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角度探讨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_陈晓奕 赵 邦

三个角度探讨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_陈晓奕 赵 邦

陈晓奕 赵 邦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南宁 530021)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对于我国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医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临床技能,更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高尚的医德修养,才能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本文主要从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和社会环境这三个角度,探讨建立一体化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6-0112-03

Discussing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CHEN Xiao-Yi et al

Department of Humanistic and Social Science,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Abstract With the health system reform in our country and people's needs on health care growth, for our medical students' occupa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constantly raising. As medical students, not only need strong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skills superb but also need to have extensive knowled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noble medical ethics, so th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medical colleges,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im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heighten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ion.

一、医学职业素养定义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当前,对于“医学职业素养”的概念解读和定义仍存在不确定性,国内外有关学者都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医学职业素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有时,“医学职业素养( medical professionalism)”也被译为“医师职业精神” 或“医学专业精神”。

1994 年,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ABIM) 正式提出“医学职业素养”这一概念。ABIM 的临床能力评估委员会明确阐述了职业素养所包含的要素:不仅有人道主义,还包括利他主义、职责与服务、诚信和专业水平等。在2002 年,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ABIM) 基金会、美国内科医生学会—美国内科学会(ACP-ASIM) 基金会和欧洲内科医生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Internal Medicine) 共同发起倡议并发布了《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in the New Millennium: A Physician Charter),标志着医疗行业与社会盟约的形成。该宣言确立了医师职业精神的三条基本原则分别是“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患者自主性原则”和“社会公正原则”。《医师宣言》还提出了医师职业精神应包括以下三方面:人和人之间的职业精神(interpersonal professionalism)、公众职业精神(public professionalism)、个人内心的职业精神(intrapersonal professionalism)。可见西方学者从概念和原则出发确定了医师职业精神的内容,并且更侧重以实践的角度研究分析医师职业精神的构成要素,以解决现实中的应用问题[1]。

在我国,学者们也从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质、职业人格、人文关怀、医德医风、伦理修养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如李本富认为:医学的职业精神是医生在职业活动中应具有的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其构成要素为职业认识和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职业理想和职业意志、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信念等[2];孙福川提出,医学职业精神是指从医者表现在医学行为中精彩的主观思想及全社会、全人类所肯定和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人格及职业准则、职业风尚的总和[3];而姜恬、宛小燕两位学者把医学职业素养定义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它是医德医风、人道主义、专业水准三个方面的总和,它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是个人或组织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反映[4]。

纵观中西方研究,中西方医学职业精神都要求医生自始至终都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一点得到了众多学者的一致肯定,并在2006 年“中美医师职业精神高层研讨会”上得到了的普遍赞同。

二、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医学生为了适应医疗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现阶段,我国的医患关系不够和谐,矛盾时有发生,公众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质疑。为了更好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改善医患关系,高校越来越重视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医疗机构及社会各界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逐渐提高。当前我国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

(一)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健全

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整的教育体系支撑。而目前我国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当中,对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内容尚待明确,教育体系也不健全。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来加强医师职业素养成为了其医学教育改革的强劲趋势。医学人文是医学与人文学结合的学科群,主要围绕医学活动的主体,考察医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旨在提高医学活动主体的素质或社会功能的学科群[5]。1978 年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建议把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的必修课,人文课程贯穿了医学教育的全过程,1995 年美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人文课程[6]。相比于目前国外的医学人文教育,一方面,我国的医学教育不仅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规范性,还缺乏与行业要求相一致的理论教材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注重理论教育而对实用性、实效性关注不够,缺少多形式的实践途径。同时,我们缺失统一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没有能将在校教育与后续教育相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二)缺乏完善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制度

目前我国的教育部门、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对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制度,也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准则。部分医学院校和医院对此认识不足,这也导致了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效果不显著、医学教育质量滑坡。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若缺乏了相应的教育制度,就会使得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缺少制度保障,教育效果参差不齐;若缺少了合理、完整的职业素养考核评价制度,医学生就不能将所接受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基本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真正的医学行为,从而提高其理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因此,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制度,进一步确立医学生职业素养考核评价机制,才能有助于推进医学院校办学观念的转变,才能将职业素养教育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并且通过全方位的评价指标,培养出合格的医务人员。

(三)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医学生职业素养塑造的引领者和知识的传播者, 其本身的职业素养状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中,缺乏专业的医学生人文教育师资队伍,这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差,只注重知识的传递,不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没能做好“为人师表”的责任。这些现象都是不利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的。作为一名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者,必须要将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要用自身的行动来实践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具备崇高的专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感召学生,起到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学习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亟待加强

医学生在临床见习、实习和平常的接触当中,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现状和医疗卫生行业的作风也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产生着巨大影响。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正处于深度改革发展之中,由于将医疗行业更多地推向了市场,使医疗机构愈发受到市场和行业自身发展的影响,逐利行为不断发生[7]。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医生在主观上对医师职业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出现了偏差,在工作中个人欲望过度膨胀,过多地追求个人利益,偏离了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而医疗行业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着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成败,因为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其适应医疗行业的需要。并且,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当中,如果受到职业道德缺失的医务人员所影响,将会非常不利于其个人良好职业素养的塑造,甚至一些人格成长尚未成熟的医学生会受其观念所蒙蔽,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

三、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学校

学校教育是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最基础环节。医学院校要打造一个以医学生为主体,校园文化为主阵地,实践活动为主渠道,考核测评为保障,贯穿于医学生从入学教育到就业工作, 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全过程,构建立体化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8]。

