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论文_杨筱秋

针刺、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论文_杨筱秋

杨筱秋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康复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23)

【摘要】 观察以针刺、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面瘫(周围性)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称“口眼歪斜”,是因其症状的形象而命名。在临床工作中,面瘫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由于其神经损害程度不同,有一部分疗效欠佳。自2005年以来,笔者接诊一些历经多个疗程而未能恢复的患者,采用针刺、隔姜灸的方法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关键词】针刺;隔姜灸;顽固性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287-02

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面瘫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疾患、肿瘤及炎症所致,其表现为唾液分泌受影响,常伴有肢体瘫痪等。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是患者患病后面神经受损程度严重,或因治疗不及时或错治误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发病数个月后仍有口角歪斜、额纹浅或消失、面部肌肉松弛、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病程日久,严重者可因患侧面肌痉挛而口角歪向患侧,称为“倒错现象”,并有肌肉跳动、面部牵扳不舒等感觉。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为康复科门诊、康复科住院病人。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在55岁~78岁,病程在3~6月,均无半身不遂等症状。

2.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颊车、地仓、下关、四百、阳白、丝竹空、攒竹(患侧)、合谷(患侧)、足三里(双侧)。

配穴:人中、迎香、夹承浆、牵正、翳风(患侧)、鱼腰、瞳子髎。

2.2 操作方法

28号1~1.5寸不锈钢毫针常规消毒备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针刺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快速刺入法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5min用捻转法行针一次,操作完出针。选用艾绒做成1.5cm大圆锥形艾柱,将生姜切成薄片,艾柱放在姜片上,姜片放置穴位上。点燃艾柱顶部,从上向下燃至患者感到局部灼热,可移动姜片。每穴灸5柱,以施灸处皮肤周围红润为度,避免烫伤局部皮肤。每次选穴5~7穴,穴位针刺、隔姜灸交替使用,配穴不灸。每日一次,十次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一星期,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 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

有效 额纹及鼻唇沟基本纠正,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

未愈 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

3.2 治疗结果

经针刺、隔姜灸治疗后,接受治疗时间最短3个疗程,最长7个疗程,治愈23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4.典型病例

夏某某,男,61岁,四川攀枝花某单位离休干部。因右侧口眼歪斜3天,在成都某医院就诊,经服中西药,针刺等治疗3月未愈。于2010年6月就诊。症见:右眼闭合稍差,右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偏向左侧,不能鼓腮、露齿。考虑患者病程长,年龄大,面神经损害未恢复,用针刺、隔姜灸治疗。本病依上法治疗5疗程后,面部外观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正常。

5.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顽固性面瘫是由神经轴索炎性改变损害所致。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是治疗面瘫最有效、最普遍的方法之一。本观察局部取穴以阳明、太阳经穴为主,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活血通络。古人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弥补针刺不足。隔姜灸治疗面部穴位,可激发局部经气,增加人体阳气,祛除顽邪。二者结合,直接兴奋神经,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有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患者得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S].第2版.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10.

[2] 阳作体.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3):7.

[3] 陈吉,管占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38[J].农垦医学,2011.33.(4):332-333.

[4] 姚爱武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22例[J].光明中医,2011.26(10):2073.

[5] 刘桂琴,薛峰.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11):118.

[6] 郭玉峰,吴文艳.透刺滞针牵拉法配合面部刮痧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05(11).

论文作者:杨筱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  ;  ;  ;  ;  ;  ;  ;  

针刺、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论文_杨筱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