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课程设置及效果分析论文_任为1,杨甜甜2

非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课程设置及效果分析论文_任为1,杨甜甜2

(1陆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重庆 400038)

(2陆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学实验中心 重庆 400038)

【摘要】《基础护理学》中的无菌技术、心肺复苏、注射术、静脉输液术等操作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非护理专业学生也需要掌握这些内容。教研室针对非护理专业学生开设《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对促进其掌握和提高临床技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程设置情况及实施效果,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更好的满足教学需求。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护理操作技术;非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335-02

【摘要】《基础护理学》中的无菌技术、心肺复苏、注射术、静脉输液术等操作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非护理专业学生也需要掌握这些内容。教研室针对非护理专业学生开设《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对促进其掌握和提高临床技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程设置情况及实施效果,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更好的满足教学需求。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护理操作技术;非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335-02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和必修课,在《基础护理学》的学习中,学生既要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临床工作中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内容包含无菌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排泄、危重患者的管理等,其中许多基础护理操作既是护理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也是非护理专业学生如临床、药学等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针对这一情况,教研室开设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面向全校非护理专业学员,旨在为学生临床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及技能,现将选修课课程设置及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授课对象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面向全校非护理专业本科学员开设,主要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大一学生主要是基础课程学习,大四、大五学生又已进入临床实习。大二、大三学生在进行该课程学习后可以为后续专业课和临床见习及实习打下基础。

1.2 课程设置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每年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各开设一期,主要内容为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共9次课,每次3学时,共计27学时,最后1次课为考试。课程内容包括无菌技术、药物过敏试验、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静脉输液术、注射输液实做、导尿术、吸氧吸痰、心肺复苏等8项内容,考试项目在学习完后抽签决定。课程以操作为主,简单讲解理论知识,重点在操作练习。授课过程中运用视频、图片、案例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中来。

1.3 研究方法

课程结束后请学生填写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表,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整体评价

学生对本门选修课的整体满意度均为非常满意(100%)。在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上,35.3%的学生认为课程非常容易掌握,58.8%的学生认为课程比较容易掌握,5.9%的学生认为课程掌握有一定难度。

2.2 教学内容

学员均认为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的明确,难度、深度、广度和信息量适宜。93.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选取合理,介绍前沿知识和新进展。87.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注重原理与方法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能适当举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用程度进行排序,实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无菌技术(31.3%)、心肺复苏(25%)、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18.8%)、静脉输液术(12.5%)、静脉输液实做(6.2%)、吸氧吸痰(6.2%);按教学内容掌握的难易程度排序,从难到易依次为导尿术(37.5%)、无菌技术(25%)、皮下注射与肌肉注射(18.8%),静脉输液术(6.2%)、静脉输液实做(6.2%)、吸氧吸痰(6.2%),心肺复苏均觉得比较容易掌握。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上看,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心肺复苏(88.2%),其次为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64.7%)、静脉输液术(58.8%)、注射输液实做(47.1%)、无菌技术(41.2%)。

2.3 教学实施

93.8%的学员认为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板书规范,能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解清楚、逻辑性强、富有激情。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注重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

2.4 教学效果

学生均表示本门课程的学习有收获,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性强、能激发学习兴趣。87.5%的学员认为课程培养了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平时课堂学生操作反馈、课终考试、学员自评,了解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能独立规范完成的操作由高到低依次是心肺复苏(88.2%)、无菌技术(76.5%)、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76.5%)、静脉输液术(64.7%)、药物过敏试验(58.8%)、注射输液实做(58.8%)、导尿术(23.5%)、吸氧吸痰(17.6%)。

2.5 学员需求

学员对课程内容的需求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希望能增加临床见习,了解临床实际运用情况。二是增加实做训练,使操作者和模拟患者有更真实的感受。三是增加仪器设备的操作练习,比如心肺复苏里的除颤仪、注射输液术里的输液泵、微量泵等。

3.讨论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21世纪的医学模式不但要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医学生,而且要求未来的医师具有较好的临床操作技能[1]。《基础护理学》里的一些操作技术也是医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如无菌技术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元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无菌技术专项训练能显著提高大学生技能竞赛的培训效果[3]。非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对其熟练掌握临床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均觉得收获颇丰。学生对心肺复苏、无菌技术、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静脉输液术等操作的学习兴趣较高,这与学生对操作的实用程度排序基本吻合,学生觉得这些操作在临床的使用频率较高、实用性强,故学习兴趣较高。从学习效果看,心肺复苏、无菌技术、皮下注射与肌内注射、静脉输液术也是学生掌握的比较好的。而导尿术学生认为最难掌握,可能与导尿术无菌技术要求高,操作步骤比较复杂有关,再加上临床导尿操作大部分由护士完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程结束后能独立规范完成导尿操作的学生较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希望能增加临床见习、实做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等相关内容。通过临床真实病人及相应教具模型模拟演练,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动手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关键点,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目的[4]。由于选修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进行,晚上临床工作人员较少,到医院见习有一定难度,在后面的课程安排中我们也将进行一定的调整。

总之,面向非护理专业学生开设《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对学生掌握和提升临床技能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问题进行不断摸索和改进,以适应不同专业学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健,王丽萍,孙莉,等.关于内科临床技能培训教学课程设置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3,34(10B):88-90.

[2]杨雪霞.对加强医学生外科无菌术观念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药学科,2014,4(2):141.

[3]周亚颖,王丽华,张玲琳,等.无菌技术引入大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效果,2017,24(1):62-63.

[4]刘言畅,张琪琪,马万祥,等.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临床技能培训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2017,21(2):373-376.

论文作者:任为1,杨甜甜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非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操作》选修课课程设置及效果分析论文_任为1,杨甜甜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