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中医护理研究论文_张小倩1,高秋2(通讯作者)

中风的中医护理研究论文_张小倩1,高秋2(通讯作者)

1 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2 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 探究中风的中医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治疗结合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后,50例中风患者中,34例显效,13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4%;45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0%。结论 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中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中风;中医护理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无昏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者可以相互转化[1]。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抽选我院收治的5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中风的中医护理措施及效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6.5±2.3)岁。

2护理诊断及措施

2.1神志昏蒙 与风阳痰火蒙蔽清窍有关。

2.1.1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取出假牙,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及时做好吸氧吸痰的准备,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床旁应备气管切开包,必要时予气管切开,并做好气管切开护理。

2.1.2取头高足低卧位,血压稳定者可抬高头部30度,以利头部静脉回流,减轻颅内静脉瘀血及脑水肿的发生。避免过多搬动,以防脑络出血不止,加重昏迷。

2.1.3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瞳孔、面色、呼吸、汗出等变化,防止脑疝及中风脱证的发生[2]。若出现昏迷进行性加深,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或脉微欲绝,呼吸慢而不规则,或呼吸微弱,一侧瞳孔改变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协助抢救。

2.1.4给予氧气吸入,每分钟4~6升。

2.1.5烦躁不安者,加用床栏,防止坠床,专人监护。尽量少动头部。防止坠床、烫伤、抓伤等外伤。

2.1.6如伴有喷射状呕吐,应及时报告医生,清理呕吐物,轻轻将头偏向一侧。

2.1.7控制血压,调整输液滴速,保持血压平稳。

2.1.8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运用甘露醇脱水药时,要半小时滴完,防止空气栓塞、皮下坏死等并发症发生[3]。

2.1.9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流通、新鲜,温、湿度适宜。

2.1.10做好口腔护理,褥疮护理和眼部护理。

2.1.11做好鼻饲,导尿的护理。

2.2潜在窒息 与痰涎壅盛,痰阻气道或气道松弛,舌根后坠有关。

2.2.1取头高足低卧位,痰多时轻轻将头偏向一侧,便于痰液排出。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喉间痰壅盛者,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1次,促进痰液排出。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气管切开,并做好口腔护理及气管切开护理[4]。

2.2.3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教会其运用有效的咳痰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即咳嗽前深吸气,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对痰液稠厚、无咳嗽反射者,可协助其翻身,及由健侧到患侧、由下而上拍背。

2.2.4给予氧气吸入,每分钟4~6升。

2.2.5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和痰鸣音的变化,面色变化,若出现呼吸或有鼾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窒息发生。

2.3半身不遂 与风痰阻络,络脉痹阻,或气虚血瘀,络脉失养有关。

2.3.1安置适合的体位,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平卧时将肩背部放置垫枕,使肩内收,以防肩下垂。上肢肘微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或健身球。患侧下肢膝关节略曲,在膝下垫以小枕,腿外侧放砂袋,以防腿外旋、足下垂或外翻。必要时使用被架,以防肢体受压。

2.3.2加强锻炼,防止肢体废用性萎缩。病情趋向稳定后,开始进行偏瘫肢体的被动运动,如握拳、肢体屈伸、推拿按摩等,每日2~3次,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自主锻炼,卧床时,抬举、放下、屈伸患肢,握拳、扣纽扣、握筷子,指导病人健侧主动运动或健肢协助患肢被动活动。病情好转,可练习立位,初期,单人或双人搀扶练习站立、坐下、行走;后期,拄拐杖、扶墙、行走、踢腿、下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3遵医嘱辅助治疗,运用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治疗时,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治疗前,应向病人解释治疗的作用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准备,如放松情绪,不宜空腹等。治疗时,取合适的体位,注意保暖,观察有无不适反应。治疗后观察、记录效果。

2.3.4必要的穿刺操作均应在健侧进行。

2.4语言謇涩 与风痰上阻,或意识改变失语有关。

2.4.1先请痊愈或治疗效果好的病友现身说教;以树立病人恢复语言功能的信心,克服爱面子、怕困难的不良心理。

2.4.2语言功能训练,初期可用手势或书面笔谈,加强护患的沟通,进而从简单的发音、字、词开始,耐心教病人。教会病人通过口形及声音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指导病人练习喉部发“啊”声。

2.4.3鼓励病人读书看报,从大标题、简单语句开始读,适当听收音机模仿发音。可对着镜子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

2.4.4允许亲朋好友探视,提供交流的机会。

2.4.5工作人员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地与病人交流,直至病人听清、听懂。鼓励患者大胆说话,尽量减少使用手语。

2.4.6若因口眼歪斜、舌体强硬而影响发音者,当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可用蓖麻子捣烂与黄鳝血外敷患侧,亦可针刺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留针 10~15分钟。

2.5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长期卧床,二便失禁有关。

2.5.1做好皮肤护理,勤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动作过大。

2.5.2偏瘫的患侧,要经常按摩,促进血液运行,防止受压,阻滞血行而易发生压疮。

2.5.3指导家属正确使用便器,避免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

2.5.4如二便失禁,便后要协助家属清洗,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若出现脱肛、肛周水肿、皮肤破溃等症状应及时处理。可采用留置导尿法,做好外阴的护理。

2.5.5保持床铺的整洁、于燥、平整,污染床单及时更换。

2.6进食模式改变 与神志昏蒙不能进食有关。

2.6.1喂服或鼻饲。注意食物的量和温度,应少量温服。

2.6.2喂服或鼻饲中药时应少量多次频服。

2.6.3喂食后要进行口腔护理。

2.6.4药物应研碎水调后灌服,饮食流质灌服。

3结果

经治疗结合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后,50例中风患者中,34例显效,13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4%;45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0%。

4讨论

中风是在人体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多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嗜食肥甘厚味或外邪侵袭等诱发,以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夹痰夹火,直冲犯脑,形成脑络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发[5]。

中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6]。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相似,包括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其他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塞、原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凡以急性起病,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血管疾病,均可参照本研究中的护理。

本研究中通过对50例中风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可知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中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桂芝.中风的中医康复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3):89-90.

[2]武秋娣.影响中风患者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实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9):58-61.

[3]荣雅琪,陈晓燕.中医特色护理对中风康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9):40-41.

[4]张亚男.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病人康复中的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41-42

[5]李秀.中医护理方案在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的应用总结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5):82-84.

[6]田小英,杨进平,梅海荣,曹燕秋.中风病中医护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1):123-124.

论文作者:张小倩1,高秋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中风的中医护理研究论文_张小倩1,高秋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