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使用随笔论文_戚莹莹

微课使用随笔论文_戚莹莹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 微课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利用微课,有效地对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巩固,利用微课来做课前引入或课后总结等教学工作。本文从微课的制作、学生微课使用的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应性设计等方面对教师应如何调控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微课;应用

【注】 本文为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课题编号(2016)-JKGHB-1048"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2-005-02

2015年的8月,我通过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更进一步的走进了微课,通过学习、观看优秀微课作品,学习制作微课,让我发现小学数学中的许多内容直观不足抽象有余,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阻碍着学生通过理解、感知、操作、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微课技术打破了教学时空限制,将文字衍化为精彩的视频呈现给学生,实现了直观媒体信息的交互传输,动静结合,声形并茂,有利于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深度的思考。所以在暑假期间我就录制了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个单元新课的微课,还设计了预学单,信心满满的开始我的微课教学。

第一阶初步使用微课

一开学我就告诉我的孩子们,这学期我们将用新的模式来学数学,孩子们也很兴奋,认真的听我布置预学单上的作业,知道今晚的作业是先看视频再根据预学单进行预习。第二天课堂上我把昨天预习的内容出示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先回顾一下再请学生上来讲一讲这样的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就像老师一样讲一讲,开始课堂上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非常喜欢,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了,课下我悄悄的找到这些孩子进行询问,他们告诉我这些内容前一天的晚上都学过了,上课时又学了一遍真没意思,所以不想听了。学生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难道微课教学不适合我的学生,还是我的使用出现了问题。

第二阶段微课使用时间的调整

通过反思我发现,我的微课使用时间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都出现了问题,有些孩子通过微课视频学已经学会了新内容,而我在课堂上又要求他们再学一遍,他们就没有兴趣了。针对自己的问题,我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做法,通过听课、看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发现微课的特点是对知识碎片化,把一个知识点进行循序渐进、完整的讲解,集中于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而我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微课讲太细太多,给人的感觉重点不突出,达不到理想效果。观看微课视频的时间也不合适,所以我把微课视频放在了课后观看,有些学生对新课的教学内容如果存在困惑的地方,这时学生就可以充分应用微课,通过在微课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巩固与复习。微课的使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学习。这样的方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的成绩有了一些提高。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家长也很喜欢。有些家长告诉我戚老师,当孩子对某个知识点有些模糊时,家长就找到这个知识点的微课视频让孩子进行学习。

为了让班里接受能力慢的孩子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学,我从新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把第二天要学的知识录成微课提前发给他们学习,第二天上课时他们就再学一遍,因为提前学过一遍,在课堂上他们敢发言了,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表扬,慢慢的就培养出了数学的学习兴趣。最后放学回家在写今天作业前再看一遍,通过这三遍的学习,加深了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

第三阶段再试课堂上使用微课

微课具有知识点明确、动态性和趣味性的特性,教师在课堂上用动画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学生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我选择恰当的微课放在课堂上使用。例如《位置与方向》根据描述标出物体的位置,传统教学,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广场的位置,比例尺,出示其它建筑物的条件,然后教师拿着量角器、直尺在黑板前边讲边画。传统教学中教师再做演示时会遮挡住学生的视线,有些学生没看清楚教师的演示,从而没掌握所学内容。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先用微视频讲解一道与例题相似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例题,再用视频展台展示自己完成的过程,其余的学生对他完成的过程进行点评。因为微课在进行量角度、画距离、标出位置时,不遮挡学生视线,使学生能更清楚地看见这个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所以在课堂上使用微课时,要对微课内容进行筛选。

第四阶段注重微课的设计和分类

1、课前复习型:

根据学生已知基础和新课知识所需要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并通过网络群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先看,为新课做准备。能做到温故而知新,才能使我们在学习中无往不利,事半功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制作了一个复习形微课,借助flash动画技术,动态展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回忆起这几个平面图形都是通过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得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提出问题,明天我们将学习圆的面积,你能把圆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就看你的了!

2、课前预习型

预习是新知识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熟悉课本知识,对于后面的课堂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的使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预习的重点,从而大大提高预习的效率,例如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预习教学中,我在课前先将预习内容制成微课,通过网络群发给学生,而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同时再以网络问卷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我通过对网络问卷的反馈,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存在理解困难,所以我针对这些问题,对第二天课堂上的内容进行修改,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进行了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

3、课上导入型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就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制作成微课,在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用优芽动画将小故事《小松鼠过冬》,做成电影动画。一上课就播放给学生看,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通过这个微电影,创设了一个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产生了探索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换到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重点难点突破型

用微课突破重难点,例如《角的度量》一课中,量角的大小历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上课时我从长度的度量出发引出要统一角的度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然后我就借助微课展示出量角器的制作,观看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通过微课充分展示测量的过程,突出测量的要求,在形成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意识。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自主明白由细分后得到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促使学生想到要加内圈刻度,再由仅有内圈刻度读数不便促使学生想到要加外圈刻度,最后呈现学生在全过程中的智慧的结晶"量角器",学生想到哪一步微课就呈现哪一部分,通过制作简易量角器理解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在量角的示范中学习,学生从微课中获取量角的要求与方法,看完量角的过程,学生试着量角,在量角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出现了错误,我就把这部分的微课再放给他看一看,并跟他一起说一说量角的步骤,然后边量边总结方法。最后在交流展示环节,请他说一说量角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说我记录整理成板书。

5、方法过程的演示型。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一些直观操作较麻烦或课堂上难以用语言讲述清楚的内容,通过微视频的动画演示,将其方法过程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其实践操作的步骤方法和有关知识的内容及其缘由。在讲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前置性学习中,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制作了如下的微课。抛出问题"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学习,清晰地认识到如果像视频中一样沿着商标纸剪开,展开后是长方形。接着要求学生在家中找一个有侧面标签的圆柱体包装罐剪一剪,看看自己剪开的圆柱的侧面积是否也是长方形。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剪开的包装纸带到学校,课堂上进行交流。将微课与前置性学习单相结合,在前置性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机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历了3年的"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我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微课教学让我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总之,我很高兴我已走在微课程的路上。

参考文献:

1.《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作者:金陵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作者:(美)乔纳森伯格曼 亚伦?萨姆斯 著,宋伟 译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3.《微课与慕课设计初级教程》作者:赵国栋 主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戚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8

标签:;  ;  ;  ;  ;  ;  ;  ;  

微课使用随笔论文_戚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