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印太展望”及其对美日等国“印太战略”的消解论文

东盟“印太展望”及其对美日等国“印太战略”的消解论文

东盟“印太展望”及其对美日等国“印太战略”的消解

刘 琳

[摘 要] 近年来,出于跨区域经济联系以及地缘政治竞争的需要,美国以及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先后提出了各自的“印太战略”构想。东盟作为“印太”地区一支重要的地缘政治力量,同时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的关键地理位置,担心以美国为代表的“印太战略”的对抗性不符合东盟的利益,且有损东盟现有的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因此,以印尼为首的东盟国家开始建构自身的“印太战略”,并最终发布了《东盟印太展望》文件。《东盟印太展望》明确了东盟版“印太战略”的动因、目标、原则、合作领域、机制等主要内容,强调包容、合作、发展以及东盟中心性原则,体现了东盟对“印太战略”的基本立场和战略思考。不过,东盟版“印太战略”的实施也面临战略环境、地区机制及各国国内政策等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 印太战略; 东盟印太展望; 东盟中心性; 地缘政治

近年来,为适应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和地缘战略需要,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提出自己的“印太战略”构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2016年8月率先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构想。澳大利亚在2017年发表的《外交白皮书》中提到“印太”60多次,重点关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事务。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访问亚太五国期间也提出了美国版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这表明,由于全球战略环境的变化,“印太”已从地理概念转变为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概念且日益受到重视,正在成为国际战略话语体系的一部分。正如澳大利亚学者罗里·梅德卡夫(Rory Medcalf)所说,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加速的经济和安全联系正在形成一个单一的战略体系,而“印太”概念是对这一战略现实的承认和提炼[注] 张锋:《“印太”的想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FT中文网,2018年6月21日,http://www. ftchinese.com/story/001078107?archive 。

“印太战略”的提出,特别是美日印澳随后不断对各自的“印太战略”加以完善,并利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种手段加以积极推进,对包括东盟在内的整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东盟作为一支重要的地缘政治力量,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且长期在地区安全架构中占据中心地位,因此东盟对“印太”的看法及应对,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实际上,东盟并不甘于在别国的“印太战略”中处于从属地位,以印尼为首的东盟国家自2018年开始着手制定自身的“印太战略”,并于2019年6月23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34届东盟峰会上正式推出《东盟印太展望》文件[注] 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 -Pacific , website of ASEAN, June 23, 2019, https://asean.org/storage/2019/06/ASEAN-Outlook-on-the-Indo-Pacific_FINAL_22062019.pdf,标志着东盟版“印太战略”的出台。本文试图就东盟与“印太战略”的相关问题,如美日印澳“印太战略”对东盟的影响,东盟对“印太战略”的建构及动因,东盟版“印太战略”——《东盟印太展望》的主要内容及由此反映出的东盟对“印太”的深层考量等,做一些初步分析与研究。

