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

孙安生[1]2016年在《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众多的辩证法理论中,当代新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阿多诺在20世纪60年代创建的“否定的辩证法”理论别具一格,甚至异类。阿多诺对“非同一性”情有独钟,他以“彻底的否定”强烈批判了传统第一哲学的“同一性”思维及其思维和现实的衍生物,包括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概念、体系、形而上学、被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及主体主义、中心主义、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并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识论——“星丛”理论。在阿多诺那里,“彻底否定”成了辩证法的代名词。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并非完全正确,但它继承并更加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性和否定性精神,进一步激发了辩证法的活力,同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供了一个强烈而鲜明的“逆向视角”和新的参照物。因此,研究“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共有7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因为是以辩证法为主题的研究,所以在第二部分绪论中比较详细的从宏观角度对辩证法的历史演进、基本属性和核心精神进行了一个梳理和解读;第叁部分重点分析了“否定的辩证法”思想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和理论支柱;第四部分分析了阿多诺运用“否定的辩证法”思想所进行的实例批判;第五部分分析了“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辩证法理论的传承和推动;第六部分对“否定的辩证法”思想进行了综合评析;第七部分为全文的结论。笔者重点从理论角度对“否定的辩证法”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支柱进行了系统解读,深入分析了其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内在联系,进而揭示出“否定的辩证法”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和不可实践性,并站在现实的角度阐释了“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对人生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经济发展、社会运行、舆论引导、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启示。笔者认为,虽然“否定的辩证法”思想无法直接形成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决策,但它仍然是伟大的,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伟大,它的彻底否定精神能够矫正人们在形成认识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决策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通过主观上积极主动的否定避免不得不被动的面对客观上的否定。

刘红梅[2]2016年在《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属性》文中认为辩证法问题一直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漫长的存在历史过程,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形式,纠缠不休的命题和定义,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哲人的目光。阿多诺否定辩证法是其中具有特色的一支。但是,它以否定的形式窒息了辩证法的本性,使辩证法最终具有了形而上学的属性。在阿多诺的思想中启蒙的自我终结,即由于启蒙理性的自我膨胀,使主体成为统治者,并且在“意识形态化”中主观地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联系,是否定辩证法的产生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崩溃的逻辑”的主体化过程就是否定辩证法从早期的艺术形象上升到哲学逻辑的过程,是否定辩证法成熟的标志,也是辩证法向形而上学倒退的开始。最终,高举社会批判理论大旗的阿多诺,由于理论本身存在的危机,将这一理论自我终结了。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属性,体现在否定辩证法的非同一性和绝对否定性上,它们不仅存在逻辑上的悖论性,也明显违背了辩证法的精神。阿多诺的非同一性的出路“星丛”式的和谐状态是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也和非同一性原则相矛盾的;他强调否定辩证法要重视矛盾存在,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视为“中庸”策略。殊不知阿多诺的绝对否定和非同一原则自我拆除矛盾产生的载体同一性,这样的否定何尝不是变相的放弃矛盾,否定了矛盾存在基础差异性。后果就是将否定置于联系的范畴之外,将辩证法变为一种没有矛盾伪辩证法,这恰恰是形而上学要实现的目的,也是否定辩证法形而上学属性的核心表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硬币”的正反面,这样的紧密性决定了二者之间存在微妙的关系。阿多诺建构否定辩证法的目的,是揭示以前辩证法潜在的形而上学属性,但很可惜,最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方式,促使否定辩证法以自我瓦解的方式而失败。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彻底性、批判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思维和对辩证法的本质理解等方面,阿多诺继承了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同样,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历史使命与任务理解的背离上,使否定辩证法在否定中走向形而上学。这即使批判分析否定辩证法的过程,更是彰显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本质的过程。

