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思考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思考论文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思考

阳衡元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湖南 衡阳 421002)

摘 要: 在“互联网+”环境下,一方面,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资料管理的升级和改造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要求也更加的多元化。鉴于此,从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的必要性及现状出发,探析“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和创新的策略,以期为资料管理人才素质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互联网+”;图书馆资料管理;人才优化

“互联网+”的提出进一步地扩大了知识经济的影响范围,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管理层的最终决策都离不开情报信息、文献资料等知识信息的有效支持。其中,图书馆除了担负着教学辅助作用外,还是最重要的知识信息提供者。在高职院校发展当中,也离不开本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却无法匹配这些要求,影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和知识信息的提供服务水平。

一、“互联网 +”概述

“互联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经济形态。通过优化和集成互联网技术,实现不同领域的经济发展同最新的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融合,以实现经济提升的目的。因此,可以说“互联网+”是一种巧妙的连接工具,通过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简单来说,这里的“+”就是一个连接符号,通过这一连接符号,实现互联网技术同传统产业的连接,从而诞生新产业、新机遇,提供新的经济发展路径,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源泉。例如,“互联网 +”传统媒体就是“新媒体”,“互联网+”传统出租服务就是“共享文化”等。

(3)应该尽可能结合两汉时期某两组声母的语音关系来确定方言特点。语音发展是有传承性的。如果某两组声母混用仍集中表现在两汉时期某一特定方言区的作品中,则说明这一现象可能是某种方言特点的延续。具体而言,郭店楚简语音材料反映出的声母相近关系如果集中体现于两汉时期楚人的作品之中,则很可能说明这一特点即楚方言的声母特点。反之则非。

《冯孝将子》述东晋广州太守冯孝将之儿马子,年二十余,夜梦见一女子,年十八九,自言是北海太守徐玄方女,不幸为鬼所杀,乞马子相救,愿为其妻。马子按约定日期祭坟、开棺,见女尸完好如故,遂抱归细心调养。一年后肌肤气力悉复如常,遂骋为妻,生二男一女。这篇小说中祭坟、开棺全由马子主持,与《牡丹亭》第35出《回生》中全由柳梦梅操办类似,而与话本中柳梦梅禀明父母再行开棺不同。

二、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对科学技术和信息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信息资源需求的多样化对信息服务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积极适应时代的需要,图书馆服务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为使信息获取和服务范围逐步扩大,满足信息资源服务多样化的需要,更有必要提高图书馆和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高职院校管理层对本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重要性,这导致在人员结构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同时由于认知不足,使得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招聘工作做得不到位,较低的招聘门槛导致了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在招聘时,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很多的关键及专业条件要求不高,招聘上岗的人员,普遍存在图书馆专业管理知识薄弱、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学历较低,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或是本校学生和教师兼任,或者仅仅具备专科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十分少;年龄层较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都是老员工,年龄较大,或者由本校学生和年轻教师兼任,年龄较小,缺乏青壮年员工;专业性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很少是专业的图书馆学或情报信息学人员等问题。

3.加强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学习。“互联网+”环境下对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和创新还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与知识的支撑,因此,在人才优化道路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增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处理互联网信息的专项能力,掌握丰富的图书馆学知识,灵活运用“大智移云”技术手段,在“互联网+”环境下,加深同互联网的结合,提升自身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提升准确性、及时性等。在实践中,要想加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学习,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三、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建设上存在较多的问题。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之一,是保证图书馆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迅速普及,高职院校图书馆数据管理方式的改变得到了推动,即将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管理方式。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普遍难以满足社会组织的需要。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利于图书馆和图书馆数据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制约了图书馆高层次信息服务的发展,所提供的信息产品难以满足教师、学生和用户的要求。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新型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

虽然现阶段我国面对老年化和无障碍建筑设施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出台了相关的养老设施标准和养老规范,但是个别条文不适用于全部的养老机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养老机构的管理运营也不完善,尤其针对老年人的软性需求无法满足,因此老年人在使用建筑设施过程中无法理解设计人员的目的。

