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经济助推发展——国家投资向重点建设倾斜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点建设论文,国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加快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一直是金融机构坚持适度从紧货币政策、运用信贷政策倾斜的重点。国家集中资金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在建项目、投产项目和收尾项目,可谓是“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为确保经济增长8%、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拉动和助推作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首季资料显示: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其他投资平稳增长,能源工业、电子工业以及邮电通信业等投资增幅也较快。国家有关部门权威人士称,这充分说明,各部门、地方、金融机构及有关单位严格贯彻中央政策精神,按照“保重点、保投产、保收尾”的原则,一方面大力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度、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集中资金优先保证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使国家重点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据了解,去年共确定国家重点项目129个,安排投资1526亿元。 到去年底,129个项目共完成投资1457亿元,为计划投资的95.5%, 与前两年水平基本持平。
从行业类别来看,129个重点项目分属21个行业, 完成投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2个行业48个项目,占全部项目个数的37.2%。其中,等额超额完成年计划的10个行业26个项目,分别是林业、机电、汽车、建材、石油、化工、水利、卫生等行业。
一些大型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举世瞩目的两大跨世纪重点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分别于11月8日和10月28 日成功实现截流,标志着其一期工程的完成并顺利转入二期。两大工程均为建设史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截流的成功,无疑为下期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重点工程如沟通西南和中南沿海的898 公里的铁路大通道——南昆铁路已于1997 年底全线开通; 总投资600多亿元的上海宝钢三期工程,1997年确定的炼焦工程,1420 冷轧酸连轧机组等10个投产单项已基本完成;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三期工程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完成投资1.5 亿多元,累计造林4100多万亩,已完成计划造林总量的70%。
过去一直令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单位“大伤脑筋”的资金到位情况,从去年以来已在为改观。仅以去年的129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而言, 全年到位资金1475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6.7%,高于上年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地方资金到位提高较快拉动所致。去年地方资金实际到位234 亿元,占计划的89.1%, 比上年提高13.4 个百分点。 中央资金实际到位1242亿元,为计划的98.2%,比去年下降1.5个百分点。中央资金中, 国家预算内投资、开行硬贷款、建行贷款、其他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全部到位。外资到位情况较差,只有79.2%。
从行业资金到位情况看:国家政策倾斜力度较大的“重中之重”——基础产业如农业、林业、石油、铁道、交通等行业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均接近或达到了100%;而其它行业如民航、机电、轻纺、 医药、化工等资金到位较差,在90%以下。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透露,近几年,由于控制新开工项目措施得力,资金到位情况较好,有关部门又安排了一定量的专项贷款用于清欠,使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拖欠数额连年下降。1996年比1995年减少53亿元,1997年又比1996年减少18亿元。欠款数额较大的为电力和化工行业,共拖欠资金56亿元,占总数的87.6%。从拖欠资金的类别看,设备欠款下降幅度较大,由1996年的34.4亿元下降到1997年的20.5亿元;但拖欠工程款的下降幅度较小,1996年拖欠工程款32.8亿元,1997年为30.7亿元,只减少2.1亿元。
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新增生产能力看:129 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共有48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单项工程建成投产。其中,能源项目主要有北京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山西古交矿区屯兰矿井等24个重点项目和重点单项工程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主要有南昆铁路、泉厦高速公路等14个重点项目和重点单项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原材料及机电行业主要有兰州大化肥工程、广东茂名乙烯工程等7 个重点项目和重点单项工程建成投产。这些投产项目和单项工程共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960万吨,新增铁路新线792公里、复线383公里,电气化1180公里,建成深水泊位16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4560万吨,新增公路里程746公里, 新增原油生产能力380万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48万千瓦。这些项目新增生产能力占全国基本建设新增生产能力的比例都达到35%,有的甚至占了七成以上,表明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