付威[3]2014年在《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是在当代哲学的发展背景下,结合时代精神的现实条件的变化,针对传统的辩证法性质而提出的。历史上的传统辩证法受僵化、凝固的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思维方式所制约,主要表现在黑格尔哲学关于同一性的辩证法之中。本文从现代否定的辩证法的理论渊源起步,开始对德国古典哲学、现代哲学及其法兰克福学派的辩证法进行了内在的清理,进而着重分析了在现代背景下的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理论指向、核心价值及其历史转向,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探究了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分析了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实质和价值。在阿多诺看来,黑格尔尽管克服了旧的形而上学知性思维,突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基本原则,并力图在此前提下坚持辩证法的立场。这种将矛盾和差异性引入其中的做法并没有逃脱“同一性”思维的限制,而是用概念的辩证运动彻底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并在绝对精神中达到了理性的绝对自由。但是,黑格尔所追求的绝对自由仍然是抽象的、整体的、虚幻的自由,其结果造成了一般对特殊、普遍对个体的压抑。据此,同一性辩证法所追求的自由是一种虚假的类自由。阿多诺认为导致这种虚假的自由的根源是传统辩证法中同一性的概念,阿多诺就是要通过重新解释概念的方式来反对传统的同一性辩证法。他首先从反对第一性的思维方式开始,第一性是同一性哲学的基础,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确立了绝对的第一之后,便将第一性所面对的东西予以消除,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同一性的哲学。进而,阿多诺主张非同一性的思想,坚持客体对主体的优越,以反对主客体第一性的思维。这样,就避免了第一性或主体向概念的复归。但这种客体性始终作为辩证法当中的一个要素而存在,客体优先性原则的确立意味着同一性辩证法当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调和的失败。最后,阿多诺认为主体和客体可以统一,但这种统一是通过“星丛”的方式来完成的,“星丛”的作用便是将概念所割舍的部分聚集起来将其置于概念的外部,使其达到一种对立的不相整合的并列形式而呈现。阿多诺之所以用“星丛”阐释概念的辩证方式,是为了试图将自由回归到感性层面。人类通过传统的辩证法所创造的逻辑、科学及其体系都是排除了异质性经验的东西而实现了同一性的辩证法,阿多诺对同一性辩证法所造成的科学、逻辑及其体系进行批判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之中人类的个体性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的建构同样也是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来完成的,但是马克思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消解在了历史的过程之中,确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并将其运用到对于人类历史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之中。这样,马克思的现实的实践辩证法既完成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哲学功能的革命性变革,也完成了辩证法的批判性、否定性和革命性向现实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转向。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在反同一性的理论基础上,用解构性批判方式将辩证法的批判性引向了对现实的深入。他将马克思对于社会制度的现实批判转向对文化的现实批判,认为文化及其意识形态成为了压制人们自由的主要方式,个体的解放要从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中寻求出路。这样,从辩证法自身的批判逻辑的现代展开的路径上看,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是过渡到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所必然经过的一个理论环节。当然,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阈来重新审视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其理论本身仍然存在着一些理论的局限性,如他所主张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不包含任何肯定的否定,导致了阿多诺向极端主义倾向;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建立在“解构”的基础之上,走向虚无是它的必然理论归宿。

包桂芹[4]2008年在《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研究》文中提出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从人的一般生存困境出发,以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为动力,对启蒙以来的技术理性主义至上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反思与批判。揭示了从前一直被视为自由和解放意识的理性和启蒙,原来不是一种自由和解放意识,相反倒是一种极权主义的。因为它并未建立起一个真正合理的世界,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反倒确立了人对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和无限的统治权。那么,这种以人的主体性和对自然的征服欲与统治权为主旨的文化启蒙精神,最终只能走向自己的反面,奴役自然(自己),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双重异化。这就是启蒙的悲剧性的辩证法,也是本文拟着重分析的问题。霍克海默、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始终坚持其理论只能分析贯穿人类历史中的暴力、统治和压迫,表现为弱者、无权者以及被压迫者的痛苦、饥饿与无奈。它意在表明,人类只能以痛苦为代价来认识事物的真相,只能把自己置于坚定的社会批判的位置上,才能寻找到一条通向人类和自然世界和谐相处的道路,实现真正合理的社会。