2.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各行各业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政治、文化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及敌对力量的一些消极“三观”和不良风气也被带入到我国,特别是互联网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也对高职院校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产生一定影响。有鉴于此,在对用户进行服务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这也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实践中,要从思想政治上加强对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教育。积极地开展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深入教育工作,从道德、职业自律等方面展开相关学习活动。从而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所必备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地实现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从内心深处和思想意识上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认可,消除由“互联网”所带来的西方敌对力量所传递的消极思想,避免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料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消极怠工、不思进取等不良行为。

四、“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和创新的策略

1.增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意识”,新形势下,要想实现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必须加强对其“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在意识上紧跟时代发展,以适应悄然转变的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方式。具体而言,要求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掌握新的资料管理技术以及资料管理方法,实时更新自身意识,积极创新,适应高职院校图书馆这种变化。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核心,围绕这一核心,不断丰富自身服务特色,对信息高效、准确的采集与筛选,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料信息查找,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便捷程度,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庞大的网络资源运用起来,有效节约用户查找资料的时间。

3.对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不足。任职中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虽然大部分十分擅长处理传统文献资料,以及图书资料管理,但是,“互联网+”环境下,不断提高的图书馆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使得这部分员工无法满足发展需求,表现在观念陈旧、知识更新缓慢且缺乏现代化的主动服务意识,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

2.对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程度不够。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薪酬相对不高,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较差,服务态度恶劣,存在消极思想,没有认可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推进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十分不利。

综合以上检算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目前该桥上部结构实心板梁的承载能力仅能满足汽车-8级,人群荷载3.5 kPa的安全承载要求;若板梁间失效铰缝修复完好,则该桥上部结构实心板梁能满足汽车-15级、挂车-80,人群荷载3.5 kPa的安全承载要求。

第一,树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终生学习的观念。部分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老员工了,对于学习新的图书资料管理技术和知识十分的抗拒。因此,针对这部分人员,需要为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在之后的岗位培训和相关学习中,保证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服务的目的。

第二,定期开展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对新招聘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提供一定的岗前培训。同时,对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员工,也要定期开展岗位培训,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整体提升。具体包括学习计算机编目技术等,保证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都能够独立建立本馆的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的检索,并且能够透过互联网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第三,加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外语知识的学习。“互联网+”环境下,繁杂的社会信息让图书馆的信息资料不再局限于中文,许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资料都是由外语撰写而成,如果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外语知识贫乏的话,势必无法给予用户更深层次的服务。因此,为了避免浪费本馆的外语资源信息,有必要加强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外语知识的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科研教学的发展;无论是政府机构政策出台,还是企业组织的最终决策,“互联网+”都对它们产生了重大影响。受此影响,图书馆的资料管理性质也在发生巨变。一方面,受到“互联网+”的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着资料管理升级换代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受到“互联网+”的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同时面临着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跟不上环境变化的情况。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十分有必要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同工作质量。鉴于此,根据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和缺陷,有针对性地提供大量培训,加强人员招聘工作,加强对高职院校资料管理人员的相关技术培养,提升人员素质,以便他们能够同“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的工作要求相匹配,从而为高职院校的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连分.大学图书馆开展数据管理服务的实践和成效评析[J].图书馆建设,2018,(10).

[2]曲凯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8,(12).

[3]向蓉,彭志忠.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才激励机制优化策略研究[J].时代农机,2018,(1).

[4]刘怡君.高校信息资源服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策略研究[J].创新科技,2016,(5).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33-0135-02

收稿日期: 2019-06-18

作者简介: 阳衡元(1978-),女,湖南衡东人,助理政工师,从事图书馆服务研究。

[责任编辑 吴 迪]

标签:;  ;  ;  ;  ;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素质优化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