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俗世奇人》学写“今世奇人”论文_王崇明

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奇人、奇世、奇俗让人耳目一新,全文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每篇短小精悍,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的笔意,18个故事刻画了19个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他们在冯骥才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我发现学生对这本书津津乐道,于是,我想到了一个读写结合的办法:仿写。跟着《俗世奇人》写“今世奇人”。

第一步:我和学生一起读《俗世奇人》,寻找该书的“奇特之处”。

一部《俗世奇人》,正是天津卫整个社会的缩影:三教九流纷纷登场,真善美、假恶丑一齐上演,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性,这更是文学。我首先引导学生浏览全书,完成下面的表格:

这些“奇人”,奇在技艺之精妙。如:只认牙不认人的华大夫、粉刷墙壁身上不落一点白粉的刷子李、从鞋底抠块泥就能捏出活人像的泥人张、用缝衣针就能钓上鱼的大回、力大无比的张大力。

这些“奇人”,奇在方法之独特。如《绝盗》中偷了东西让对方说不出话来,从小偷小达子怀里拿走自己的金表的那个年轻人、把冯五爷饭店里的东西偷个遍却不让人发觉的胖厨子、造假画以假乱真耍得鉴定专家蓝眼丢了饭碗的黄三爷、倒卖古董成精的蔡二少爷。

这些“奇人”,奇在脾气性格之独特。如:认准七块银元的正骨名医苏七块、醉酒后满街摇摆的酒婆、凭一张好嘴把生意做红火的杨巴、擅长溜须拍马特会调教鸟儿的贺道台、对中国字画钦佩无比却把字轴挂反的美国佬等。

这样的“奇人”在当今社会有没有呢?当然有,有卖糖人的师傅、有滑冰的教练、有电脑高手、有网游高手、有画肖像的街头画家、有卖混沌发家致富的大婶、有卖拉面的好手、有艺高人胆大的民间艺人、有绝活的老师、有篮球高人、有“挑战不可能”的能人、还有“最强大脑”……他们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今世奇人”的主角。

第二步:精读《俗世奇人》,揣摩“冯氏”幽默精练的语言。

学生说读《俗世奇人》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的确,本文语言具有浓郁的津味色彩。比如:“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语言何其精练。再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对偶、对比,传神地刻画了天津码头上“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也表达出作者最民间高手艺人的由衷赞叹。还比如:“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夸张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语言学生可以模仿运用。再次,天津人爱把“像”说成“赛”,《泥人张》里比比皆是。语言干脆利落,很有表现力。比如:《苏七块》里“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刻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擦咔擦,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这样的语言活学活用,可以写场面,也可以写动作,栩栩如生。

第三步:再读《俗世奇人》,提炼文章的艺术创作手法,学以致用。

该书在叙述故事上,都具有传奇色彩。这得益于作者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采取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方法。比如《冯五爷》,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他怎么也想不到他苦心经营的饭店总是亏本生意。好心人告诉他:每晚夜深人静,有人大包大包往墙外扔东西出去,不亏本才怪。他还不信邪,他也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他万万想不到,他这么聪明的人会被几个下人玩耍,直到有一天胖厨子大摇大摆从他眼皮底下把大块的猪肉弄出去,他才明白家贼难防啊!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其次,在人物的塑造上,“冯氏”擅长使用对比烘托,故意制造矛盾冲突。比如:《泥人张》中“贱卖海章五”就是,海章五故意挑衅,作者有意制造矛盾冲突,在尖锐的矛盾中,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泥人张贱卖海章五,痛打落水狗,大快人心,泥人张的绝活得到了夸张地呈现,人物形象也生动立体起来。再比如:《死鸟》中,贺道台本是个八面玲珑之人,溜须拍马,左右逢源,他不仅擅长迎合上司,还擅长伺候鸟儿,他能训练鸟儿说话,这就奇了;可是当他的上司来访,矛盾冲突就来了,鸟儿会模仿贺道台说话,于是鹦鹉学舌一般,贺道台骂上司的话就露陷了,这不正印证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吗?《苏七块》中为了表现“有能耐的都各色”,华大夫就是一陪衬人物,他在牌桌上借故上厕所,给三轮车夫塞钱,其实就是对比之法,巧妙的烘托中再现人物的独特个性。同样,牙医华大夫“不记人,只记牙”的个性也是通过巡捕房抓人的故事有悬念、有波澜、曲曲折折地表现出来的。所以,《俗世奇人》还奇在作者像个说书的民间艺人一样,擅长讲故事,冯骥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作家。他把故事讲得环环相扣,讲得绘声绘色,讲得跌宕起伏,讲得神乎其神。

