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初探论文_刘志雄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初探论文_刘志雄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通过知识运用反馈于生活。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同时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一定作用。近年来高考越来注重考查学生的建模意识以及建模能力。但是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高中生数学建模意识与建模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只有极少数学生拥有优秀的建模意识与建模能力。对此本文结合自身经验,就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意识与建模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数学建模思想逐渐渗透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提高建模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也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可以使学生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重要性,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如今的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仍存在较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一、高中生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相比初中阶段,高中生虽然以及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但是在数学建模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无法快速进行知识迁移,不知道该选择哪种数学模型。其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因此导致学生无法找到解题关键。其次,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有所欠缺,不能准确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利用数字符号将相应题目简化,在熟练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相关知识系统分析方面更是相差甚远。此外大部分学生数学知识迁移能力和对简单题目的举一反三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数学建模思路都有所缺乏。此外,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交流讨论,高中时期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这些问题一起导致了如今的高中生数学建模教学局面,面对这种局面,笔者提出了以下解题方案,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二、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一)、教师提升自身建模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供前提

若想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提升自身建模意识,教师作为指导者,引领者,在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自身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足够了解。而教师若想提升自身建模意识首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并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对数学建模的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帮助学生精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难。其次,数学知识由于不易理解,新时期的教学要求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这就需要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若想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就需要建立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实际应用问题的重视程度,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模型的相关特点,并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讲述分析,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符号模型的规律与联系,为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供前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进行结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相互交流经验,为提升自身建模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在进行相关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对学生加以多方引导,借助相关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应用进行讲解,讲述相应的数学模型种类以及应用范围,同时老师还可以加强自身实践意识,只有教师逐渐提升自身建模意识,为学生树立相关的学习榜样,为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供前提,为接下来的数学建模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模型强化建模方式,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由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强化模型的应用,借助相关模型梳理解题思路,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方式,同时教学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结合数学模型求解数学问题,并利用相应的结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坚持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从数学原型的教学理念出发,逐渐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方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相应的生活实际进行转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以适当学生由于自身能力还有所欠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所以老师在进行完相关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与数学模型相关的例题,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教学时,老师也要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加以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为降低学生对相关模型的应用难度,老师可以适当结合信息技术进行相关教学,同时,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老师也要注意满足相关的教学原则。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擅长的内容也不同。所以在实行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尽量让所有学生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适当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设立不同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体验数学的学习乐趣。同时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大多被教学素材所限制,甚至忽略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需求,所以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原则,突出学生地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以“学为主,教为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时的进行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相关设备,使学生切实的感受信息化教学。

(三)、拓展数学模型解题方法,开阔学生建模思路培养创新意识

在进行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数学模型有许多解题思路,数学模型也就不止一个,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数学模型所具有的灵活性以及选择性跟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经过讨论用多种方法解决建模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自身经历,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模型的认识,此外,由于现在是信息时代,老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将相应的数学模型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搜寻资料,拓展建模思路,通过相关资料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同时老师还可以巧妙的利用错题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实行错题本制度,让学生经过相关数学模型错题整理以及错因分析,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同时通过相关错题,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构件数学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若想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首先需要老师提高自身数学建模意识,为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做出保证;其次还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对相应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借助学数学模型梳理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模型构建能力;最后老师还应该适当拓展数学模型解题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建模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美兰.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高中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路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7.

[2]孙岚.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应用能力[D].苏州大学,2008.

[3]林美兰.构建建模意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高中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路径研究[J].中学学习与研究,2016(24):7.

论文作者:刘志雄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初探论文_刘志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