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张超鸣

(上饶市人力资源服务管理中心,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 弱势群体是我国国民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而针对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质量,也是衡量我国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本文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探究上,在对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从教育培训、就业择业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出发,对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 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一、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培训覆盖面有待提升

尽管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院校、培训机构加大了对农民工、残疾人、城镇下岗失业等弱势群体人口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力度,但整体而言,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仍然有待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共计4.24亿人,其中,农民工就业人口总数达2.77亿人,在已就业的农民工群体中,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占比23.8%,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7.3%,接受过正规职业技能培训的弱势群体仅占比34.7%。此外,2013年,扬州大学教育科学院发布了一份《关于长三角地区弱势群体继续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3654名各类弱势群体民众中,44%的表示“不愿意参加职业技能继续培训”,70%的人给出的理由是:没时间、没机会、不重视。

(二) 就业择业质量不高

在弱势群体人口就业和择业工作的开展上,尽管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已经做了一些工作,确保一定比例、数量的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实现顺利就业,但整体而言,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和择业大多为粗放型、辛苦型岗位,收入不高、待遇较差,就业和择业的质量并不高。以2016年度银川残疾人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为例,此次招聘会虽然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但80%以上均为保安、保洁、收银、库管等收入较低,工作较为辛苦,技术性含量也不高的岗位,岗位吸引力不高,质量也普遍偏低。而银川针对残疾弱势群体的就业和择业招聘会,仅仅是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择业质量反映的一个缩影,如何在保障弱势群体能够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就业和择业质量,是下一步开展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关键。

(三)制度保障措施不完善

在有关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保障性制度上,我国现有的制度、体系,更多地注重扶持性保障,并不十分注重分配制度、法律制度等公共保障制度体系的构建,这使得已有的制度保障措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针对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保护性、系统性法律法规制度并不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立法,在我国的《宪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涉及,但针对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法律法规,却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此外,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援助政策几乎处于缺失的状态,一旦弱势群体在就业、择业、创业的过程中,遭遇欺诈、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难以通过正常渠道,申请法律制度援助。

二、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一)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力度

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弱势群体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覆盖面。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弱势群体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规定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专项投入弱势群体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并应逐年增长,通过大力的投入,让更多的弱势群体接受教育培训。其次,政府应出台税收、财政等优惠措施,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进入弱势群体教育培训领域,提升该领域的社会覆盖规模,给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大对弱势群体参与教育培训的宣传力度。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构建网络宣传平台、微博宣传平台、微信宣传平台、在线广播电视宣传平台等,让更多的弱势群体通过智能设备便可便捷地了解到教育培训的相关信息,从而为他们积极参与到教育培训活动提供帮助。

(二)切实提升弱势群体的就业择业质量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出台更为积极的就业导向政策,为提升弱势群体的就业择业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创新尝试,例如2016年4月份,重庆市长寿区政府出台了“三位一体”就业择业机制,从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个方面出发促进农民工合理流动,帮助他们体面就业,切实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弱势群体的就业择业质量提升奠定基础。首先,企业应主动改善弱势群体的就业环境,劳动条件,让弱势群体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找到满足体验感,其次,企业应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为他们提供满意的劳动薪酬,让他们能够体面地劳动,感受到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带来的满足感。

(三) 完善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建设

一方面,尽快出台系统性的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法律法规。相关法规的涉及应包含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保护方面、援助救济方面、操作执行方面等,最大程度地覆盖到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确保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得到有效的法律、政策性保障。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完备的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制度。通过组建专职的监督管理部门、完善劳动体系标准、扩大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强化平等协商和开发管理制度等措施,对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各项制度、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确保相应的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以此确保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能够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得到有效提升。

1.2.5 头颅MRI 病情稳定后行头颅MRI检查,采用机器型号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GE 1.5T Signa HI,采用8通道的头线圈。患儿取仰卧位,扫描序列包括:SE序列横断面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横断面T2WI,矢状面和(或)冠状面SE序列T1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横断面T2WI以及弥散加权DWI序列,并观测双侧苍白球T1WI、T2WI的信号强度。

三、结语

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亦是我国整体人力资源开发质量衡量的重要指标,在未来的工作开展中,我国各级政府、企业,应针对本地区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从继续教育培训、就业择业质量、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开发管理模式,完善开发管理保障,从多个层面出发提升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性和高效性。

在企业希望改进的方面,企业更愿意在技术改造、质量管理等方面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创新升级遇到的瓶颈,资金及人才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如何让企业扎根石排,在石排持续投资,同时也在石排居住和生活,从而稳定一批员工扎根石排,并以石排自身的教育、环境卫生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来到石排,是解决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晓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0(21):33-34

[2]王勇,朱小超.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J].广东农业科学,2011(15):12-13

[3]郑斌.试论弱势群体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J].魅力中国,2010(5):45

作者简介: 张超鸣,上饶市人力资源服务管理中心。

标签:;  ;  ;  ;  

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