一 关于东盟与“印太战略”研究的文献述评

自“印太战略”提出以来,东盟一直密切关注。随着美日印澳四国对该战略的逐步充实完善,以及印尼尝试提出东盟版“印太战略”,东盟各成员国对该问题的关注进一步上升,学术界相关探讨也更趋活跃。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是美日印澳“印太战略”对东盟的影响及东盟在其中的角色。例如,新加坡尤素福·伊萨克东南亚研究所的约翰·李(John Lee)2018年6月发表的报告《“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及其对东盟的影响》认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是对二战后基于规则的安全和经济秩序的再确认,也是这一秩序的升级版。东盟由于担心其中心地位受到削弱以及不愿接受针对中国的对抗性思维模式,尚未对“印太战略”做出明确的反应,这对东盟是不利的[注] John Lee, “The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and Implications for ASEAN”, Trends in Southeast Asia , ISEAS Yusof Ishak Institute, No.13, June 2018, https://www.iseas.edu.sg/images/pdf/TRS13_18.pdf。泰国学者卡威·充吉塔万(Kavi Chongkittavorn)的文章《东盟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角色》分析了美国的“印太战略”,并认为面对地区和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东盟应当更加积极作为,确保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主导本地区。文章还透露了东盟高官会所探讨的东盟版“印太战略”的部分要素,如开放、包容、基于规则、东盟主导的机制、东盟中心性、互联互通、不涉及第三方等[注] Kavi Chongkittavorn, “ASEAN’s Role in 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Asia -Pacific Bulletin , East-West Center, July 2, 2018, https://www.eastwestcenter.org/system/tdf/private/apb425.pdf?file=1&type=node&id=36710。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章初步探讨了东盟在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印太战略”中的角色,如普拉尚斯·帕拉梅思瓦兰(Prashanth Parameswaran)的文章《东盟在日本“印太战略”中的角色》[注] Prashanth Parameswaran, “ASEAN’s Role in Japan’s Indo-Pacific Strategy”, The Diplomat , February 13, 2018, https://thediplomat.com/2018/02/aseans-role-in-japans-Indo-Pacific-strategy/、黄氏霞(Hoang Thi Ha)的文章《澳大利亚印太视角下的东盟》[注] Hoang Thi Ha, “ASEAN in Australia’s Indo-Pacific Outlook”, Perspective, ISEAS Yosuf Ishak Institute, April 20, 2018, https://www.iseas.edu.sg/images/pdf/ISEAS_Perspective_2018_24@50.pdf 、帕特里克·克罗宁(Patrick M. Cronin)和阿比盖尔·C.格蕾丝(Abigail C. Grace)的文章《东盟是自由开放印太的支点》[注] Patrick M. Cronin and Abigail C. Grace, “ASEAN is the Fulcrum of 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The Strait Times , May 31, 2018, https://www.straitstimes.com/opinion/asean-is-the-fulcrum-of-a-free-and-open-Indo-Pacific等等。

1)针对顶煤超前支架切顶线冒落,支架受载不均,支架顶梁适应合力作用点变化范围应尽量大,支架顶梁前柱窝的位置尽量前移,调整支架的合力作用点位置和增加支架顶梁前端的控顶能力[18]。

2018年1月,印尼外长雷特诺宣布,印尼将通过一个广泛的地区架构寻求在印太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生态系统”。她在声明中指出,泛印太的地区架构不仅应当是自由和开放的,还应包容、透明、全面;有利于本地区所有国家的长远利益;建立在印太各国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承诺基础上[注] Vibhanshu Shekhar, “Is Indonesia’s ‘Indo-Pacific Cooperation’ Strategy a Weak Play?”, PacNet , No.47, July 17, 2018, https://www.csis.org/analysis/pacnet-47-indonesias-Indo-Pacific-cooperation-strategy-weak-play

(1)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下穿既有高架桥时,采取桩基托换方案。如深圳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老街—大剧院区间下穿广深高速铁路桥等。

三是关于印尼版或东盟版“印太战略”的探讨。进入2018年以来,随着印尼逐步提出有关“印太战略”的构想并试图将之推广到整个东盟,对东盟版“印太战略”的研究逐渐增多。例如,印度学者谢卡尔(Shekhar)在《印尼的“印太合作”战略是否为弱的一手?》一文中,分析了印尼为何在2018年之后再次加入对“印太战略”的讨论,以及印尼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东盟内部存在分歧,没有增加实质性内容,以及没有明确是否包括非东盟进程等[注] Vibhanshu Shekhar, “Is Indonesia’s ‘Indo-Pacific Cooperation’ Strategy a Weak Play?”, PacNet , No.47,July 17, 2018, https://www.pacforum.org/analysis/pacnet-47-indonesia’s-‘Indo-Pacific-cooperation’-strategy-weak-play。贾森·塔姆(Jansen Tham)2018年5月发表在“外交学人”网站上的文章《印尼的“印太合作”战略包含哪些内容?》指出,印尼战略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包容性、开放性、东盟中心性,强调经济考虑,倡导充分发挥东盟现有机制的作用[注] Jansen Tham, “What’s in Indonesia’s Indo-Pacific Cooperation Concept?”, The Diplomat , May 16, 2018, https://thediplomat.com/2018/05/whats-in-indonesias-Indo-Pacific-cooperation-concept/

