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存量与家庭收入关系分析——以山西农户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存量论文,山西论文,为例论文,人力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3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285 (2007)01—0075—03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即人力形态的资本, 是通过对人力投资而形成的凝结在人体中的能使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体力和技能的存量总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形成较为广泛,主要有教育投资、技术培训投资、健康投资以及劳动力合理流动投资等形式。现阶段、在我国农户家庭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教育和培训构成农户人力资本的核心内容,两者对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决定作用。因而,本文拟从农户家庭主要劳动者(户主)和综合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及技术培训状况入手,实证分析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存量与家庭收入的关系。一、家庭主要劳动者(户主)文化程度与人均纯收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农户家庭主要劳动者,即户主,不仅成为家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劳动力,而且成为家庭生产经营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因而户主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为分析户主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将户主的文化程度划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上四个组。从表1看出,户主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家庭主要劳动者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总体上呈增长趋势。文化程度为文盲半文盲的户,家庭收入水平明显处于低层;当文化程度越过文盲半文盲程度时,收入水平显著上升,而小学与初中户的收入差距不太明显;当文化程度达到高中以上时,除2000年和2002年,户均收入水平低于初中户外,近三年来连续高于家庭平均收入水平。2000年之前高中以上农户收入水平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与教育体制的应试教育模式有关。近年来高中以上农户收入水平趋于增长,且略超过初中户,这不仅反映出近年来我国应试教育体制有较大改善,而且也表明农户家庭收入的增长将逐步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二、家庭劳动者综合文化程度与劳均纯收入
户主的人力资本存量对家庭经济收入增长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倘若一个家庭中除户主外其他劳动者的文化程度较低,也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进一步分析农户家庭全部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非常必要。
(一)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劳均收入比较
农户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农户家庭全部劳动力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表2看出,劳均收入总体上表现为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1997年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的纯收入水平基本上相差不大,与1997年相比,2002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劳均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为显著,尤其表现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户家庭,其劳均收入明显较高。同时,当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9年和9年以上(初中文化程度)时,劳均纯收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而9年以下受教育水平的劳均纯收入则低于平均水平(2002除外)。可见,农户家庭综合文化程度对家庭劳均收入的影响更具稳定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户家庭综合文化程度的差异所带来的劳均收入变化幅度有拉大趋势。
注:平均受教育年限=文盲半文盲比例×1+小学比例×6+初中比例×9+高中比例×12+大专以上比例×15.5;1-指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在1年及1年以下,10+指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在10年及10年以上。
(二)不同文化程度劳动者的边际报酬与劳均收入弹性
从表2看出,随着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劳均纯收入总体上以递增比率增加。因此,为进一步说明二者的关系,我们运用Mincer教育收入函数方程加以分析,其收入函数模型为:
根据Mincer的教育收入函数,采用1997—2002年劳均纯收入与受教育年限之间的数据,得到表3所示的结果。从教育收入方程的回归系数看,系数值的时序变化幅度较小,这说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但对于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者而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呢?为说明这一问题,以2002年数据为例,分别计算出该年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边际报酬与劳均收入弹性。从表4看出,当农户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年以下时,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劳均收入增加153.24元。尤其当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在1年以上时,每增加1年教育年限,所增加的劳均收入均大于153.24元。尤其当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10年以上时,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所带来的劳均收入增量达到420.96元。这说明劳均收入水平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且随着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均收入弹性逐渐增大。由此反映了农户家庭教育投资报酬率有随农户家庭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明显提高的趋势。
三、家庭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与户均收入
农户家庭劳动力受教育状况还表现在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上。从表5数据来看,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所占比重均在90%以上,而家庭劳动力中有2个参加过技术培训或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户所占比重更小。以2002年为例,农户家庭劳动力均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有效样本的92.50%,参加过技术培训或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户比重不足10%。
由表5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农户家庭劳动力接受技术培训是影响其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家庭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农户,家庭纯收入、经营性收入、总收入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农户,从而表现出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当农户家庭中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劳动力由1个增至2个以上时,农户家庭纯收入增长幅度较由未接受培训到有1个培训的农户增长快(1990年除外)。同时,只要接受过培训的农户,其收入均较未接受培训农户高。可见,随农户家庭劳动力职教人数的增加,户均收入呈增长趋势,这意味着农户家庭接受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是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提高的重要途径。
四、结论
以上分析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劳均纯收入也越高,且随着家庭综合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投资的收入弹性呈递增趋势;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农户家庭,其户均纯收入、经营性收入、总收入均高于未接受者,家庭中接受培训的劳动力数量越多,家庭收入越高。这意味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市场化的推进,农户家庭收入的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于农户家庭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的提高。因此,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保证义务教育在农村的实施;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抓紧农村学校后教育环节;通过一切渠道传播国家政策和致富信息,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促进农户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