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与病情相关性分析论文_古力·喀德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与病情相关性分析论文_古力·喀德尔

(新疆独山子人民医院内四科 新疆 独山子 833699)

【摘要】目的:进一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其病情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方法:对过去两年(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测量并计算得出患者体重、体重指数以及血清蛋白质值,探究患者营养状况同患者病情发展情况间的关系。结果:166例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50.6~69.9%;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体重指数与体重两项指标下降程度同患者病情严重度成正比。同时,患者体重、体重指数以及血清蛋白质值下降程度同COPD患者发作次数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同时,也与其急性发作次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应关注患者营养问题,保障营养供应进而提高临床效果。

【关键词】 体重指数;COPD;体重;血清蛋白质值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133-02

作为呼吸内科常见、多发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最新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不仅同空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以及有害颗粒、吸烟等因素有关,而且同患者自身的遗传因素、营养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1]。大量研究发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关乎着其病情的进展以及急性发病次数。因此,本文就16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病情情况同其营养状况间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判断标准,此次在我院选取的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符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男、女各有98例、68例,年龄55~81岁,平均(68.9±3.4)岁,住院时间1至25天。不存在肺性脑部疾病合作困难、肿瘤、肺结核、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所选在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情程度、治疗手段等一般信息上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指标的测量:在患者住院的第一天进行身高及体重的测量,并根据这两项数据计算出患者的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值的测量在次日进行。

1.2.2营养不良的判定指标: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体重指数及血清白蛋白值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分为重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2]。对应的标准体重状况分别为小于0.6倍的标准体重、处于标准体重的0.6至0.8倍之间、处于标准体重的0.8至0.9倍之间、标准体重的0.9倍至1.1倍;对应的血清白蛋白值情况分别为小于25g/L、25至29.9g/L、30至34.9g/L、大于等于35g/L;对应的体重指数情况分比为小于15、处于15至18.4之间、18.5至21之间及体重指数大于21。

1.3 观察指标

测量并计算得出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以及血清蛋白质值,探究患者营养状况同患者病情发展情况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16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探究患者营养状况同患者病情发展情况间的关系,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营养不良概率

根据临床记录,1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50.6~69.9%。

2.2 患者病情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患者体重指数与体重两项指标下降程度同患者病情严重度成正比,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而血清白蛋白值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病情无影响,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3 患者发病概率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患者体重、体重指数以及血清蛋白质值下降程度同COPD患者发作次数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3.讨论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部分COPD患者均出现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的现象。本次研究的各项数据显示,体重、体重指数以及血清蛋白质值下降程度同COPD患者发作次数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同时,营养不良会对患者身体器官造成伤害,例如:细胞免疫,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抑制,淋巴细胞减少;体液免疫受损,降低患者呼吸系统免疫力,对处出现的感染不能够及时处理,使得病情持续复发;由于肺部感染,患者心肌系统受到严重的损伤;呼吸肌功能结构受损,导致呼吸疲劳,通气受阻,在本次研究中患者体重指数与体重两项指标下降程度同患者病情严重度成正比这一结果,对此给予有力的证明。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营养流失情况对每位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患者每天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需合理。针对病发期患者,应当进行以肠外为主肠内为辅的营养调节,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静脉滴注将营养液送入患者体内,做到营养均衡;针对病情稳定状态患者,应当以肠内营养为主。鼓励患者自主进食,进食完成后保证及时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健康的口腔是促进患者食欲的基础。进食的过程需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合理安排食物,以容易消化以及含较多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及谷类食物。饮食注意事项包括:进食速度不宜快,缓慢进行,进食量每次不宜多,严格掌控盐的摄取量,忌高热量食物,做到饮水充分;针对出院后患者,为其提供合理的营养干预方案,保证患者饮食的平衡。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有利于病情的康复与稳定。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着发病的频率,因此,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及时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3]。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着发病频率、患病程度、不良反应等。进行良好的营养干预,能够有效加强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马迎军.漫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发展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11-12,16.

[2]华鹏炯.两种药物对中重度COPD患者疗效机制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45-46.

[3]江琦.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146-147.

论文作者:古力·喀德尔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与病情相关性分析论文_古力·喀德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