国内学者对东盟与“印太战略”的研究较少,大部分主要探讨的是美日印澳等国的“印太战略”或“印太”概念本身的发展演变。例如,林民旺在《“印太”的建构与亚洲地缘政治的张力》一文中重点探讨了“印太”概念的建构及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的问题[注] 林民旺:《“印太”的建构与亚洲地缘政治的张力》,《外交评论》2018年第1期。 ;杨慧、刘昌明在《美国视域中的“印太”:从概念到战略——基于对美国主流智库观点的分析》一文中,探讨了美国“印太”概念从地理概念到区域概念,再到政策和战略概念三个层次的演进,并提到东盟作为外部潜在支持力量以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对手与美国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的合作与竞争,是影响该战略发展走向的主要因素[注] 杨慧、刘昌明:《美国视域中的“印太”:从概念到战略——基于对美国主流智库观点的分析》,《外交评论》2019年第2期。 ;赵明昊的文章《美国正赋予“印太战略”实质内容》分析了美国“印太战略”自2018年以来取得的进展及其未来走向[注] 赵明昊:《美国正赋予“印太战略”实质内容》,《世界知识》2019年第5期。 ;韩志立的文章《关系网络的竞争:“印太战略”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挑战——以关系主义身份理论为视角》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对东亚地区关系网络、东盟中心地位的可能影响,但对东盟对“印太战略”的看法及东盟的“印太”设想着墨不多[注] 韩志立:《关系网络的竞争:“印太战略”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挑战——以关系主义身份理论为视角》,《外交评论》2019年第2期。 。

总体而言,对东盟“印太战略”的研究特别是国内研究仍较少,且往往聚焦某个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对东盟提出自身“印太战略”的动因及历程,东盟“印太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背后考量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做出尝试。

有一次,孩子们好不容易盼着来了个卖打糖的货郎,邻居家的增良实在找不到家里还有什么废品可换,最后灵机一动,将一双穿了才两三个月的凉鞋给剪了个口子,飞跑着拿过去换了足足有巴掌大那么一块打糖。在津津有味地吃完打糖、享受了伙伴们无比羡慕的一顿眼神追随后,增良被他母亲拿着竹条绕着龙背岭整整追打了半个小时。

除了多用楚辞的意象之外,马戴的诗句亦多化用楚辞的诗句,如其《山中兴作》“欲剪兰为珮”[5],则用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珮”[10]意。《浙江夜宿》也有“去去胡为恋,搴芳时一游”[5],用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于木末”[10]意。《过故人所迁新居》“坐看凉月上,为子一淹留” [5],化用《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10]意。

二 美日印澳的“印太战略”及对东盟的影响

美日印澳的“印太战略”,作为四国各自的地区战略构想,其提出和实施必然会对印太各国产生影响。特别是美国自2017年11月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构想”后,不断加以完善,不仅在《国家安全战略》中有所体现,而且先后由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黄之翰、国务卿蓬佩奥、前国防部长马蒂斯、副总统彭斯等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就美国“印太战略”的意涵、原则、要素和举措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美国国务院还于2018年11月18日,即美国版“印太战略”提出一周年之际发表题为《促进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声明[注] US Department of State Office of Spokesperson, “Adavancing 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Region”, November 18, 2018, https://www.state.gov/advancing-a-free-and-open-Indo-Pacific-region/ 。2019年6月1日,美国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再次阐述美国的“印太战略”,同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印太战略报告》,标志着该战略的最终成形。

