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下经下鼻道治疗上颌窦囊肿临床观察论文_刘文波

鼻内窥镜下经下鼻道治疗上颌窦囊肿临床观察论文_刘文波

刘文波(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663000)

【关键词】鼻内镜 ?上颌窦囊肿 ?下鼻道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16-01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牙痛、头昏、面部麻木及间歇性鼻腔流黄水等一个或数个症状,CT可明确诊断。上颌窦囊肿以往多采用上颌窦根治术式,但由于组织损伤大,术后反应重,不再作为常规治疗方法[1]。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下手术摘除上颌窦囊肿越来越得到普遍应用。如何通过选择鼻内镜下不同的手术径路彻底摘除囊肿,减少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医生探索的方法。我科采用鼻内镜下经下鼻道治疗上颌窦囊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了60例上颌窦囊肿病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9~69岁,平均43.3岁;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囊肿直径2.0cm~3.8cm,平均2.9cm。单侧51例,双侧9例;囊肿位于前壁20例,底壁26例,内壁8例,外壁6例。伴鼻息肉慢性上颌窦炎21例,有症状的单纯上颌窦囊肿39例;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牙痛、头昏、面部麻木及间歇性鼻腔流黄水等一个或数个症状。

1.2 手术方法

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或水平位CT扫描,充分了解病变部位、范围,排除其他鼻腔疾病。并行鼻内镜鼻腔常规检查,全身检查无手术禁忌证。手术在局麻下进行,病人取仰卧位,头部稍高,常规消毒,包头、铺无菌巾,用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3次,2%利多卡因行钩突前缘、上颌窦前壁局部浸润麻醉,蝶腭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采用下鼻道开窗径路:将下鼻甲向上反折后,于下鼻道外侧壁距下鼻甲前端1.0cm处将上颌窦套管针斜外上方向穿透骨壁进入上颌窦腔,用咬骨钳扩大窗口至1.0cm×2.0cm,使鼻腔与上颌窦相通,手术中勿损伤鼻泪管开口处黏膜,窗孔位置不易过于向后,以免损伤鼻后外侧动脉。探清囊肿基底部,如囊肿过大可先穿刺放液以缩小体积。钳除囊肿或以切割吸引器切除囊壁,尽可能保留正常及可逆的黏膜组织。在下鼻道开窗囊肿切除后仍同时行上颌窦自然口的开放或适当扩大以解决自然窦口引流问题。术毕由中鼻道或下鼻道填塞凡士林油纱条,以防止出血,24~48h后取出。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1周。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冲洗、清理1次,以防复发。如合并其他鼻腔鼻窦病变,同期行鼻中隔成形术或筛窦开放术。

2 结果

60例上颌窦囊肿病例,经鼻内镜下经下鼻道治疗上颌窦囊肿手术径路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出血均少于50mL,无手术并发症。继续随防6个月~1年,患者鼻腔通气良好,面部胀痛、头痛、牙疼、头昏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鼻内镜下检查见上颌窦腔光滑,无脓性分泌物,随访1~2年,均未见囊肿复发。

3 讨论

上颌窦囊肿主要分为黏膜囊肿、粘液囊肿及牙源性囊肿。其中,黏膜囊肿最为多见,多因黏液腺阻塞、腺体内分泌物潴留引起,也可能与炎症和变态反应有关,多位于上颌窦的内壁和底壁。该类囊肿多为单纯囊肿,上颌窦自然开口的结构、功能多属正常。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由于窦腔暴露良好,术者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手术在下鼻道开窗建立引流。但是,该术式容易造成患者术后面部肿胀,甚至遗留面部或、牙齿麻木胀痛等并发症,且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较多,且不能有效解决自然窦口引流问题,已经不再作为上颌窦囊肿的常规治疗方法,逐渐被鼻内镜下手术所取代。鼻内窥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既保证了疗效,也保留了窦腔的正常黏膜功能,具有视野清,损伤小,囊肿摘除彻底,不易复发,治愈率高,患者痛苦小,手术效果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论文作者:刘文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5

标签:;  ;  ;  ;  ;  ;  ;  ;  

鼻内窥镜下经下鼻道治疗上颌窦囊肿临床观察论文_刘文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