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分析论文_陶嘉琪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

【摘要】目的 浅析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中,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的76例患者,平均分组是采用双模拟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愈合和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仅为2.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2%。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还能提高切口愈合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009-01

所谓开放性四肢骨折,也就是周边组织和皮肤受到断骨的损伤,断端露出。由于伤口与外界接触,会受到细菌的入侵,加之部分组织坏死,若手术中没有做好相应护理措施,细菌滋生后容易引发切口感染,影响术后的恢复效果。所以,为了预防切口感染,就要在手术室中实施针对性强的护理,我院为了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深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的76例患者,平均分组是采用双模拟法,各38例。对照组患者男女占比20:18,年纪区间在23-68岁,平均年龄(53.4±2.8)岁,其中6例股骨骨折、11例肱骨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8例尺桡骨骨折;观察组患者男女占比21:17,年纪区间在24-69岁,平均年龄(53.8±2.4)岁,其中5例股骨骨折、10例肱骨骨折、14例胫腓骨骨折、9例尺桡骨骨折。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一般性方法,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对基本信息和骨折情况进行仔细的评估,同时掌握患者的机体情况,如果患者身体虚弱,要增加营养补给,以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为手术做好身体的准备,提高手术耐受性,也有助于促进术后切口的愈合;另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对手术的恐惧,降低身体应激,提高手术质量。

1.2.2 备皮护理。手术操作前先对切口周边做好备皮,使用松节油、风油精等清除表面的油垢,再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从而在皮肤上产生一层保护膜,降低感染产生率,若不影响手术的部位可以不用剃除毛发[1]。

1.2.3 术中护理。首先,如果手术连台,要对手术室物品进行更换,并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确保手术室环境和空气无菌化;其次,所有手术用具、器械都要经过灭菌处理,并检验达标后方可使用;再次,护理人员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做好配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内部组织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长;然后,在骨折手术中医生要动作熟练,尽量缩小切口尺寸,还要避免切口扩张;最后,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中要严格秉持无菌理念[2]。

1.2.4 术后护理。若患者存在切口污染状况,要给予适量的抗生素,以做好感染的预防,还要防止切口引流管堵塞;定时换药更换敷料,并密切关注切口情况,若有感染征兆,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另外,术后还要给予患者均衡的营养,以提高身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降低感染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无不良反应,愈合良好则为甲级愈合;伤口愈合,无化脓,但伴随红肿、硬结、充血、积液等状况则为乙级愈合;伤口无愈合或愈合后严重化脓,需切开处理则为丙级愈合。丙级愈合定义为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2.0软件统计和处理,率(%)表示计数资料,x²检验组间比较,当组间差异较大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观察组共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占比2.63%,对照组有7例,占比18.42%。组间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通常存在患处功能异常、肿胀、疼痛等症状,待血肿消退后还会伴随高热,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同时手术过程中,会对骨骼、肌肉、血管造成一定的影响,若没有得到有效护理容易引发感染,不仅会加重术后疼痛和水肿,还会造成切口愈合不良,若感染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危及生命[3]。所以需要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该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医护人员时刻保持感染预防的观念,在围术期严格遵照无菌化原则,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冲洗,减少细菌的寄存,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消毒灭菌以及患者的备皮,并和医生做好配合,避免伤口暴露时间过长,受到细菌的感染。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28例甲级愈合,9例乙级愈合,1例丙级愈合,感染总发生率为2.63%,而对照组感染总发生率为18.42%。两组数据经过对比,有着较大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手术室护理干预提高了切口的愈合效果,更好的预防了感染,这是由于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术前做到充分准备,术中无菌化、规范化、熟练化操作,以及术后相应促愈合措施的实施,保证了手术切口的清洁度,有效阻止了细菌的感染。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切口愈合效果,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丽琴, 郭红梅, 张肖肖,等. 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9):1114-1116.

[2] 沈黎黎, 袁惠, ShenLili,等.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3):452-454.

[3] 黄净娜, 罗美莲.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18):64-65.

论文作者:陶嘉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分析论文_陶嘉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