从《印太战略报告》来看,这是一年半以来美国有关“印太”的看法和举措的集成,但更为完整而具体,是一个综合性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之前亚太战略的继承和延续。该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确保权力平衡对美有利,并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注]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do -Pacific Strategy Report :Preparedness ,Partnerships ,and Promoting a Networked Region , June 1, 2019, https://media.defense.gov/2019/May/31/2002139210/-1/-1/1/DOD_INDO_PACIFIC_STRATEGY_REPORT_JUNE_2019.pdf。当然,该战略也有一些新的内容,如对印度和印度洋地位的抬升,对所谓“自由、公平、互惠贸易”的重视,对“航行和飞越自由”等海上安全的强调,对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机制及双边、三边机制的倚重等。从根本上看,按照美国的战略愿景,“印太战略”是美国领导下的,以美日印澳四边合作为核心机制,集合亚洲、大洋洲和欧洲有关国家而构筑的“自由国家统一战线”。

在美国积极推动“印太战略”的背景下,日、印、澳等国积极呼应,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甚至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也加大了对印太事务的介入力度。基于此,东盟各国作为地区中小国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大国战略调整以及彼此互动的影响,有些影响可能是东盟所乐见的,有些对东盟则更多意味着挑战。

在地缘战略方面,美日印澳“印太战略”的指向性明显,可能迫使东盟在地区安全竞争中“选边站”。2017年底美国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对华认知趋向负面。2018年4月,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黄之瀚在关于“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讲话中提到,该战略中的“自由”是指地区所有国家都应免受胁迫的威胁,同时各国的社会更加自由;“开放”则是指开放的海上交通线和空中航线、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注] Alex Wong,“Briefing on 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pril 2, 2018, https://www.state.gov/briefing-on-the-Indo-Pacific-strategy/ 。虽然未明确提及中国,但隐含的针对中国海上活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味明显。美国国防部《印太战略报告》也提到,“由自由和压抑的世界秩序愿景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所定义的国家间战略竞争,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关注。”[注]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do -Pacific Strategy Report :Preparedness ,Partnerships ,and Promoting a Networked Region , June 1, 2019, https://media.defense.gov/2019/May/31/2002139210/-1/-1/1/DOD_INDO_PACIFIC_STRATEGY_REPORT_JUNE_2019.pdf报告在讨论“印太战略”格局面临的挑战时,将中国列为四大挑战之首,称中国“正在寻求通过利用军事现代化、有影响力的行动和掠夺性的经济行为来强迫其他国家,重新定义该地区的秩序。”[注] Ibid ..因此,“印太战略”的推进可能导致大国战略竞争的加剧,导致地区安全的阵营化和对立化趋势。东盟担心,这会迫使其不得不“选边站”,不符合其利益,因为东盟要在大国之间进行平衡。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东盟国家虽然对中国有自己的担心,但鉴于中国的经济分量,东盟对任何带有“遏制”意味的构想都十分警惕[注] Bilahari Kausikan, “ASEAN: Agnostic on the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The Diplomat , April 27, 2018, https://thediplomat.com/2018/05/asean-agnostic-on-the-free-and-open-Indo-Pacific/

在经济领域,美国等国的“印太战略”高度关注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所谓的“自由开放贸易”。美国《印太战略报告》中提到2018年7月国务卿蓬佩奥在“印度太平洋商业论坛”上提出的新倡议。根据该倡议,美国将向该地区国家提供1.13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新技术、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注] 《美国为“印太战略”撒1.13亿美元》,新华网,2018年7月31日,http://www.xinhuanet. com/mil/2018-07/31/c_129923977.htm 。报告还提到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盟建立了新的发展融资伙伴关系,得到《更好利用投资引导发展法》(“BUILD法案”)的支持。美国副总统彭斯宣布将与日本协调100亿美元地区能源投资,建立美国—东盟智慧城市伙伴关系,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启动五国电气化伙伴关系[注]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do -Pacific Strategy Report :Preparedness ,Partnerships ,and Promoting a Networked Region , June 1, 2019, https://media.defense.gov/2019/May/31/2002139210/-1/-1/1/DOD_INDO_PACIFIC_STRATEGY_REPORT_JUNE_2019.pdf。美日印澳等国的动作不止于此。2018年8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美日澳部长级战略对话同意“在印太地区推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同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美日印澳再次确认,将在对亚洲等地区基础设施出口方面展开合作,抓住以东南亚为中心增加的巨大基础设施需求,提高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存在感[注] 《美日澳“牵手”推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网,2018年11月12日,http://finance. huanqiu.com/gjcx/2018-11/13525682.html?agt=2402 。美国及其盟友的上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但是,以美日印澳等国目前的投入,对于东南亚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而且四国的举措有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面,被赋予地缘战略上的意涵,使东盟国家面临两难的选择。

