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王亮

黑龙江省伊春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153000

【摘 要】目的:探析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难产产妇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40例。予以对照组实施背对侧卧位分娩,予以试验组实施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观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60.00%是对照组患者的分娩成功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82.50%(P<0.05);试验组产妇的分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难产产妇实施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既能使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而且还能使分娩成功率提升。

【关键词】头位难产;对侧卧位;徒手旋转胎头

分娩是一个产妇都需经历的一个生理过程,胎儿头部在分娩期间先露出属于正常分娩过程,如果胎儿头部部位出现异常现象,则易引发产妇难产发生[1]。如果产妇的难产危险性过大,不仅会使产程时间延长,而且还会严重损害产妇的身体健康,容易使新生儿窒息率提升。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探究产妇的妊娠结局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80例难产产妇为本次研究资料,所有产妇均已签署同意书,排除伴有胎头水肿或者分娩期间发生胎盘剥落现象。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对其分组,对照组40例,年龄区间21-38岁,平均年龄(33.4±2.1)岁;17例经产妇,23例初产妇。试验组40例,年龄区间22-39岁,平均年龄(34.2±2.2)岁;16例经产妇,24例初产妇。根据上述所述,把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对比(P>0.05),组间数据资料情况可比较。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实施背对侧卧位分娩,将胎头枕部面向前方,分娩时要按照分娩原则进行,即:左侧取右位,右位取左侧。予以试验组取侧卧位的同时采取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协助产妇导尿并采取常规消毒治疗。医护人员以中指和食指在宫缩间隙向引导内置入,张开两指保持二指间呈30度,平行矢状缝。在宫缩期间医护人员要保持旋转速度缓慢,指导产妇行左枕横位并逐渐向右旋转呈45度,随后医护人员需指导患者行左枕后位并逐渐向左旋转呈90度。医护人员需将左手放在产妇腹壁,同时以手推胎背至脊前方,在旋转后,待宫缩达到三次时方能抽出手。待医护人员抽出手后,对胎儿脐带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出现隐形脱落现象,另外,产妇要做到对医护人员的分娩指导工作积极配合,禁止屏气。

1.3评价标准[2]

自然分娩指标:第一次旋转成功20分钟后,如果产妇胎位出现异常现象,那么则表示旋转失败。需进行二次胎位旋转。待徒手旋转后,医护人员可知道产妇行阴道助产或者自然分娩等方式,那么则表示旋转成功。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对于统计学的分析可实施SPSS12.0软件进行,以卡方检验的形式对比计数数据的比较,以t检验的形式对比计量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

60.00%是对照组患者的分娩成功率,82.50%是试验组患者的分娩成功率,相比两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数据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体数据对比见表1。

2.2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对照组40例产妇中,有12例出现不良不良反应发生率,占其比例30.00%,其中6例宫锁乏力,6例产程延长。有2例新生儿发生胎儿窘迫现象,占其比例5.00%。在试验组40例产妇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占其比例7.5%,其中2例宫缩乏力,1例产程延长。未出现新生儿不良不良事件。经比较,试验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X=0.044)。

3讨论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为了避免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抵抗力下降现象,孕妇及孕妇家属都会增加营养摄入,但随着孕期的增加,产妇的活动量逐渐减少,则会易增加胎儿体重,引发难产现象发生。如果产妇发生难产现象,那么在分娩期间则不能对抬头不可盲目旋转,一般情况下需扩张宫口8厘米左右后再进行抬头旋转。相比第二产程后旋转或者潜伏期旋转,此时胎头旋转成功率相对较高[3-4]。采取徒手旋转既能提高旋转成功率,同时还能降低对产妇的伤害。把徒手旋转和胎头吸引术比较发现,前者既有较高的安全性,又具有操作简便等特点,有助于产妇分娩顺利的实施。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知,对照组患者的分娩成功率显著低于试验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说明,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的实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在手术期间医护人员需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注意,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胎儿和产妇的生命体征情况,同时在助产时医护人员不能过度使用力量,这样有助于分娩期间提高安全性。

总而言之,对难产产妇实施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既能使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而且还能使分娩成功率提升,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梁丽红.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在头位难产处理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3):63-64.

[2]张艳梅.改变产妇体位辅以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7):282-282.

[3]刘海燕.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6(10):79-80.

[4]陈瑶.应用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7):315-315.

论文作者:王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  ;  ;  ;  ;  ;  ;  ;  

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王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