给增速降至1.92%;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稻米供给增速为2.26%;面积不变且去掉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后,稻米供给增速降至1.54%。生产消费情况对比,全要素生产率对稻米供给的影响要大于收获面积,4种不同的供给模式S1—S4都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表 1)。

2) 性能要求:性能要求越高,对硬件的利用和操控能力的要求越高,调用底层的中间步骤就要越少。跨平台的解决方案几乎都是以损失性能换取的,但跨平台的优势同样非常明显。

近年来,印度消费者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日益强烈,品牌意识也不断增强。据相关数据,亚太地区中产阶层 (单人日均购买力平价10~100美元)人口将从2009年的5.25亿升至2030年的32.3亿,印度的中产阶级人数将从5 000万增至4.75亿,国内外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大将会提升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可借此大力发展香米出口产业。

2 稻米市场供求特征

2.1 宏观经济稳步增长,发展前景广阔

农业生产规模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是限制印度稻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居民生活用地不断扩大,印度农地规模不断受到压缩,加之农业多样化种植的开展侵占了稻米种植区,稻米生产面积不断减少,生产规模也不断下降,1971—2011年印度单位生产规模从2.28 hm2/户降至1.16 hm2/户,小农户超过总量的2/3,平均种植面积为0.92 hm2(表2)[7],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此外,传统香米生产周期长、单产低且耗水量大,在Tamil Nadu地区,由于持续的水资源紧缺,原有的稻米种植区转耕大豆、小米和玉米等作物,在进行品种改良后,大豆、小米和玉米等的需水量下降,且生产收益进一步提升,2000—2013年,该地区的稻米种植面积下降15%。此外,近年来污染加剧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稻米产业的发展。

图4 1961—2016年印度GDP年均增速
Fig.4 Annual growth rate of India's GDP,1961-2016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WB)

2.2 国内外需求多样化,总体增速放缓

图5 1991—2014年印度稻米产值占GDP百分比
Fig.5 Percentage of India's rice output value to GDP,1991-2014

数据来源:FAOSTAT、世界银行 (WB)

印度稻米出口种类差异较大,高品质稻米在全球市场份额较大,经济效益较好,市场前景广阔。2015年印度出口的1 150万t稻米中,巴斯马蒂香米(Basmati)占33%,其他品种占67%[4]。巴斯马蒂香米品质优良,且外观、香型和口感方面也较突出。其仅种植于印度的印度河—恒河地区和巴基斯坦,市场供给有限而需求旺盛。2015年全球共产出巴斯马蒂香米1 240万t,印度占71%,巴基斯坦占29%。目前巴斯马蒂香米占印度稻米出口总量的1/3,产值占43%。1990—2014年,印度稻米出口年均增速为9.9%,其中巴斯马蒂香米 (11.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7.7%);稻米出口总规模从50万t、16 000万美元升至1 150万t、79亿美元,其中,巴斯马蒂香米增长显著,从23万t、1.6亿美元升至380万t、46.7亿美元,其他品种从27万t、0.9亿美元升至770万t、32.6亿美元)[4]。而且巴斯马蒂香米离岸价格相对其他品种高出80%左右,经济收益显著优于其他品种,借助巴斯马蒂香米产业,印度农业增收潜力较大。

2.3 收获面积逐渐减小,供给基本稳定

农业信贷不足且分布不均会制约农户及时获取有效的低成本、长周期信贷资本,不利于生产技术的传播和商业模式的演进[10]。印度大型农场占据多数信贷资金,小农户的耕地面积 (小于2 hm2)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85%,却只获得51%的机构信贷[4]。尽管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调整,但研究显示,大量的农户仍依赖非正式信贷资金,如高利贷者、地主和贸易商,其利率通常都高于正规信贷。2013年非正式信贷占印度农村信贷总量的44%[11]。多样化的信贷渠道提高了农户获取资金的能力,但长期大规模的非正式信贷资本使印度农村发展存在较高风险。

通过无线局域网络来控制桥吊的动作,以模仿桥吊司机在司机室中的操纵动作。通过安装在桥吊上的摄像探头,获取现场的实时影像,发送回操控室远程遥控操作装置前的显示屏,反馈操纵动作的结果,使远程遥控操作实现可视化。

2000年以来,除了2005年,其余年份印度稻米出口量为零;2011年印度稻米出口量超过千万吨,超过泰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国,2017年出口量为1 320万t,占全球的27.3%。具体来看,1994年印度稻米出口量突破百万吨,达415万t,自此开始大量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1999—2000年降至200万t以下,但2000年同比小幅增长;2001年激增至630万t,此后波动下降,2009年降至208.2万t(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主要是受2008年政府实施稻米出口禁令影响;之后开始恢复增长,2010年同比略增;2011年政府取消出口禁令,出口量激增至1 037.6万t,再次超千万吨,国内库存消费比也迅速上升,2012年达到近年最高值 (27.1%);2014年达1 223.8万t,占当年全球出口总量的29.42%;2015年略降至1 024万t后平稳增长,2017年增至1 320万t的近年高点。2013年开始印度的稻米出口量已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消费盈余量,2017年高出55万t。

