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教育品质-现代教育的应有追求论文

高贵教育品质-现代教育的应有追求论文

高贵教育品质
——现代教育的应有追求

刘艳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高贵的教育品质作为教育的一个属性,理应是现代教育的应有追求,而高贵的教育品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永恒之物,必然是人类精神发展所需。然而,现代教育批判的无节制化、随意化已经将高贵的教育品质逐渐淹没,当代唯有理顺高贵教育品质的应有之义,明确教育品质的公共性、美好性和智慧性,才能找到现代教育的症结所在,以弥补教育不足,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 高贵 教育品质 现代教育 追求

高贵的教育是一门以启迪并弘扬人类智慧为任务的科学,亦是一项关切人类美好生活的事业。从教育的开端到教育的实践最后到教育的结果,无不彰显着教育品质的高贵性。笔者认为,高贵教育品质的实质应体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教育的整个过程理解教育科学及其事业的高贵性,可以使人们超越对教育品质的肤浅认识,触摸到高贵教育品质的应有之义。但是在现代性的影响下,教育在发挥它应有之意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境和危机。现代教育困境的出现一般来说是高贵教育品质缺失的问题,走出教育困境之要津,就在于找寻高贵教育品质的应有之意,重塑高贵的教育品质,这是解决现代教育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4)建筑工程运维阶段应用。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后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也至关重要。利用BIM技术能够根据建筑项目实际情况,同步获得建筑项目的使用数据,如项目容纳人员数、已使用时间、建筑财务等,以及承租人、租赁面积、收入分配、家具、设备库存等信息,根据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运算,提升建筑物的经济价值,并通过相关成本运算,及时掌握建筑项目的短板和不足,提升用户体验。

一、高贵教育品质的应有之意

高贵的教育品质绝不同于现代的教育品质,只有从本源上澄清高贵教育品质,了解在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品质特征,明确在启蒙思想的潮流中,教育的哪些品质被无声的消解了,才能从根本上完成对高贵教育品质的追问。具体地说,教育过程对高贵教育品质的彰显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底泥适用于矿区边坡生态恢复,其弱碱性能够中和一部分边坡岩土的酸性,并且不会产酸,避免了可能的产酸风险。同时,由于底泥中含有大量的钙,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针对底泥营养成分如氮、磷等元素匮乏,以及底泥颗粒细小、物理结构不良、极易板结,微生物很少,缺乏碳、氮、磷等元素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的特点,通过添加改良材料,从而改善其物理结构,增加营养成分[5],引入有益功能微生物进行底泥改良。底泥直接运输至边坡现场掺混含“FKB液态菌剂”的改良基质。

(一)始足千里——教育品质的公共性

任何脱离教育本质的教育研究,都无法把握当代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更无法理解高贵教育的整体品质,在这个意义上看来,对任何教育的实践与反思都离不开对教育绝对元品质的追问。这是一个始足千里的问题,不管教育品质的研究要走多少步,要走到哪里去,对教育绝对元品质的追问一直都应该是迈出去的第一步。那么这个迈出去的第一步应该定位在哪里?教育是一项关切人类美好生活的事业,关切的不仅是个人的美好生活,还有国家公共利益和整个人类的公共福祉。因此,此处的教育就具有了公共性,这一公共性正是笔者将要迈出去的第一步。在这里教育的公共性指向两个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这一经典描述,不仅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教育学在空间维度上的定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教育学是对世界、对人类的探索,世界是教育活动的最大空间维度,在世界这个最大的空间维度上寻找到高贵教育的应有之意,是笔者在此讨论高贵教育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性生活条件是我们所不能选择的——我们被‘抛入’其中——它已经成为我们生存的必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彰显着教育品质的公共性的重要性,只有人类才存在教育,人类在当代面临的问题是公共的,人类需要在思维上具有公共的理性,以此来解决当前困境。教育除了保证其品质在空间维度上的公共性之外,还要保证时间维度上的公共性。站在时间的维度上思考教育品质的公共性就是教育品质的永恒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站在当代人的角度上,而是要考虑到在时间轴上的所有人的利益福祉,必须把握每一代人的利益,教育的现代性与未来性必须全都包含在教育品质的永恒性里。

(二)当轴处中——教育品质的美好性

法国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中提出:“美好生活(good life)就是人性的完善。它是与自然相一致的生活。故而,人们以将制约着美好生活的一般特征的准则叫做‘自然法’。合于自然的生活是人类的优异性或美德的生活,是一个‘高等人’的生活,而不是为快乐而求快乐的生活。”对于生活美好性的定位,一般来说会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层次上的富裕,一个是精神层次上的追求。对于物质上的享有是低层次上的,唯有对美好生活精神上的思考,才能完善高贵的教育品质,在教育过程中追求美好生活,与自然合二为一,无疑意味着人性的完善、灵魂的高尚。因而,在教育过程中把握好教育品质的美好性,是一个当轴处中的关键点。