首先,学校应合理设置医学课程,规范医学人文类学科的设置,形成多学科渗透的课程体系化,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学校还应根据医学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医学生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变化的需求。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人文实践课的作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9],如学校可以开展辩论、演讲、论坛等形式的实践课,学习优秀、典型医务工作者事例,辨析医生职业精神,明确职业责任,以他们的敬业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激励学生把内在的成才需求和实现社会价值的要求相结合, 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可以开展认同教育和角色模拟教育, 潜移默化地使医学生对医学价值、医学目的、医学本性产生认同, 从而通过内心的转化塑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10]。其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土壤,学校应倡导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参与多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和实践活动,注重医学生的专业进取和奉献精神,发扬传统医学文化的社团活动也可以在传播优秀医学文化的同时,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医学生对社会和未来职业的认知。再次, 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文社科类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和师德建设。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活动等,使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互渗透,激发医学生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自觉性,将教师引导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最后,还应根据医疗卫生行业对医学生的要求,建立学校和行业认可的医学生职业素质评估体系,评价因子应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素质、医德修养等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再设二级指标[11]。在职业素养教育的不同阶段对医学生进行评估,再结合其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其职业素养教育成效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可作为其今后就业发展的参考因素。

(二)医院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其独特的特殊性,它不是一朝一夕、单凭学校教育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和内化的过程来实现。因此, 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和今后工作阶段, 医院也承担着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工作。

对于医学生来说,临床实习阶段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学生开始接触社会,与病人与医护人员打交道,因此, 必须抓紧医德医风和职业精神的延续教育,否则可能前功尽弃。首先,必须挑选医德高尚、行医廉洁、医术高明和经验丰富的带教医师,在这些带教医师的指导和影响下,通过言传身教, 耳濡目染,可以起到导向作用。其次,建立和完善监督和评价制度。医院应从制度入手,规范实习医学生的行为,建立监督机制;并且医院也要善于使用医学生职业素质评估体系,在医学生实习或工作阶段,可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评估,规范医学生的行为,防止有悖医学职业精神的行为发生。

医学生在毕业进入医院工作之后,医院的教育培训、医院制度、服务理念、文化建设等,也从各方面影响着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第一,医学生在医学院校毕业后,医院应延续对医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从医学生入学教育开始,贯穿于住院医生、中级医生和高级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当中,并根据各阶段拟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案[12],建立起医学院校、医疗单位、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一体的教育体系,实现持续有效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第二,医院应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制度,把医师职业精神制度化、规范化。为每一位医师建立医德档案,并签订医德医风承诺书,把他们接受教育、获得表彰、病人满意度等, 与职业素质评估结果一起记录在案,作为其职称晋升、职务聘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使职业素养的培育有了实在的内容和依托[13]。第三,医院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确立明确的制度法规,才能使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明确责任,规范程序;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为内涵的医院文化建设,优秀的医院文化也能促进医务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社会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公平性差、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医患关系紧张、监督和市场管制问题等仍然存在。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有限,导致了医院公益性下降,趋利性增强。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并不利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构建。

因此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改善医疗行业现状,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供良好的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政府要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承担起对卫生保健的责任,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基本医疗保健的财政投入,实现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机制等,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还要调节与平衡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医患利益,合理重构医患信任关系,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合理化解现实中的医患利益冲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抓好体制、法制、道德、管理等环节,实现医患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兼顾与合理取舍[14]。

其次,卫生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尽快与学校、医疗单位合作,探讨多方面一体的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能单单把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局限于校园之中,应形成多方面一体化的职业素养教育格局,实现持续有效的职业素养教育;卫生行业组织还应建立起行业认可的医师职业素质评估体系,从医学生入学教育开始,直至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都可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并成为其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以此来规范和引导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行为。同时,卫生行业可结合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发展现状,建立在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的适度的行业自治体系,以促进同行间的交流和学习,加强同行之间的相互监督,使其有利于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合理发展。

最后,媒体应做好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抵制对医疗事件进行片面、失实地报道,承担好媒体的责任,给予社会更多的正能量。而我们公众由于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容易在面对医疗费用上涨、不了解医疗公正的特殊性下,对医务人员产生矛盾和误解,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所以公众应给予医方更多地理解与支持,只有医疗行业与社会间相互信任与理解,才能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供更好的环境与平台。

四、结语

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职业素养的高低,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危,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关系着医务工作者的社会形象及医患关系的和谐。然而,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个不同发展阶段环环相扣,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育体系,这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教育过程。因此,建立好医学院校、医疗单位、医疗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等一体化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实现医学生职业素养持续有效的教育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周煜,张涛,顾艳荭.“ 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现况分析[J]. 中国职工教育

[2] 李本富. 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3-4

[3] 孙福川. 伦理精神: 医学职业精神解读及其再建的核心话语[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 ,19 (6):14.

[4] 姜恬,宛小燕. 浅议如何定义医学职业素养[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816

[5] 赵邦,覃安宁. 人文医学[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1

[6] 刘芳,代安琼. 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探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143

[7] 周煜.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医师职业精神水平[J]. 廉政文化研究,2012,5:54

[8] 高晓妹, 黄朝晖, 路洋. 卓越医生培养视域下的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实践教育模式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697

[9] 胡晓燕. 对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精神途径的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3(6):69

[10] 储全根, 尤吾兵. 论医学职业精神及其在当下医学生教育中的塑成[J]. 中医教育ECM,2014,33(2):13

[11] 周烁,贾国葆. 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1):84

[12] 万学红,吕小岩,郑尚维. 医师执业精神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 10(4): 376

[13] 焦阳. 浅谈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塑造[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6):171

[14] 孙福川. 伦理精神: 医学职业精神解读及其再建设的核心话语[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40

作者简介:

陈晓奕(1992-),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文医学及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赵邦(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人文医学及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论文作者:陈晓奕 赵 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  ;  ;  ;  ;  ;  ;  ;  

三个角度探讨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_陈晓奕 赵 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