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_货币政策论文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政政策论文,货币政策论文,效应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需求管理的最主要的两大经济政策。有鉴于此,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分析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效应和作用机制以及影响这些效应大小的因素,以论证从客观经济调控的角度来如何运用这两大经济政策达到调节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目的。

一、宏观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

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是通过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同时均衡状态下的利率变化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一致的一系列措施。它的目的在于: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货币供应量,以降低利率,增加总需求;在膨胀时期缩小货币供应量,以提高利息率,抑制总需求。为达此目标,货币政策的措施主要表现为:调整法定准备金,公共市场业务和调整贴现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效应,就是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产生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一致的新的均衡效果。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抛售生息证券,可以使公众手中所持有的政府债券减少或增加,影响货币货应的名义价值量。有假定物价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利率的升降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是因果关系。下面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说明它对均衡产出利率水平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调整途径。

我们利用图1来说明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图1是IS-LM模型,横轴代表国民收入水平,用OY表示。纵轴代表利率水平,用OR表示。在货币供应量为时,均衡点为E,利率水平为r[,1],产出水平(国民收入水平)为y[,1]。当一国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加到时,使LM曲线由LM向右下方移动,形成新的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货币供应量增加,生息证券供给减少,利率下跌。在货币供应量增加后,在E点商品市场(IS)虽然仍处于均衡状态,但货币市场却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打破了原有的整体均衡状态。为了再建货币市场的均衡,根据货币市场从不均衡到均衡反应灵敏和调节快的特点,利率下降到r[,3],这时,在点产出水平依然是y[,1],商品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也打破了原有的均衡状态,由于利率水平的下跌,这将导致生产和收入的增加以及投资需求的提高,这将使总需求水平和产出也增加,产量将沿着曲线由LM'曲线由E''点移到E'点,重新恢复了均衡状态,形成新的均衡。

图1 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

由于产出水平由y[,0]增加到y[,1],利率水平也由r[,3]提高到r[,2],从而实现了经济由E[,2]点到E[,1]的调节,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同时处于新的均衡状态。可见,扩张性货币政策将最终使产量增加,国民收入的水平提高,利率降低。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调整刚好相反。

上述货币政策对利率和产出的效应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会失去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呈现两个极端的特例,这就是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所在。

(1)当利率很低乃至为零时,由于货币流动偏好的作用,人们不愿意持有债券,而愿意在这样的利率水平上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这时,货币供应量的任何增加或减少,都对均衡产出与利率没有反应,不能引起LM曲线的任何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性陷阱。从有效需求的角度看,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使大量的货币收入滞留于居民的手中,不能及时地转化为储蓄和投资,因而直接压低了总需求水平;另一方面迫使利率提高,使得资本边际利率与利率相比更趋于偏低,从而影响资本需求的扩大,导致投资需求不足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2)这种情况刚好与上述流动陷阱相反,当利率水平很高时,投机需求为零,LM曲线在图上表现为一条与纵轴平行的曲线,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而与国民收入有关,由国民收入水平决定货币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很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最大。

(二)货币政策作用的传导机制与影响效应的因素。

⒈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传导机制可表示如下:

货币政策假定财产只有两种形式,即货币和债券;并有完善的资产市场为条件。这样,货币政策的具体传导机制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水平上升,增加了总需求,并最终使产量增加。

货币政策的动态传导和调节过程可以用符号表示如下:

扩张性货币政策

⒉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第一,从货币需求函数L=Ky-hr(其中L代表货币需求,K代表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y代表产出或国民收入,h代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r代表利率的高低)可知,货币需求与h量同方向变化。h越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小,一定量的L变动对利率的变化就越大,对总需求与产出的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二,从自发投资函数L=I-br(I代表投资,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c/△y,r代表利率),可知,b越大,当利率水平下降时,投资水平越大,对总需求产出的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三,企业与居民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一般说来,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效应是间接的,货币政策影响利率,而利率变化对储蓄、投资、国民收入作用的大小,要看企业与居民对它的敏感程度而定。如果企业与居民对利率的变动十分敏感,货币政策就会迅速地影响其行为,改变储蓄与投资政策,反之亦然。