李梦雅[5]2015年在《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多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其着作《否定的辩证法》综合了他毕生的哲学思想精髓,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提供了深层的哲学基础。是其重要的代表作。本文首先通过介绍阿多诺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阿多诺的学缘与思想缘起。阿多诺所处的时代为19世纪中期,随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瓦解,西方哲学范式也逐渐转变。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的变化,西方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都随之改变,导致了哲学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关注人的存在。另外,通过对于康德的批判思想、勋伯格的无调音乐的研究,以及与霍克海默的合作与交流,阿多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第二,本文通过梳理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主要是古希腊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内涵,追溯了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起源。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哲学的朴素的自然辩证法后,经历了近代科学与哲学的洗礼,直至发展到黑格尔哲学处,辩证法已经形成了庞大而严整的“正反合”叁段式体系,从“纯存在”开始到“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期间经过一系列的否定之否定,最终达到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自由与必然在精神上的最终统一。马克思终结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将否定之否定还原到人类实践活动当中,创造了唯物主义的实践辩证法,完成了辩证法史的伟大革命。第叁,本文通过阐释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核心思想,理清了阿多诺思想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立足于马克思所开创的实践哲学,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的以主体的实践为基础的批判否定的辩证法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与19至20世纪的现代哲学的主题结合到一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的批判性、开放性与生命力,而且其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后现代哲学转型的可能性。诚然,阿多诺的哲学里也有很多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仍旧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否定以及实践的精神。其“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对我国当代的哲学建设也有相当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孙承叔[6]2012年在《否定的辩证法与非同一性的哲学地位——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文中提出《否定的辩证法》是阿多诺最主要的哲学着作。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是同一性,同一性通过扬弃非同一性而达到新的同一,因而其"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肯定;同一性构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同一性哲学在当代构成了资本统治世界的哲学基础。在阿多诺看来,事物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这种否定的力量在于非同一性;由于非同一性对同一性的否定是彻底的,因而辩证运动法则不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而是"否定,否定,再否定"。由此,他对一切形而上学采取了批判态度。由于阿多诺彻底地否定了同一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他也是一位最极端的哲学家。辩证地分析阿多诺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赵海峰[7]2001年在《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阿多诺是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他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提供了深层的哲学基础,对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出的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批判进行了理论上的奠基和哲学上的扩展。本研究追溯了否定的辩证法的起源,论述了阿多诺思想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否定的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清理了阿多诺的思想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哲学、第一代新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现代西方哲学等各个方面的复杂关系。笔者认为,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立足于马克思所开创的实践哲学,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的以主体的实践为基础的批判否定的辩证法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与19-20世纪发生的哲学范式的转型结合起来,他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的批判性与开放性。阿多诺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相结合的可能性。阿多诺身上固然有着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他的思想也并非全部正确,但他毕竟以一种独特的富于活力的方式表达了马克思的精神,即批判否定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他的思想对于我们,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亮[8]2015年在《论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想》文中认为阿多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非同一性”思想贯穿于他的作品中,是其作品的精神支柱和主要指导思想。同一性是西方文化的基本原则,对同一性的过分追求使人们丧失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并且把人们带入了现实的灾难。基于对人类所面临的苦恼和灾难的反思,阿多诺提出了“非同一性”思想,对传统的同一性哲学进行彻底的清算。本文重点对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想与传统哲学的“同一性”思想就本体论、认识论及辩证法所持的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了“非同一性”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现实生活所具有的意义,让更多的读者能对他的“非同一性”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具体来说,阿多诺认为哲学感兴趣的东西是非同一的,是特殊的、个别的、偶然的,它代表着差异、矛盾、冲突、对立、否定、批判等等。因而,他的“非同一性”思想在其作品中主要体现为批判和否定传统哲学中的同一性思想。在本体论上,他反对传统本体论哲学对本原的追求,反对基础主义;他反对传统哲学中的主客二元对立,反对形而上学,拒斥本体论;在认识论上,他反对同一律,反对综合,反对概念至上性,认为这些使认识论趋向了同一性,因而,要求为概念祛魅,并在反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对体系建立的观点;在辩证法方面,他的“非同一性”思想反对传统“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坚持绝对否定,主张辩证法应是否定的辩证法。他的“非同一性”思想促进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对我们理解现代的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与传统的“同一性”思想相比,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想给了我们一个理解哲学和世界的新的视角。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突破同一性思维的理论依据,也让我们看到了“同一性”思想的不足之处。

