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_谭蓉慧

谭蓉慧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412000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8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抽选正常人24例为对照1组。检测三组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对照2组与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高于对照组1组(P<0.05);而对照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高于观察组(P<0.05)。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入院第一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对照2组(P<0.05);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值。结论: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可作为检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主要指标,由于鼻咽癌患者极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和血栓栓塞,所以,对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指标加强检测,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纤维蛋白原检测

鼻咽癌属于临床中恶性肿瘤,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确诊疾病为多为中晚期鼻咽癌。中晚期鼻咽癌可诱发局部浸润,使机体器官出现异常情况。鼻咽癌会对凝血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临床表现为:凝血功能活化、凝血以及纤溶系统异常[1]。晚期鼻咽癌患者机体护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且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指标高于正常人。所以,本文针对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查,分析疾病发展过程,两项指标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48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抽选正常人24例为对照1组。患者入院后15天内死亡分为对照2组和入院后未死亡分为观察组,各组24例,

对照1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7至74岁,平均年龄(55.43±0.42)岁。

对照2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46至73岁,平均年龄(56.61±0.57)岁。

观察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45至74岁,平均年龄(47.12±0.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非常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②自愿签订同意书。

剔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②生存期低于50天;③中途退出者;④认知障碍;⑤血液传染性疾病;⑥近期应用过抗凝药物。

1.3 方法

清晨,抽取患者血液3ml,放置到枸缘酸钠抗凝管中,实施离心处理,10min后获得上清。D-二聚体:应用乳胶凝聚法,采用D-Dimer Test Later试剂,其中D-Dimer含量超过500ng为阳性,纤维蛋白原: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磁珠凝固方法实施检测。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情况,再具体分析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入院后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三组住院后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情况

对照2组与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标高于对照组1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指高于观察组,指标相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是临床中恶性肿瘤,临床特点为增殖能力强、转移迅速、浸润,而且死亡率极高[2]。一般晚期鼻咽癌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当血液高凝指标升高时,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其次就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以及微循环障碍等。

纤维蛋白原属于肝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参与到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的敏感度低于D-二聚体,但纤维蛋白原的稳定性良好,不会受到外界干扰而随意发生变化,是临床中对凝血功能检测的主要指标。根据相关研究得知:纤维蛋白原对肿瘤的转移和发展有一定作用。鼻咽癌可导致纤维蛋白原指标升高,这主要因素为:肿瘤细胞分泌TNF-a较多,由于其是炎性因子,可诱发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引发凝血反应,促进纤维蛋白原产生[3]。此外,肿瘤下拨可激活血小板,从而诱发纤维蛋白原过度表达,和肿瘤细胞结合,增强其远处转移能力。

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人,这表明患者机体正处于高凝状态。在住院时,死亡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指标水平高于活着的患者,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一样的化疗和放疗治疗。这多与疾病严重程度与机体凝血状态有所关联[4]。机体薄弱、年龄偏大患者的高凝状态更加严重。鼻咽癌患者在刚入院时,其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指标明显上升,但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指标直线下降。而死亡患者的指标下降更加明显。而活着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指标在标准范围值内,凝血后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患者死亡的机率较高[5]。

综上所述: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可作为检测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主要指标,由于鼻咽癌患者极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进而诱发继发性纤溶亢进和血栓栓塞,所以,对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指标加强检测,可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Mihara K,Shindo H,Ohtani M,et al.Early depth assessment of local burns by videomicroscopy:24hafter injury is a critical time point[J].Burns: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urn Injuries,2011,37(6):986.

[2] Komiya K,Ishii H,Teramoto S,et al.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elderly with acute lung injury[J].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2,27(5):e521.

[3] Ferroni P,Riondino S,Guadagni F,et al.Impact of chemotherapy on venous thromboembolism:comment to: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are astrong risk factor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results from the Vienna Cancer and T hrombosis Study[J].Haematologica,2013,98(12):e153.

[4] Dirix LY,Salgado R,Weytjens R,et al.Plasma fibrin D-dimer levels co rrelate with tumour volume,prog ression rate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Br J Cancer,2012,86(3):389.

[5] Jones JM,McGonigle NC,McAnespie M,et al.Plasma fibrinogen and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are associated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10,53(1):97.

论文作者:谭蓉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_谭蓉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