美日印澳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后,起初东盟的态度并不明朗,只有三个国家——泰国、印尼、越南初步表达了对东盟在整体印太框架下作用的看法[注] Kavi Chongkittavorn, “ASEAN’s Role in 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 Asia -Pacific Bulletin , No.425, East-West Center, June 27, 2018, http://www.eastwestcenter.org/system/tdf/private/apb425.pdf?file=1&type=node&id=36710。但即便是这几个国家,也仅仅表明愿意接受上述概念,并没有详细阐明自身立场。2018年2月4-6日,东盟外长非正式会晤讨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但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在同年4月的第32届东盟峰会上,东盟领导人也讨论了“印太”概念,但未形成任何立场。在主席声明中,仅表示希望进一步探讨这一新的概念[注] Kavi Chongkittavorn, “ASEAN’s Role in 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Asia -Pacific Bulletin , No.425, East-West Center, June 27, 2018, http://www.eastwestcenter.org/system/tdf/private/apb425.pdf?file=1&type=node&id=36710

《东盟印太展望》(以下简称《展望》)是在印尼提出的“印太展望”概念文件基础上,由东盟10国共同协商而达成的,可被看作是东盟官方版的“印太战略”。总体来看,该文件的主要框架和内容与之前透露的要素大体是一致的。文件并不长,只有6页,分为“背景和动因”“印太展望”“目标”“原则”“合作领域”“机制”等6个部分。

在地区安全架构方面,美日印澳“印太战略”对三边、四边等机制的重视,可能对东盟主导的地区多边机制及东盟的中心地位构成冲击。美国《印太战略报告》将促进“区域互联”作为维护其对印太持久承诺的三大途径之一,但美国所说的“区域互联”,主要是基于其与各国的双边同盟或伙伴关系,以及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三边和小多边安排,而非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例如,报告强调“印太的共同安全持续依赖于美国的军事存在以及不断成长的同盟网络和密切的伙伴关系”,“美国正在以三边和多边安排加强双边关系,并鼓励亚洲内部的安全关系发展为有目的的伙伴关系”,“我们将优先考虑这些重要(三边)机制”[注]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Indo -Pacific Strategy Report :Preparedness ,Partnerships ,and Promoting a Networked Region , June 1, 2019, https://media.defense.gov/2019/May/31/2002139210/-1/-1/1/DOD_INDO_PACIFIC_STRATEGY_REPORT_JUNE_2019.pdf。事实上,近年来美日印澳四国之间的双边、三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日益增多。美日、美澳、美印、日澳均建立了双边“2+2”对话机制。美日澳、美日印、日印澳相继开启了三方对话机制。更值得关注的是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的重启。2017年以来,在该机制框架下,四国截至2019年6月已先后举行了3次外交高官会晤,探讨了海上安全、反恐、互联互通、网络安全等议题。尽管目前四边安全对话参与层级仅是司局级,但已呈现机制化趋势,未来不排除进一步提升层级。