余世荣[9]2012年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演进逻辑》文中提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演进过程中,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和奥尔曼的内在关系辩证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叁种观点。总体性辩证法是指把所有局部现象都看作是整体的因素,这种整体又被理解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统一和历史的统一的辩证过程,以及整体对各个部分拥有全面的和决定性的统治地位;否定辩证法反传统、反体系和反第一性,是对同一性的批判和对非同一性的建立。因此,它是一种非强制和非同一性的辩证认识和批判理论,它的逻辑体现为一种瓦解的逻辑;内在关系辩证法意指任何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任何事物的现在与其过去和未来的关系都是该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关系,和该事物本身的一部分。因此,所有事物不仅都处在内在关系之中,而且它们本身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关系。而社会现实就是由这种内在关系构成的一个整体。总体性辩证法强调了整体的作用,但在强调整体的同时却造成了对个体价值的忽略;否定辩证法解放了压抑的个体,但其强调绝对的否定和对总体性的忽略却使自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而内在关系辩证法既强调整体,又重视部分,不仅构成了对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否定,而且又是更高水平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回应。从总体性辩证法到否定辩证法再到内在关系辩证法,构成了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进程。从总体性辩证法到否定辩证法再到内在关系辩证法的演进,只是辩证法本身螺旋上升进程中的一个圆圈或环节。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内的人类辩证法,必将继续在螺旋进程中向前发展。

唐应龙[10]2014年在《美学救赎:阿多诺音乐哲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阿多诺音乐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在西方已经得到公认,但他的许多观点大受批判:他对文化工业的否定遭到反批判,他对音乐听众的分类被批为标准不统一、逻辑混乱,他对勋伯格的肯定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否定受到一致否定,他试图通过音乐来认识和超越被管理的世界(die verwaltete Welt)被指责成逃避现实斗争的审美乌托邦。鲜明对立的评价让人深思:阿多诺的音乐哲学有何超越前人之点?与其整体思想是何关系?其美学救赎是否因无奈而逃避现实?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对阿多诺以《新音乐哲学》为主的文本研究,发现阿多诺对勋伯格等音乐家的深入分析,清楚地证明了新音乐本身的形式自律与社会本质的内容他律的辩证关系,并在这两个维度上通过与瓦格纳、斯特拉文斯基等音乐家的具体对比,说清了他肯定勋伯格的理由;他对文化工业的全盘否定、对音乐家和听众的独特分类都基于他对于经验现实与社会理论辩证关系的理解,一如他在与达伦多夫争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性质中所表现出的对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理解:经验事实如果不能追溯到社会结构,才是主观之见。阿多诺音乐哲学思想是《启蒙辩证法》的补充说明,也成为《否定的辩证法》思想的重要中介。正是在对奥斯维辛这一“第二自然的灾难”无法释怀的反省中,阿多诺借助音乐实现了从人类物质历史到精神文化中所存在的不断自我否定的事实的贯通。同时,以《启蒙辩证法》为根的哲学思想也是其进行音乐批判的理论根基,他对音乐的辩证认识与深入批判,都得力于他的哲学思想。阿多诺的美学救赎,把音乐作为认识现实、走向解放的重要途径,不应被简单指责为逃避现实斗争的审美乌托邦,而是对马克思批判的武器的时代发展和批判精神的本质继承。本文除导言的选题原因、研究现状综述等背景介绍外,分五章具体论述,第一章“从《启蒙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简要梳理二书的内容,指出《新音乐哲学》的中介作用;第二章“音乐的同一性逻辑和绝对否定精神”论述阿多诺音乐批判与哲学思想的互文性,重点介绍《新音乐哲学》一书的内容及其音乐哲学思想;第叁章“作为否定的辩证法的政治音乐学”从音乐结构、音乐功能、音乐生产等叁个方面论述阿多诺音乐哲学批判的政治内涵与现实意义;第四章“政治音乐学的批判与救赎”通过对其《新音乐哲学》的进一步展开,论述阿多诺音乐批判的现实救赎功能;第五章“阿多诺与马克思主义”主要讨论阿多诺与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家的异同,对比说明阿多诺的音乐批判理论。

参考文献:

[1].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思想研究[D]. 孙安生. 吉林大学. 2016

[2].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属性[D]. 刘红梅. 沈阳师范大学. 2016

[3].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 付威. 辽宁大学. 2014

[4].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研究[D]. 包桂芹. 吉林大学. 2008

[5].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 李梦雅. 山东大学. 2015

[6]. 否定的辩证法与非同一性的哲学地位——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J]. 孙承叔. 河北学刊. 2012

[7].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 赵海峰. 黑龙江大学. 2001

[8]. 论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想[D]. 高亮. 太原科技大学. 2015

[9]. 西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演进逻辑[D]. 余世荣. 叁峡大学. 2012

[10]. 美学救赎:阿多诺音乐哲学研究[D]. 唐应龙. 黑龙江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