第四,货币政策还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使其对经济效应的作用和力度也有明显差异。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与提高利率,对抑制总需求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有一定的时间差,因为此时虽限制贷款,但高利率使商业银行愿意放款,货币供给仍不易快速下降;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货币需求不大,政府虽可使利率降低,但在短期内不一定能刺激投资与消费来启动市场需求,另外,尽管中央银行采取鼓励贷款政策,但商业银行不愿担风险,也会使货币供给难以增加。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政治因素等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应。

二、宏观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购买、转移支付以及税收等活动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需求水平,从而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一致时经济稳定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以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它的目的在于:在经济萧条时期,因总需求不足,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的上升;在经济膨胀时期,总需求过度,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税来压缩总需求。

财政政策对商品市场的产出有重要的作用,产出水平又影响着货币需求,从而影响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又反过来影响着投资需求和产品市场的均衡。因此,财政政策的作用首先是从产品市场开始的。决定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函数关系是,(其中代表产出乘数AD代表总需求,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r代表利率),其中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都是AD的一部分,税收政策影响着乘数

现在假定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财政支出增加。图2表示政府购买增加后对均衡产出与利率水平的影响。其中OR代表利率,OY代表产出水平。

图⒉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

原来的均衡点是E点,在此点;表示产品市场(IS曲线)与货币市场(LM曲线)同时处于均衡状态,y[,0]和r[,0]分别代表初始的产出水平与利率水平。当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后,导致总需求从而均衡产出水平提高,IS曲线的右上方移动到IS'假定原有的利率水平不发生变动,由于政府增加支出导致新的总需求与产出水平为E'点相对应,表示产出水平的提高。新形成的点的产品市场呈现过剩需求,货币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产出水平过高而利率水平过低。存货减少到正常数量之下,从而刺激产出水平的提高,产出水平的提高,引起对货币需求的增加,导致利率水平上升,利率的上升又使一部分投资减少,减缓产出水平的提高,使产出水平低于y[,1],利率水平高于r[,0],才能使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在新的产出水平上处于均衡。一般情况下,货币市场调节要快于产品市场调节,货币市场的继续调整将使E点沿着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点到达点,导致新的均衡状态,形成新的均衡产出水平y[,2]和均衡利率水平,最终使产出水平与利率水平都提高了。同理,也可证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应,也可证明政府转移支付与税率的增加对处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的产出水平与利率水平有相同的影响。

(二)财政政策作用的传导机制与影响其经济效应的主要因素。

⒈财政政策对经济效应的传导机制表示如下:

从图表可以看出,政府支出的增加,影响到产品市场,使总需求增加,从而增加产出;而产出的增加,又影响到货币市场,使得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又影响到产品市场,导致愿意投资水平的下降,但扩张性财政赤字最终还是提出了均衡产出水平。

财政政策的动态性传导机制和调节过程可以用符号表示如下:

其中G代表政府支出,AD代表总需求,y代表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L代表货币需求表示增加或上升,表示减少或下降。

2.影响财政政策产出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因素

第一,财政政策的效应不小,主要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IS曲线说明的是利率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的数量关系。由于斜率不同,致使国民收入变动不同。在越大,IS曲线的斜率越小,则一定的r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变动越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与挤出效应也越大;反之亦然。LM曲线说明的也是利率变动能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大变动。在公式L=Ky-hr函数式中,K是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h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财政政策的效应。就K来说,K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大,一定量的产出水平增加引起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也大,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也就较大,挤出效应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就h而言,h越大。斜率越小,利率变动越小,而挤出效应越小,产出效应越大。反之亦然。

第二,投资水平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也影响财政的效应。从投资函数I=I-br可知,b越大,一定的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也就越大,挤出效应越大,产出效应越小;反之亦然。