这个特色可以模仿吗?当然可以。如果你要写民间艺人的手艺,或者你要表现当今有能耐人的本领,你首先得学会讲故事,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要学会用悬念、伏笔和铺垫,在人物的塑造上要学会运用对比、侧面烘托等艺术手法,在结尾,你甚至还要学一手“冯氏”的留白艺术,给读者留点想象空间,留点余音绕梁的味道。

读完《俗世奇人》,学生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赶忙抓住脑子里的灵感,一气呵成,于是乎,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流淌到笔尖,形成了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的“今世奇人”。

附录:学生作文三篇

“水哥”王昱珩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八(11)班 夏菲

强脑之界,能人如林,个个智商爆表。有能耐的,上台,碾压对手;没绝活的,下场,暗自悲伤。此间出了“鬼才”王昱珩,以一对神奇的怪眼,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500杯均一纯净的清水放置桌前,慢慢享受,慢慢徜徉。相同的水量,相同的温度,几乎一模一样的500杯水,在这个高手云集的舞台上,向王昱珩发起了挑战。

王昱珩需要在30分钟的时间内观察完500杯水,并且记住它们的细微差别。按照规则,他必须找出主持人之前从中随意挑出的一杯水。观众和嘉宾听完规则之后面面相觑,惊讶不已,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互相偷偷耳语:“这怎么可能?”“是啊,水之间有什么差别呢?这也太难了吧……”陶子姐五官顿时变了样,就连Dr魏也微微皱起了眉眼,连声惊叹王昱珩的勇气。而此时的王昱珩则是镇定自若地站在台上,眼神里流露出一丝骄傲与不羁。主持人一声令下,鬼眼开始了挑战。

只见他一路小跑到500杯道具前,开启了他30分钟的观察之路,他在500杯水杯前盘旋游走,时而凑鼻静观,时而冥思苦想,时而存脑记忆。台下的观众无不屏息凝神,为鬼眼捏一把汗。只见他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眼跳跃在一杯杯澄澈透明的清水中,仿佛能看透每一个分子的组成,每一点杂质的分布。每一杯水的特点瞬间化作一个个符号,如存盘一般存入了王昱珩的记忆仓库里,刻在了他的脑海里。时间到了,只见他迈着坚定的步伐回到舞台中央,眼神中隐隐透露出自信与坚韧,同时也带来了一片非同凡响的气场,偌大的演播室里静悄悄的。

当主持人慢慢打开王昱珩的答案时,全场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一个个瞪大了双眼,转瞬即逝之间,只听主持人高呼一声:“恭喜王昱珩,挑战成功!”全场的观众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镜头里掠过一双双钦佩的笑脸,Dr魏也不得不颔首赞许。从此,王昱珩就有了“水哥”这个绰号,家喻户晓。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新世纪的奇人,在脑力界刮起了一股“让科学流行起来”的旋风,让人叹为观止!

球神阳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八(11)班 陈展

何阳,乐清人也。其相貌非凡,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对剑眉,一双泽亮泽亮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薄薄的嘴唇,白皙的皮肤,汇聚成让我们学校女生为之尖叫的爱慕的俊脸。何阳也就成了学校公认的“校草”。既然是女生倾心的对象,也就成了男生们的公敌。

然而,如此俊俏的人怎么会没有一项看家本领呢?不然岂不是被别人称作“绣花枕头”了?何阳最大的本事就是打篮球。育英大帝国,打篮球的何阳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话说何阳刚到育英,学校的篮球场上就刮起了一股“旋风”。第一天,何阳来到篮球场找对手,初二的一个大高个胸有成竹地站出来单挑,结局是何阳完胜了对手。第二天,一位大神不信邪,他说:“一个毛小子,有什么了不起,今天我要见识见识。”说这话的大神就是称霸初中篮球场的队长,然而,令人目瞪口呆的是何阳赢得十分轻松,他凭着6个连续的三分球,直接让篮球队长甘拜下风,俯首称臣了,篮球在何阳的手中就像长了眼睛似的,弹无虚发,百发百中。从此,“神射手”“球神阳”的美名就满校跑,惹得一群群女孩子直呼“男神”。

然而,当我们以为何阳从此独霸称雄时,第三天发生的一件大事又颠覆了我们的认识。那天,初中篮球场来了三位不速之客,他们就是高中校篮球队的主力成员。只听副队长开口了:“今天你们的场子让我们打,就你们那水平也就只配垃圾场上去练练得了。”初中篮球队长听了这话,脖子都气歪了,他咬了咬牙说:“别狗眼看人低,你们今天等着……”说着,去找何阳。

