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分析论文_张雪玲,于许善,谭加卿

(即墨市人民医院 山东 即墨 266200)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方法:以我院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医护人员年龄分为A组(20~30岁)、B组(31~40岁)、C组(大于41岁)。对比(1)A组、B组、C组工作年限、职称。(2)A组、B组、C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结果:①A组、B组、C组工作年限、职称比较有差异(P<0.05)。②A组、B组、C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中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其中工作年龄久、职称高的医务工作者掌握情况较好。

【关键词】 临床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掌握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4-0373-02

心脏骤停是最严重的临床情况,心脏骤停在肺部疾病、心脏疾病、严重感染、创伤、骨折等疾病时均可发生[1]。目前有国外学者统计心脏骤停在心血管病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美国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人数达到450万。我国医疗技术落后,临床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情况对患者是否得到及时救治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2]显示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以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最终提高存活率。因此本文拟以我院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以我院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医护人员年龄分为A组(20~30岁)、B组(31~40岁)、C组(大于41岁)。A组临床医护人员组成、性别分别为(医生12人,护士8人、男性13例,女性7例)、B组临床医护人员组成、性别分别为(医生13人,护士7人、男性12例,女性8例)、C组临床医护人员组成、性别分别为(医生11人,护9人、男性10例,女性0例),三组临床医护人员组成、性别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1)临床医护人员取得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执照。(2)自愿参加研究。

1.4 考核方法

选择上海康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PR 模拟人,根据2015版美国心脏学会制定的心肺复苏指南进行理论和实践考试。实践考试以CPR 模拟人为考试用具,考点项目为10条,每项10分。理论考试分为100分,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组成。

1.4.1实践考试 (1)意识判断:发现患者躺在地上时,首先轻拍病人脸部,大声询问“喂!你怎么了?”。(2)呼吸判断:暴露患者衣服,观察病人胸部是否有自主起伏。(3)大声呼救:来人啊!打120!除颤仪!。(4)颈动脉搏动:中指和食指触摸颈动脉搏动处。(5)将患者放在平板上,暴露胸口。(6)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左手掌跟按住按压点,两手重叠,双臂深直,用力按压30次,绿灯闪亮为按压有效。(7)打开气道:去除患者假牙,挖出口腔内异物,采取仰头抬颌法。(8)正确连接各部件及管路,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EC”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气道灯闪亮为挤压气囊压力有效。(9)2分钟CPR,人工呼吸=30:2的比例,操作5个周期。(10)判断复苏。

1.4.2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摆放体位、判断生命体征、开放气道方法、呼吸器连接、气囊挤压、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放松比例、按压时间、E-C 手法等组成。

1.5 观察指标

对比(1)A组、B组、C组工作年限、职称。(2)A组、B组、C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

1.6 统计学

数据录入 EXECEL中,经过核对无误后导入SPSS 19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组、B组、C组工作年限、职称对比

A组、B组、C组工作年限、职称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医院是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高危地区,医院就诊患者随时会发生意外。早期心肺复苏的工作往往需要护士、医生承担。美国心脏协会指出,心肺复苏工作的及时介入可避免脑死亡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较好的价值。因此心肺复苏术应该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次研究中我们以我院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随后进行分组,结果发现 A组、B组、C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绩比较有差异。而且我们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A组、B组、C组工作年限、职称比较有差异。我们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加,医护人员阅历增加,对 CPR 技术掌握越成熟,而且接受心肺复苏术的培训更多,因此锻炼机会明显多于年龄小的工作者。此外我们分析随着职称的增加,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参与的心脏骤停突发抢救经验更为丰富,急救知识水平更高,而低职称医护人员,工作阅历浅,对心脏骤停技能掌握不成熟。

因此我们认为医院应该重视对年轻医务人员心脏骤停的技能培训,如徒手气道开放、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此外在医院日常工作中,要合理配置人员,保证高年资医护人员带领低年资医护人员完成抢救和日常工作。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临床医护人员中对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其中工作年龄久、职称高的医务工作者掌握情况较好。

【参考文献】

[1]沈洪.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

[2]沈洪,蒋健.中国心肺复苏关注的问题:回顾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修订[J].中华危重病急救杂志,2006,18(4):193.

[3]宫雪梅,谢小华,阳世伟,等.心肺复苏术操作培训考核模式探讨与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8,22(11):2982-2983.

[4]青华,张岚,陈海花,等.急诊护理人员胸外按压操作有效性的考核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8):73-74.

[5]古宏文,黄俭强,张俊娥.2010心肺复苏指南CPR流程的变化要点[J]. 全科护理,2011,9(4C):1094-1095.

论文作者:张雪玲,于许善,谭加卿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临床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分析论文_张雪玲,于许善,谭加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