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管理综述论文_杜燕全

早产儿喂养管理综述论文_杜燕全

广西北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536000

【摘 要】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未成熟新生儿,体重大多数低于2500g,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都比较差,是产科中的重点护理对象。给予早产儿有效的喂养管理是保证其营养供给和降低相关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工作,现就其展开综述。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65-02

早产儿的喂养管理是产科护理的重点,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是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的关键。早产儿因为消化能力低下,胃排空缓慢,常常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1]。对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主要包括肠道内喂养和肠道外营养,本文现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早产儿喂养方式

1.1肠道内喂养

早产儿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左右会出现肠鸣音,一般在肠鸣音出现后进行喂养比较好。对体重在1500g以上的早产儿,如果没有呼吸功能障碍或者发育不全的情况,一般可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肠道喂养。对于体重在1500g以下的早产儿,或者存在呼吸障碍的新生儿,可将喂养的时间适当延长,但通常不超过三天[2]。在进行早期喂养时要将早产儿的头部稍微抬高,处于头高脚低位,大约为20°。待早产儿体重增加和体质增强之后,可让早产儿取半卧位来喂养。在喂养结束后将早产儿抱起10分钟,再让患儿取右侧卧位,促进胃内的排空。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喂养的首选方式,母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和基本营养都是新生儿所需的,也是最适合早产儿机体消化的营养物质。比如母乳中的DHA是促进新生儿脑细胞发育和构成视觉感知细胞的重要成分[3]。如果早产儿消化功能发育比较良好,喂养耐受度好的话,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

对于吮吸和吞咽功能比较好的早产儿,可采取奶瓶喂养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母乳或者配方奶,这种喂养方式主要用于体重在1500g以上的早产儿[4]。因为早产儿胃容量比较小,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发育不全,在用奶瓶喂养时很容易出现呛奶溢奶情况。在首次奶瓶喂养时,应该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每千克给予1到2ml的10%葡萄糖液,之后每次给奶量2到5ml。若早产儿耐受情况较好,每次给奶量可增加1到2ml,每次给奶间隔时间两到三个小时,对体重偏低的早产儿可将间隔时间缩短至一到两个小时[5]。

配方奶的成份和母乳很相似,而且还根据新生儿的生理情况对部分营养物质加以强化,所以采用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的体格生长都比母乳喂养要快。但是早期配方奶中没有不饱和脂肪酸与免疫成分,因此早产儿容易有高氨基酸血症、酸中毒和结肠炎等并发症[6]。现在的配方奶中则添加了谷氨酸、牛磺酸和多糖等,还对白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进行了调整,所以目前的配方奶中营养更加的均衡,容易被早产儿吸收。

以往有学者提出,对早产儿出生之后进行肠道喂养,新生儿发生结肠炎的几率会增加[7]。所以在早产儿出生后两到四小时内进行早期微量喂养,以为新生儿提供早期营养,还能促进新生儿肠道蠕动能力的增强。对于危重的早产儿,在出生后一般采用微量喂养,一是提供早期营养,而是让早产儿尽快过渡到肠道喂养。有资料显示,在早产儿出生第一天给予微量喂养,新生儿出现黄疸、氮质血症和低血糖的几率相比于出生就给予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要低很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微量喂养对胰高血糖素和胃泌素的分泌起到刺激促进作用,可促进肠道的发育和胆汁的分泌,促使肠道蠕动能力的增强,并加快胆红素代谢,促使黄疸尽快消除[8-10]。