表1 2015—2030年印度国内稻米供求
Table 1 Supply and demand of rice in India,2015-2030单位:百万t

3 制约因素和挑战

3.1 农业自然资源有限

近50年来,印度经济快速发展,波动性逐渐下降。1994年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年增速超过4%,2010年达到10.3%,近5年则保持在7%左右(图4)。近年来印度国内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细米及高蛋白畜产品和乳制品替代粗粮谷物受到消费者青睐[5],虽然2002—2008年受国内外供求趋势影响,稻米产业占印度经济总量的比重曾有所上升(图5),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表2 1971—2011年印度农地规模变化
Table 2 Changes in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India,1971-2011单位:%

3.2 气候变化影响较大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下降,加之时空分布波动、气象灾害频发、河流侵蚀与土壤盐碱化、海平面提升等,印度稻米生产面积下降、单产水平不高。相关研究表明,气温上升2℃会导致印度稻米高产区的单产下降约0.75 t/hm2[8],同时气候变化还会降低可利用的水资源,尤其是在大型流域地区。

印度稻米出口市场逐渐趋于分散,且变化明显,主要由中东地区市场向西非地区市场转变。印度稻米出口市场总体可分为3类:一是传统市场。主要为中东地区,市场份额逐渐在减少。2010年对中东地区出口量占印度稻米出口总量的82.4%,2016年降至34.1%。二是新兴市场。主要为西非地区,2011年开始对西非地区稻米出口量占印度稻米出口量的份额超过20%,2016年升至23%。三是波动市场。主要为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和南非地区。印度稻米对孟加拉国出口量2007年达到最高值,为149万t;之后大幅下滑,2009年几乎为零;2010年开始趋于上升,2014年达到87.4万t;2016年则再次骤降至2.8万t;2017年又再次激增至125.8万t,占全年总出口量的13.6%。印度稻米对尼日利亚出口量的波动也较剧烈,2006年曾达到61.2万t,之后波动下降,2009—2010年几乎为零;而2012年达到120.8万t的历史最高值,尼日利亚也成为2012年印度稻米的最大进口国;2017年仅为0.3万t。2002年印度稻米对南非出口量达到69.2万t,南非成为2002年印度稻米的最大进口国,而其他年份印度稻米对南非的出口量基本低于40万t, 2017年为 12万t。

3.3 农业劳动人口下降

生育率下降、农村劳动力外迁、农业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回避农业以及非农就业机会增加等多种因素使得农业劳动力更加短缺。2000—2013年男性农业短工平均工资上升了50%[9],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而销售价格上升有限,促使农户减少或放弃农业生产活动,1980—2010年农业劳动力年增速从1.6%降至0.8%。在机械化水平比较低的省份,稻米种植的劳动力费用占生产成本的40%以上,盈利空间缩小,导致印度稻米国际竞争力下降。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向沿海11省(区、市)赠送了海岸带地质调查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水环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海岸带地质调查有关成果和《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8—2025年)》。江苏省、广东省、海南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舟山市、北海市人民政府负责人交流了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相关二级项目负责人就有关专业技术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3.4 农业信贷分布不均

印度稻米收获面积逐渐减少,单产上升较慢,仅基本能够保证国内供给稳定。2000—2017年,印度稻米收获面积从4 471.2万hm2降至4 290万hm2;单产从2.8 t/hm2升至3.85 t/hm2,相比澳大利亚 (2017年为10.18 t/hm2)和中国 (2017年为6.91 t/hm2)有很大差距。印度前3位的稻米生产大省是West Bengal、Uttar Pradesh和Andhra Pradesh,占印度稻米总产量的40%,东部地区的产量相对较低,但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开发优良品质弥补单产差距,印度东部地区的稻米产量增长潜力仍然很大。印度西北地区的Punjab、Haryana以及南方地区的Andhra Pradesh、Karnataka、Kerala和Tamil Nadu,灌溉设施较完备,普遍采用高产新品种,单产水平较高。

4 中印合作潜力与方向

印度稻米品质好、市场占有率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出口政策灵活开放,未来的发展潜力较大[12],但由于自然资源紧缺、农业技术滞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信贷资本不均等限制了其稻米产业的发展。中国在稻米生产技术、农用机械、市场组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随着国内经济趋于稳定,消费需求提升,农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对外投资活动更加多样[13]。未来中印两国的稻米产业合作潜力较大,需关注以下方面。