美、日、澳等国的做法,使得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认为,“印太战略”的核心是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机制,东盟在地区格局中的“中心性”将因此受到挑战[注] 赵明昊:《美国正赋予“印太战略”实质内容》,《世界知识》2019年第5期。 。特别是美日等国一贯认为,东盟主导的地区多边机制效率不高,在实质性合作方面进展缓慢,因此东盟担心美日等国可能淡化以东盟为中心的架构,基于共同价值观念和战略安全理念,将彼此间已有的双边、三边战略对话管道、军事同盟机制或安全伙伴合作平台相互拓展、串连、衔接[注] 史之:《“印太战略”与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无法遏制中国》,世知网,2018年3月8日,http://www.ishizhi.cn/web/c_0000000400250003/d_8008.htm ,推进其地区战略,削弱东盟在地区安全中的独特作用。印尼外长雷特诺曾表示,“东盟中心性原则是推动印尼提出和推广‘印太合作’概念的原因。”[注] “ASEAN Crafts Position on US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 August 2, 2018, https://asia.nikkei.com/Politics/International-Relations/ASEAN-crafts-position-on-US-Free-and-Open-Indo-Pacific-strategy 越南学者也指出,如果美国将“再平衡”从亚太扩大到印太,并将四边磋商机制作为该战略的核心,东盟的作用将会下降。东盟必须一直坚持中心性和中立性原则,如果东盟被认为支持“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这一原则将无法得到保证[注] Tran Viet Thai, “ASEAN and 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December 13, 2018, http://tapchiqptd. vn/en/events-and-comments/asean-and-the-us-indopacific-strategy/12982.html 。

三 东盟版“印太战略”的建构及动因

基于美国等国“印太战略”对东盟的影响,东盟对该战略一直高度关注。其立场经历了从犹豫观望到逐步接过“印太”概念再到提出自身战略的过程。

从叙事到写人,从写景到抒情到议论,从审题选材到立意构思,作有序的安排。同时明确作文训练点,构建科学的训练序列(各个训练点按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特点及初中三年各年级的教学侧重点合理排列的顺序),寻找指导与实践的最佳方案(包括训练目标、训练原则、训练形式、训练步骤、所用材料等)。如学习人物描写,我们不妨按照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训练点一个一个有序地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运用。先分后总,化繁为简,各个击破,让作文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学得有信心,始终保持浓厚的创作兴趣。

在安全领域,美日印澳“印太战略”聚焦海上安全问题,将南海和印度洋作为重点海域,企图以维护所谓“航行和飞越自由”为借口,通过各种举措牵制中国的海上行动,维持其对印太海洋的控制。为此,美国持续加强在印太的军事存在,加大“航行自由行动”的频率和强度,并不断炒作南海“岛礁军事化”问题。美国还鼓动日印澳乃至英法等盟友加强在印太海上活动,包括与其联合或单独实施“航行自由行动”或巡航,加大对东盟等国的海上安全援助力度,以提升这些国家的海上能力。这些举措对东盟的影响不可小觑,因为东盟部分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海洋争端,一些国家还扼控马六甲海峡等重要战略通道,海上安全是东盟的主要关切之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在印太海域活动的增加,名为维护海上安全,实际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将使地区海上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东盟国家最初对“印太战略”持犹豫和观望态度主要是因为,它们普遍认为,该战略还不够清晰,缺乏细节,需要更具体了解这一战略,才能决定自身的立场。而作为“印太战略”关键推手的美日印澳四国对该战略的不同看法,也影响到东盟对该战略未来前景的判断。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日印澳的“印太战略”都表示重视东盟的作用,东盟从未满足于仅仅成为大国“印太战略”的一部分,相反,在经历了短暂的观望期后,东盟国家,特别是印尼、泰国、越南等国很快意识到“印太”概念可以为东盟所用,东盟有必要也有可能提出自身的“印太战略”。这是因为:首先,尽管东盟对“印太战略”存有一些疑虑,但部分东盟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在维护“航行自由”等海上安全问题上与美日印澳存在共同利益,东盟在建设政治安全共同体进程中对规则的重视[注] ASEAN Political Security Community Blueprint , Jakarta: ASEAN Secretariat, June 2009, https://asean.org/wp-content/uploads/archive/5187-18.pdf,也与四国“基于规则的秩序”理念是一致的。同时,美日印澳加大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东盟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均为东盟接受“印太”概念创造了条件。