第三,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这两个主要困难:一是在经济萧条时,无论税收和财政支出政策在短期内不一定能保证投资会有较大的增加,因减税时市场疲软,物价看跌,居民不一定就象政府指望的那样把少纳税的部分货币用来购买消费品。而增加支出也是如此,居民宁肯将增加的个人收入作为储蓄而不用于消费,所以二者都不一定会使投资迅速增加。二是财政政策遇到的阻力较大。从税收来看,是易减不易增;从财政支出看,则是易增不易减。两者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与政治问题联结在一起。

3.运用财政政策时出现两个极端的特例:

第一,当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无穷大,LM曲线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曲线时,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产出增加;但产出水平的增加并没有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产出效应为最大,挤出效应为零。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第二,当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为零或很少,LM曲线表现为与纵轴平行的曲线,政府支出增加等于私人投资的减少,即△G=-△I。此时△G的增加引起的利率水平的上升刚好挤走了私人投资,产出效应为零,挤出效应为1。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很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选择与搭配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选择分析

根据上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可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和这两种经济政策的特点,机动地选择适应的政策措施,相选抉择,以达到协调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调节目的。

1.这两种政策的选择使用首先依据不同的经济运行形势和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当经济严重衰退,处于萧条阶段时,应采用较为猛烈的政策,主要是紧急增加政府支出和调低法定准备金。反之如果经济处于过度的通货膨胀时期,则主要是快速减少政府支出和调高法定准备金,同理,当经济处于衰退的迹象时,则不宜于作用程度猛烈的政策,而主要运用降低税率和在金融市场上收购债券以缓慢地给市场注入货币流通量的平缓的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工具,以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

2.这两项政策选择时,要明确其不同的调节特点。

第一,这两种政策具有不同的调控功能。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求总量,而财政政策则测重于解决财政平衡问题。

第二,这两种政策的效应快慢或时延不同。就财政政策而言,其作用较为直接,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的增税就可抑制总需求;而货币政策则是间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影响利率,而利率变化对储蓄、投资、国民收入有多大作用和效应快慢,要看居民和企业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其作用效果迟于财政政策。但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决定,调动货币使其发生的作用快一些,而财政政策从提案到议会或人大讨论和通过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第三,这两种政策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遇到的阻力较小,财政政策中的增税与减少政府支出遇到的阻力较大。

第四,这两种政策中各种政策工具或措施的作用程度和作用范围不同。一般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减和法定准备金的调整产生的作用比较猛烈,社会震动大,而税收和公开市场业务活动的作用较温和平缓。就作用范围而言,政府支出政策的影响和涉及面广,而公开市场业务运动则相对窄些。

总之,政府在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两项政策进行需求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上述经济周期、市场情况和各项政策措施的特点,机动决定选择哪一种措施以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方式

由于宏观经济运行是一个整体,并且这两种政策具有互补性,因此,这两种经济政策必须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和最佳的调控功能。

一般认为,凡是可以刺激社会需求的扩张性政策就是松的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买进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和贴现率等,反之就是收缩性政策或称紧的政策。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来看,主要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双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挤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刺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投资水平,提高了总需求水平,又降低了利率。但过度的结果是往往引起财政赤字或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种:“双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在经济过热时能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的势头,但过度的结果是带来总需求不足、经济萎缩或滑坡并与市场疲软相伴随。

第三种:“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前者扩大了总需求,刺激了投资;后者有利于遏制通货膨胀。在具体执行时,可以对不紧气的行业、部门予以财政支持,而发展生产所需的资金则侧重于靠民间筹集。

第四种:“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它可以减少国家预算赤字或有财政结余,但刺激了投资,容易造成信用膨胀。上述四种搭配方式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政策组合

Y(收入) r(利率)

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

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

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

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

(其中,“+”为增加或上升;“—”为减少或下降;“△”为根据政策工具的作用程度大小而定。

总之,在上述四种搭配方式中,究竟选择何者为佳,不能主观臆断,而是根据宏观经济景气分析和宏观经济预警来测定的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的不同经济环境以及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灵活搭配,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随着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态势和经济参数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达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终目标。

标签:;  ;  ;  ;  ;  ;  ;  ;  ;  ;  ;  ;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_货币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