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论文_罗佑芳

罗佑芳

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规范化管理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本院在2012年11月加强对消毒中心的规范化管理,选择规范管理前1年作为对照组,规范化管理后1年作为研究组,比较两个时间段本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1年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46%,比实施规范化前的感染率(0.89%)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中心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有效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管理;院内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的质量[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辅助治疗手段的增多,带着大量的病菌的医疗器械被收集到消毒供应中心,而消毒供应中心直接为各科室提供各类消毒灭菌后的材料及用物,所以消毒供应中心每项工作都和院内感染及患者医疗安全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规范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管理,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是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为降低院内感染率发生,本院在2012年11月加强了对消毒中心的规范化管理,笔者对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详细列举,并与规范化管理前进行比较,得出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现将资料收集整理如下:

1.资料收集

本院在2012年11月加强了对消毒中心的规范化管理,选择规范管理前1年作为对照组,该年全年收集患者5169例,规范化管理后1年作为研究组,该年全年收集患者5680例。

2.存在危险因素

在实施规范化管理前,较多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消毒供应中心与院内感染的密切关系。出现了相当部分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谈薄,无菌观念不强,进入无菌区时不更衣不洗手的现象时有存在;清洗器械时经常不带口罩及防水围裙;器械清洗消毒不到位;不认真检查消毒清洗后的器械是否包装完整。

3.规范化管理对策

3.1建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院内实施成立了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组长,相关科室的科主任及护士长担任委员,护士长及科室质量监控员严把质量关,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先预防”,把“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把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每月定期对空气、无菌物品及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化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积极查找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得到很好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提高工作质量,预防院内感染。其次重视对科内工作人员的在职教育与业务授课,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并考核,考核不通过者要求再学习,直至考核通过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服务技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为临床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

3.2严格执行消毒中心的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区域管理、对可重复使用机械的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贮存、发放采取强制性路线,不得逆行。物品的处理由“污”到“洁”,空气的排放由“洁”到“污”;工作区主要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存储发放区;辅助区主要为办公区、休息区、更衣区、学习区等,要求对各区进行标准科学的管理。

3.3保证灭菌物的合格率

确保灭菌物品100%的合格率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中之重,我院采用的是脉动真空灭菌法,消毒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压力灭菌器每日实施工艺、化学监测,每日开锅前进行B-D测试、每周进行生物监测、如有植入物应随锅做生物监测;为确保高压灭菌的可靠性,我们把物理、化学、生物检测工作做到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做到有据可查[2]。

3.4加强对一次性物品的质量管理

所购一次性医疗用品入库时,接收人员应向供应商索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及产品合格证等四证[3];购买产品的发货厂家、地址、账号、商标必须统一。一般选择具有规模的生产供应商,并且相对固定。每次对购进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检查其包装是否规范合格、结构及功能是否良好,并随机抽样做热源实验及细菌的培养,要求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后,方可投入临床科室使用。当临床科室应用后反馈满意时再进行批量进货,对于不合格或者临床科室反馈不好用的产品进行退货处理。

3.5灭菌后器械的管理

灭菌后的器械物品要求标明物品名称、锅号、锅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打包者、核对者并贴上合格的标志,按照灭菌有效期依次放置于无菌间;每批器械灭菌完后,详细记录并登记备查。对于灭菌后的器械物品,均对每批进行抽样检查热源、微生物等,检查合格后方可放入无菌物品存放间。对包装破损、灭菌日期模糊不清的器械物品不得发放至临床科室,已经发放出去的物品不管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4]。

4.统计分析

收集本次研究所需数据,并纳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比较,组间比较运用卡方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经过对供应中心的规范化管理,与实施管理前1年相比,实施后1年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实施管理后研究组的院内感染率为0.46%,实施管理前对照组的院内感染率为0.89%,研究组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6.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可重复使用各种医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重要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差错均可能会导致院内感染,直接影响护理工作及临床治疗的质量,在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环境中,尤其要重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发生,尽量避免因此带来的医疗纠纷。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医院现存在的危险因素,展开一系列对应的规范化管理,经过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比实施规范化前的感染率明显降低。在本次试验研究中得到如此理想的效果其重要原因是得到医院相关领导的重视、支持及相关工作人员严谨、规范的工作配合。

消毒供应中心在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要求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者高度重视中心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配合工作的展开,共同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发生。通过本次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对消毒中心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董桂诊,刘富军,郭芳.规范化管理供应中心在预防医药感染中的作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1):90-91.

[2]任素桃,史想新.消毒供应中心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2,2(2):49-50.

[3]郭亮晶,章 昱,戴萍华.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预防院内感染[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9):1504-1505.

[4]周凤莲.细节管理在医院供应室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427-428.

论文作者:罗佑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论文_罗佑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