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影响研究论文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影响研究论文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影响研究

岳欣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摘 要: 作为传播载体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习方式和生活态度。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共享性、社群性的特点,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利用新媒体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心理需求。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影响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 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7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 55.8%,网民规模达 7.72亿,大学生群体所占比例相对较高。[1]大学生已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新媒体也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重要渠道,他们的价值观念、学习方式和生活态度受到新媒体直接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为了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大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积极调整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的能力,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理解他人,确立人生目标则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在新媒体视域下,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是需要关注的内容。

一 新媒体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一词最先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提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作为传播载体,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的影响范围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说明了信息及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力之大。[2]新媒体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显示着它的复杂性。相对于书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继它们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主要是利用数字、网络、移动技术为基础,以网络如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等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它是互联网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

在中华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瓷器文化所焕发出来的光芒是不可遮挡的,并且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秘色瓷文化是我国传统瓷器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中国陶瓷工艺者在陶器色彩、光泽、工艺等多方面的接触创作。秘色瓷自古以来都被备受大众欢迎,受到文人墨客喜爱,并且形成了自身的秘色瓷文化。

(二)新媒体的特点

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呈现出如下特点:互动性、共享性、社群性。

(1)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不仅可以是信息和知识的接受人,而且可以是信息和知识的发布人、评论人,这种深层次的互动为学生的情绪展现、观点发表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平台,使人们在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研究表明,在学校,新媒体主要是通过适时对话、虚拟对话、延时对话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3[3]新媒体的互动性在增强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它的具体实施是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完成。目前,很多高校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讲授、心理行为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下,一些学校开始探索教育信息现代化的实施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如,数字化学习、在线课程等的使用。近年,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教学也逐渐被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采用,此类教学形式得到学生认可;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共享的教育资源及学习平台都可以供学生们使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得到拓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任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另外,老师利用线上线下的直接引导,或在讨论区设置有趣的讨论主题,促使学生借助在线讨论和异步讨论的方式增加互动的频率,幽默的话题,彼此的关注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自主讨论的欲望增强,情绪得到疏解,内心感受深刻,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除了可以使学生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中学习各种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增设很多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

(3)社群性。新媒体给人们带来的并不单纯只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更是给他们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提供了途径。在媒体上,人们可以借助某一话题,自由组合成群体,群体互动由线上延伸到线下,成员的活跃度被提升,创造力被激发,该群体在人与人的交集中增强了互动的深度和广度。活跃在该社群的成员之间感受到彼此关注和尊重的喜悦,进而体验到欣慰和满足感,情感找到依托,对抗生活困难和挫折的力量得到增强。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积极影响

(一)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课时的限制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交往、危机干预、恋爱等方面。比如职业生涯规划、人格完善、学习动机的激发、心理资本的开发等方面本是学生急需的,但是由于课时的影响,不能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集中传授。另外,18、24、32课时的限制,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受限于一或两个学期,不能达到学生在校实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专题学习公众号、手机app、心理测试软件、心理健康教育门户网站等解决了上述问题,它们能为学生提供不同阶段、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知识,只要学生愿意它们可以一直陪伴在学生左右。新媒体心理资源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学习内容。

(二)丰富了课程的学习内容

大学生是接受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他们处在大力培养新青年的社会时期,思想活跃、头脑灵活,认知能力渐趋增强。原有的以理论授课为主,平行组合班级的教学方式,既忽视了学生的个别性和独特性,又使学生缺乏亲身实践体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价值不能得到体现。新媒体的使用能够使学生不受时空、地域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新媒体所含有的信息资源丰富多样,极具特色,学生能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满足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得到的个性化需求。

(三)弥补了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不足

(2)共享性。通过新媒体,学生们能够最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找到自己的所求。这些知识和信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可以共同拥有和享用,因为在网络当中人人都是平等的。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既满足了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又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多元化的影响。正如萧伯纳曾说过的那样:“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若我们相互交换各自的想法之后,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就至少有两种思想,甚至可能是更多种思想。”[4]资源的共享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方便,学生的知识结构渐趋丰富,视野不断开阔。

三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策略

(一)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左双权,哈尔滨分公司呼兰片区利民加油站的加油员。从去年开始这个名字在呼兰片区就小有名气。“这两年每逢春耕、秋收两季他的奖励都是最高的,最高时单月领了四五千元,因为业绩好,去年还成为呼兰片区唯一的劳动模范。”利民加油站经理范好光说。

(二)将阅读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深化教学内容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提倡,目前各种阅读网页、朗读软件、阅读资源越来越多,手机的使用也使随时随地阅读变得简单而方便。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择优选出与对应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内容供学生们精读,丰富深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深化和阅读资源的使用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这种习惯的养成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为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洗礼,既能提高人的心智又能调节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理解能力。相反,压抑的心情会使脑力劳动的效率降低 70%。[5]因此,将阅读资源运用到教学中,不仅深化了教学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在大丰收,很多农户都是第一次种植柑橘,来自云南的柑橘种植大户李云鹏介绍,他第一年种植柑橘,由于技术、知识双匮乏,导致500亩柑橘收获惨淡。2018年在大丰收服务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使用云图的肥料产品,柑橘的质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柑橘种植户杨永盛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表示:“感谢云图控股和大丰收能给果农提供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希望大家能够在大丰收和云图控股的帮助下,年年大丰收。”

(三)创建微群,延伸教学范围

微群是微博社群的简称,它为人们交流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提供了新型的空间。[6]微群具有短小精悍、话题汇聚、信息同步、多模态性等特征。[7]它允许用户以多种媒体形式在群里发布信息、更新状态,每个成员既是微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8]在大学生人手一台手机的现状下,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课程微群,使学生通过微群进行意见交换,是可行而且必要的。该微群的创建和使用,主要是建立在朋辈是学生的重要支持力量的理论观点之上的。因为朋辈具有年龄、经验、生活方式等相近的特点,他们在相处时很容易互相影响,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形成稳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表明,朋辈的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不管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目前处在什么状态,只要相应增加社会支持,个体健康水平就能得到提高。[9]因此,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即时性的交流平台,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范围得到延伸。

每林班小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均匀抽查三处标准行,每个标准行调查50株进行成活率和存活率调查,每标准行内随机抽取30株进行生长量调查。

四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将与每个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媒体作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它的实际特点既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学习内容,又为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策略提供思路。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实施者的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媒体资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君.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策略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1):103-104.

[2] [美]阿尔温·托夫勒.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3] 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10-16.

[4] 刘琪琪.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构建[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44-47.

[5] 霍素凤.在职业教育中应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51-52.

[6] 王帆.微时代社会化学习新解[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4-18.

[7] 周云.基于微博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2(6):100-105.

[8] 张豪锋,杨绪辉.微群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95-100.

[9] 雷雳.互联网心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6.

本文引用格式: 岳欣.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影响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59):179-180,18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9.065

作者简介: 岳欣,女,河南信阳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标签:;  ;  ;  ;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