作为教育范畴中的永恒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智慧性的拥有上值得被审视,高贵的教育品质必须融入教育过程,教育者用智慧启迪受教育者的智慧,使其用智慧去思考生活,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回归教育高贵品质的终级目的。在教育过程中保持教育的智慧性,一方面需要教育者有智慧地教,另一方面需要受教育者有智慧地学。西方有卢梭在《爱弥儿》里提出:“不管我的学生将来想要在军队,或教堂,或法庭里供职,这对我无多大关系……当他离开我时,我可以向你保证,他不将是一个官吏,一个军人。或者一个牧师,他将是一个人。凡一切适宜于人的。他会敏捷的学起来,而且不比别人差。”东方有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把传道放在知识之前,如果教育者只教育出一个只有知识,不懂得用智慧去运用生活的学生,无疑是亵渎了教育这一词语。关于受教育者的智慧性,首先需要声明的是受教育不是一台机器,建构主义对此有着独特的观点,认为受教育者在学习的时候,头脑中并不是空的,而是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在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是创造性的。

回归教育高贵品质的道路有许多,是回归古典,是立足当下,抑或指向未来?这些道路或是正确,或是错误,但最后都旨归于教育的智慧性。何为智慧?“教育智慧是教育理智(包括明智)与科学教育意识、教育能力与教育艺术的统一,作为教育理智与科学教育意识的统一,它是教育主体以人类已有的教育经验和知识为前提,以科学的人生哲学和社会哲学为坐标,通过对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概括与抽象,提升、凝炼而成的科学教育理念。”启迪智慧、运用智慧、拥有智慧是现代教育教育最欠缺,也最应找寻的。

(三)同归殊途——教育品质的智慧性

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学生端和教师端两个模块,学生端包括活动报名、活动预约查看、活动签到签退、学分申请查看、学分明细查看等功能。学生端功能图如图1所示。

在教育过程中关涉好高贵教育品质的美好性,首先应该审视的是合于自然的教育,因为只有合于自然的人类才有资格享受美好而快乐的生活,拥有完善的灵魂。“我们的这种教育,或源自自然,或是源自人,或是源自事物。我们的身体与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从周围环境中获得经验,则是事物的教育。”卢梭将教育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当代教育品质除了对知识的索求,不应丢失对灵魂升华的渴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在教育过程中把握教育美好性的关键,亦是升华灵魂的重要途径。其次应该审视的是高贵教育品质的德性,不在自然之中的教育不会具有德性,因而在此应该将教育品质的德性置于自然性之后,唯有审视了教育品质的自然性,才能确定教育品质的德性。没有德性的教育即是机器式的教育,对人类德性的完善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忽视的任务。

二、现代教育症结:高贵教育品质的缺失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必是从不断的反思和追问开始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以科学主义、历史主义和消费主义为主题的社会,这一社会主题对现代教育的探究思维形成为无法规避的影响。人们不再对自己所生活、所需要、所占有的场域、物质、财富进行反思和追问,而是满足于物质的享有。这样的处世方式使得人们不断淡化了对高贵教育品质的追问与思考。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是一个被大量事实和历史经验证明的道理,现代对教育的研究不应只是局限于理论的探究,而是要付诸实践。现代教育中批判的无节制化、随意化已经将教育推向了没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没有崇高的精神,教育品质的公共性、美好性和智慧性在现代发展的社会中已经很难立足。从理论角度来看,高贵的教育品质虽然被淡化,但是从未被教育研究者们遗漏,在教育的研究中,教育的包容性、永恒性、自然性、德性、智慧性被不断地提出、筛选、引用,但很少有人将其系统化。作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物,只有知道了它品质高贵性所在处,才能解决当下的教育症结。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再好的理论如果不付诸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在现实社会中定位好高贵的教育品质,明确高贵教育品质的属性,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才能解决当代教育之症结。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尖锐地指出:“人的目光是过于执着于世俗事物了,以至于必须花费同样大的力气来使它高举于尘世之上。人的精神已显示出它的极端贫乏,就如同沙漠旅行者渴望获得一口水那样在急切盼望能对一般神圣事物获得一点点感受。”现代教育的症结在于高贵教育品质的缺失,唯有重拾高贵的教育品质,才能使人类智慧在现代支离破碎的精神土壤中绽放出美丽的迎春花。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尤尔根·哈贝马斯,米夏埃尔·哈勒.作为未来的过去:与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对话[M].章国锋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4]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78.

[5]刘文霞.教育哲学应有的意蕴[J]教育研究,2001(3).

[6]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贺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04-0142-02

作者简介: 刘艳,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责任编辑:杨国栋

标签:;  ;  ;  ;  ;  

高贵教育品质-现代教育的应有追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