他们看到何阳,不禁哈哈大笑,说:“你确定他是帮手?弱不禁风的帮手?”只见何阳不动声色地站在场地中央,纹丝不动。观战的人们一头雾水,高中的三人也面面相觑,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此时,何阳发话了:“你们一起上,把我拿下,场地随便你们打。”“一打三吗?”“废话。”一场好戏就这样上演了。高中生不愧是篮球队的,进攻十分默契,连进两球,接下来长传,何阳骤然加速,断到了球,球在何阳的手里就像穿花的蝴蝶,一下子晃过了对面三人,上篮得分,从此,何阳一发而不可收,连进三球,比赛进入白热化,高中的队员拿到发球权,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这时,只见何阳用力跳起,飞身一个大帽,将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然后猛地加速,三步上篮,漂亮!高中的三人同时跳起,想要围住何阳,此时的何阳就像一只大鹏鸟,扶摇直上,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撞开三人的手,将球暴扣入筐。“耶”我们全场欢呼,高呼“球神、球神、球神!”高中的三人脸色苍白,跌坐在地上,满是沮丧。我们的何阳转身离去,留给他们一个潇洒的背影。

这事之后,高中的篮球队员,再也不敢踏入初中的篮球场,何阳成了主宰我校篮球场的霸主,理所当然成了全校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但我们男生都不嫉妒,大家打心里眼里佩服何阳这事这人这理!

糖人孙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八(11)班 吴泽同

市井里卖糖人哄小孩子的艺人,大都是用手捏的,可糖人孙卖的糖人却是用嘴吹的。糖人孙是我们乡里土生土长的。他很小的时候,便死了父母,为了养活自己,他学得了一门好手艺:吹糖人,以此养家糊口。

糖人孙的摊子从来没有固定的位子,他总是推着车子到处走,有时兴致好,不免吆喝几声。若是我们放学撞见了他,我们便一拥而上,将他团团围住,好奇地看着他吹糖人。他反倒不慌不忙,左手打开火炉,右手拿起一根芦管。待火炉烧热后,他往桌子上刷地铺上一张白纸,芦管往热糖浆里一搅,一个糖块乖乖地缠绕上去,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只见他往芦管底部轻轻一吹,糖块立刻变得如气球一般,他顺势掏出一枚又细又长的钢针,在糖气球上舞动着。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钢针“刷刷刷”地飞来飞去,糖人孙像变魔术一样,约莫三分钟,他右手上的糖气球竟然变成了一个小胖娃。那小胖娃表情生动,头发根根可数,手指像真的一样,真是出神入化。再看看桌上的白纸和他手里的钢针,竟一糖不染。大伙儿连忙叫好,赶紧往喉咙里咽口水。糖人孙这时候得意起来,他呵呵地笑着,还给我们一人做了一个糖人。

他的名声越传越大,连镇上画糖画的老王都知道了。老王担心自己的饭碗不保,便主动提出要与糖人孙比试。这老王也不是吃素的,他家从祖父开始画糖画,也是镇上的老字号了。镇上逢年过节,人们总是跑到他家排长队买糖画。而今他要比试,准是有好戏看。

一天大清早,老王带着几个徒弟,直往村里闯,糖人孙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老王见到他时,正在悠闲地听广播呢。只见那老王“咣”地一下支起了一个摊子,抬桌大叫:“老孙,今天咱比试比试,咱就比比做‘龙’如何?”嘿,老王是来者不善啊,这画龙可比吹龙容易多啦。可糖人孙却淡定得很,他一边笑着一边应战:只见他摸出五根芦管,一根根的绕糖,再吹上一口气,左手“刷刷刷”地立起几枚钢针,那糖人就像精灵一样在芦管上翻飞。对面的老王也不甘示弱,“哐当哐当”地摆上塑料板,左手浇糖,右手画画,这场面就是当年的“华山论剑”一般。大约一刻钟,双方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咱先看看老王的糖画吧:画中的龙腾云驾雾,嘴吐仙气,棱角分明,宛如真的一样。再看看糖人孙的糖人:更是技高一筹。糖雕的龙卧在芦管上,龙须、龙尾、龙爪,应有尽有,龙须根根可数,龙鳞清晰可见,想不这糖人孙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这是“华山论剑”的话,想必《九阴真经》也该落到这糖人孙手里。老王吓得目瞪口呆,连忙作揖还礼,大伙雷鸣般的掌声将糖人孙的笑声都盖去了。

大家还没回过神,糖人孙走了,推着他的小车,哼着小的小曲。

论文作者:王崇明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跟《俗世奇人》学写“今世奇人”论文_王崇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