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康复效果论文_张蓉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研究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的疾病转归。方法:对我院精神科于2013年5月至今的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面向对照组采取临床药物治疗及以往的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个体化的综合护理治疗,随访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干预前行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处理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得分都有下降(P<0.01);采取干预性护理后的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研究组综合显效率、疾病预后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以往的护理模式下,护理工作者积极主动地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家属教育、提供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从护理方面进行干预指导,能显著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双向情感障碍;抑郁;护理干预;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37-02

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是一种病情复杂反复、致残率高、预后不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1],患者的社会功能低下,护理人员又是接触患者的第一人,所以本文旨在探讨在采取系统的临床药物治疗同时,护理工作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优化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干预后的疾病转归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精神科于2013年5月至今的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中随机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分析研究对象的病例档案可得,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为12~59岁,病程3月~37月;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为14~61岁,病程1月~37月。统计学结果为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研究资料。

1.2 病例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2],且有一定病程;患者均处于疾病缓解阶段;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严重行为功能低下等;参与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写研究前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所有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均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常规的护理模式,包括定期病情监测、药物指导等,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干预性的护理治疗,具体内容见下:

(1)扩大监测范围

处于缓解阶段的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有一定的行为和思维能力,护理工作者应在做好基础护理监测工作的同时,还应留心观察病房里面及周围、衣物内等有无未服用的药物,保证患者药物服用治疗和病人身上有无自残痕迹等;注意了解观察患者的日常交际能力、性格的变化及日常生活活动情况等并做好记录工作,应尤其重视情绪低靡、想法悲观的患者,警惕该类患者的周围有无致其自杀的物品或自杀条件。

(2)加强家属教育

据治疗成功案例显示,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是否治愈成功与其亲人的悉心照顾密切相关,并且家属是最熟悉病人生活习惯及性格特征、与患者接触时间最久的人,也是患者信赖依靠的人。所以,护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进行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相关基础医学知识的科学普及。

(3)心理护理治疗

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临床症状[3]主要是对生活提不起兴趣、情绪低靡、生存意志不强,愧疚、悲观、生活信心缺乏等消极状态占据病人发病期的大部分时间,所以,护理工作者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主要包括:

①护理人员应学习掌握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此类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向患者及家属传递信息;

②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对待患者亦师亦友,即像朋友般的呼唤关系,关心病人,获得其信任,又像老师般引导患者对抗疾病、积极对待生活;

③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方法等,以增强自身工作能力;

④建议病人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4)康复指导

①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锻炼身体;播放有助于心情放松或者患者自己喜欢的音乐;建议家属购买绿植、宠物动物陪伴患者等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生活环境。

②鼓励亲朋好友多陪伴患者,一起聊天、做些患者以往喜欢的事情,使其感受到大家的关心,重拾生活信心;指导亲友不要强迫患者做其不愿意的事情,忌与患者起争执。

③鼓励支持患者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

1.3 观察指标

依据汉密顿抑郁量表[4]内容观察两组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状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干预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来显示临床疗效即:治愈(分值降低>75%)、好转(分值降低>50%)、无效(分值降低<25%)。

1.5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资料录入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数据以(x-±s)表示,若P<0.05则表明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研究对象在接受干预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得:与干预前行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处理后的分值都有下降(P<0.01);采取干预性护理后的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见表1。研究组综合显效率为89.80%(44/49),由治愈14例与好转30例组成;对照组综合显效率为61.22%(30/49),由治愈14例与好转30例组成,疾病预后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需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更需要亲人近乎寸步不离地照顾,造成家庭严重的经济、思想压力[5]。护理人员对此种疾病进行扩大监测范围、加强家属教育、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等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患者复发风险、家属的心理负担,值得从事护理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实践。

【参考文献】

[1]龚玫芳,李典银,苏旻.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3,(04):160-1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一3)[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1:86-87.

[3]张兴丽.综合护理干预对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3):211-211,212.

[4]王萌,赵建萍.58例难治性情感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4,(04):309-310.

[5]谢育花.情志护理在抑郁患者情感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6,(05):1012-1013.

论文作者:张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的康复效果论文_张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