4.1 稻米育种与生产技术

中国稻米育种与研发能力居全球首位,但由于生产跨区广及品质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较弱,印度香米品质高、国内外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但受制于育种和生产技术,导致巴斯马蒂香米单产低、抗病虫害能力差、生长季需水量大,发展速度慢。因此,利用两国的种质资源,开展技术合作是未来稻米科研领域的主要方向。此外,随着印度农业人口逐步转移,劳动力成本提升,中国在小型农机方面的技术优势能够协助印度稻米产业机械化发展。

春节前夕,奶奶起得特别早。她一直忙前忙后,一会儿去泡糯米,一会儿又去准备柴火。爷爷也忙得不可开交。到了下午,爸爸和几个叔叔合力抬来了一个奇形怪状的大家伙:一块圆圆的大石头,中间被掏空了,光滑得发亮,就像一个大石碗。爸爸说这大家伙叫石臼(),是打糍粑用的。

4.2 经营模式与市场组织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国农村逐渐摆脱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农业市场化程度得到提升,在基层农民组织建设、营销模式等方面经验丰富。印度农业经济虽然整体已经步入转型期,但小农户规模并未减少,细碎化程度不降反增,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不利于拓展国内外稻米市场。中印两国在构建农民组织和稻米产业价值链方面有比较大的沟通学习空间。同时,由于印度农业信贷资本分布不均,大部分小农户得不到有效资金支持,制约了其规模化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日趋成熟,农业对外投资应拓展思路,从小农户的资本需求出发寻找中印合作机遇。

4.3 稻米贸易与政策交流

中印同属稻米生产、消费大国,但中国的稻米国际竞争力长期低迷,近年来出现库存、生产与进口齐增的困境,居高不下的库存给国内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在下降,不利于国内外稻米市场的有序发展。近年来中国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提升,需要改良国内品种,进口国外优质稻米,丰富国内市场供给。而印度香米品质优良,政府在调控国内库存与出口方面的政策较为灵活开放,使国内库存量长期保持合理区间,并积极推动稻米出口,其政策举措值得中国借鉴,双方未来需加强在稻米国际贸易及政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文富德.印度的粮食安全对策[J].南亚研究,2004(2):27-32.

[2] FAO,WFP,IFPRI.Global report on food crisis 2017[M].Roma:Food Security Information Network,2017.

[3] 郭敏,陈润.“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贸易关系[J].中国经贸导刊,2017(2):10-13.

[4] Samarendu Mohanty,P.G.Chengappa,Mruthyunjaya,etal..The Future Rice Strategy for India[M].Salt Lake City:Academic Press,2017.

[5] 张雯丽,翟雪玲.中印农业合作制约及发展方向[J].国际经济合作,2017(10):40-44.

[6] Kumar P.,et al..Factor demand,output supply elasticities and supply projections for major crops of India [J].,2010(23):1-14.

[7] Government of India,Ministry of Agriculture,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Cooperation.Agriculture Census 2010-11[M].New Dehli,2014.

[8] Sinha S.K.,Swaminathan M.S..Deforestation,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nutrition security:A case study of India[J].1991(19):201-209.

[9] Wiggins S.,Keats S.Rural wages in Asia[M].London:ODI,2014.

[10]Kumar A.,Singh K.,Sinha S..Institutional Credit to Agriculture Sector in India:Status,Performance and Determinants[J].2010(23):253-264.

[11]Biradar R.R..Trends and patterns of institutional credit flow for agriculture in India[J]2013(7):44-56.

[12]董运来.印度粮食安全:政策分析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J].西部商学评论,2009(2):114-123.

[13]陈德洲.中国与印度农业投资合作的基本状况与完善途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8(2):79-82.

Indian Rice Industry and Its Prospect

Dong Bo,Guo Jingl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CAAS,Beijing 100081)

Abstract: India and China are big countries in rice production,consumption and trade.Because of the large domestic population,ensuring the safety of staple foods is the basi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Due to rising production costs,uneven quality levels and others,China's domestic rice production inventory and imports have increased.India has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rice exporter under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normal domestic supply,and its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and competitiveness are much higher than China's.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olicy measures of the Indian rice indus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was good,there we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shortage of natural resources,lag in production technology,rising labor costs and uneven agricultural credit and soon.China's achievements in rice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techniques,products and capital market operations can assist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ian rice,and the different trade policies of China and India are also worth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and they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cooperation in rice industry.

Key word: India;rice industry;supply and demand;production;market;trade;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outlook

收稿日期: 2018-11-05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Y2018ZK42、161005201802-14)

作者简介: 董渤 (1994—),男,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E-mail:dongboreg@qq.com;通信作者郭静利(1969—),男,河北赵县人,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E-mail:guojingli@caas.cn

(责任编辑 张智广)

标签:;  ;  ;  ;  ;  ;  ;  ;  ;  

印度稻米产业研究与前景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