除了以上喂养方式外,还有经胃管喂养也是临床上常用的喂养方式。经胃管喂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持续性喂养,一种是间歇性喂养。间歇性经胃管喂养适用于体重在1200g以上的早产儿,以及呼吸功能发育不良,需要采取插管供氧的新生儿[11]。这种喂养方式操作简单,不需要很高的成本,可促进多类肠胃激素分泌,缺点是可能会引起食道反流,导致肺吸入肺炎,或者引起呼吸暂停,所以在采取间歇经胃管喂养时要注意观察早产儿是否有不良反应,在喂奶时保持奶瓶的头低尾高,让奶液自然流出,不能挤压奶瓶让奶液快速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持续经胃喂养适用于体重在1250g以下,呼吸功能发育不全的早产儿,可增强早产儿营养供给,还能防止食道反流、胃残留和肺吸入[12]。两种喂养方式对于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差异不大,在喂养时要根据新生儿胃残余情况来调整喂养量,并注意观察早产儿的反应。

1.2肠道外营养

这种营养供给方式一般适用于营养风险较高和不适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早产儿,肠道外营养不宜应用太长时间,在早产儿肠道功能改善之后要尽快改为肠内营养[13]。通常而言,肠道外营养喂养的时间不宜超过十天。肠道外营养的途径是经静脉供给,可提高早产儿的营养供给,帮助维持各类平衡和循环建立。但对于存在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败血症等早产儿,这种喂养方式要慎重使用[14]。

对于体重在1500g以下的早产儿,一般要进行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支持,要保证静脉管路的通畅。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是中心静脉,比如PICC置管,能够保证输入营养液的浓度和渗透压不受血管条件的影响,还能够在体内放置较长的时间,给静脉给药提供长时间的管道,相比于外周静脉,并发症较少[15-16]。

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其中葡萄糖是新生儿最为重要的能量来源,输入浓度一般为5%到10%,输入速率通常为5~8mg/(kg?min)。氨基酸一般在早产儿出生后三天开始输入,要对输入量进行严格控制,防止高氨基酸血症和氮质血症的发生而导致胆汁淤积,从而引发黄疸。脂肪乳剂是一种辅助能量来源,可防止低血糖的发生[17-20]。

2.结语

总之,早产儿的喂养管理对于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地选择早产儿的喂养方式,在喂养过程中加强监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早产儿的肠道功能,提高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促使早产儿尽快接近足月儿的体格和智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钱敏,刘艳林,张玲等.实施喂养管理对晚期早产儿喂养效果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02):123-124.

[2]李双双.喂养管理对晚期早产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06):840-842.

[3]李琳琳,陈京立.小于34周早产儿的经口喂养管理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28):88-89.

[4]马兰,陶亚琴.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5):4332-4334.

[5]李秋芳,王华,刘丹等.早期持续微量配方奶喂养方案在极低体重早产儿肠道营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163-1166.

[6]彭文涛,王丹华,魏珉.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支持技术[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02):253-255.

[7]兰雅平,陈喻萍,彭映华等.口腔按摩改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4A):1214-1215.

[8]刘卫华.肠内喂养早产儿钙和维生素D补充[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29(05):358-359.

[9]王丹华.规范早产儿喂养,提高营养管理水平[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01):1-2.

[10]刘丹,徐鑫芬,李秋芳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乳喂养的规范化管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5,14(05):468-470.

[11]李凤妮,韦琴.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09):1149-1151.

[12]冯淑菊,景亚琳,陈杭健等.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J].协和医学杂志,2014,5(04):399-404.

[13]邹爱玲,张金彩.早产儿出院后不同喂养方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02):48-49.

[14]费燕.关于早产儿母乳喂养的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17):271.

[15]郑锦霞,王勤,赵敏慧等.闭环式管理模式对提高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效果研究[J].护理学报,2016,23(05):32-34.

[16]邢小芳.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660-2662.

[17]夏晓芹,卢庆晖,何丽平等.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管理

及早期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5(06):58-60.

[18]张筱岚,汤珺,赵媛.早产儿的护理要点[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02):78-80.

[19]卢琴琴.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出院早产儿个体化强化母乳喂养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11):62-64.

[20]仝慧茹,徐慧颖,周春兰等.口腔按摩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4):1087-1091.

论文作者:杜燕全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早产儿喂养管理综述论文_杜燕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