在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中,可对用户的复杂情境信息进行细粒度划分,产生不同层次的环境信息。例如,将社交圈情境细分为家人、同事、朋友、陌生人等;将位置情境划分为商场、实验室、工作区等。在此基础上,形 成 复杂情境向 量CUCCA-CF 算法在对各个情境信息取值量化、归一化后,定义用户复杂情境信息相似因子为:

由于美日等国已提出各自的“印太战略”,中国也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因此,东盟意识到,在建构自身的“印太战略”时,应将这些战略或倡议考虑在内,并在自身战略与其他战略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否则将无法反映新的战略现实,也难以为大国所接受。因此,东盟在对“印太战略”的多次讨论中都表示,要对地区各种倡议进行整合。例如,2018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33次东盟峰会发表的主席声明表示,东盟领导人探讨了合作伙伴提出的一些设想,如“印太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扩展的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等,同意“探讨互利合作并整合上述倡议”[注] Chairman Statement of the 33rd ASEAN Summit , Singapore, November 13, 2018, https://asean.org/storage/2018/11/33rd_ASEAN_Summit_Chairman_s_Statement_Final.pdf。从《展望》的文本来看,其中有些内容与美日印澳“印太战略”是一致的,如“开放”、“透明”、“基于规则”、“良治”等原则,对海上态势和海上合作的关注,利用公共—私营伙伴关系发展议程推进互联互通项目等,但值得关注的是,东盟在《展望》中对其他地区倡议或战略的吸纳是有选择的,也是有限的,分量并不重,甚至在整个文件中都未出现“自由开放”等字眼。可以说,美日印澳“印太战略”中的部分理念被以巧妙的方式消解在东盟对“印太”的构想中。

此外,从国际层面来看,东盟担心美日等国的“印太战略”是排他性的,从而可能将整个地区分裂成相互对立的阵营。推动东盟版“印太战略”的出台有区别于美、中、日、印等国战略的考虑,以削弱大国政治的影响。特别是东盟各国均对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日益担忧,东盟希望向中美等大国表明,其在关于地区未来的任何构想中都应该有发言权。

在这些考虑之下,东盟开始建构自身的“印太战略”,其中发挥最主要作用的是印尼。这是由于:一方面,印尼不论面积还是人口都是东盟中最大的国家,也曾经在东盟成立及后续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通过提出“印太战略”,印尼希望彰显其在东盟中的领导作用及其作为全球中等强国的地位。而且这一概念也与佐科政府上任以来提出的将印尼打造成“全球海洋支点”的构想有重叠之处。另一方面,近年来,大国在东南亚的战略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均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引领地区合作,因此,印尼认为,东盟应继续主动作为,保持在地区合作倡议中的主动权。

其实,早在2013年,印尼外长马蒂·内塔莱加瓦就曾提出过“印太地区”的概念。他认为,印度洋和太平洋国家很重要,而印尼恰好是连接这两个大洋的国家。如果没有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东盟,包括印尼在内,将无法确保安全和稳定。他建议将2011年东亚峰会上签署的宣言转变成“印太友好合作条约”,作为管理地区安全事务的机制[注] Leo Suryadinata, “Indonesia and Its Stance on the ‘Indo-Pacific’”, ISEAS Perspective , No.66, October 23, 2018, https://www.iseas.edu.sg/images/pdf/ISEAS_Perspective_2018_66@50.pdf。不过,马蒂的想法当时并未得到太多关注。特朗普政府宣布“印太战略”构想后,印尼政府有意重提当年的设想。

为反映工程实际中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对汽轮机组的影响,采用一种含有汽轮发电机的常规电力系统模型(见图1).

二是东盟及成员国对“印太战略”的看法。从相关研究来看,东盟各国对“印太”的看法,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最初,东盟对“印太战略”的态度模糊不定,如比拉哈里·考斯甘(Bilahari Kausikan)将东盟称为对“印太战略”的不可知论者[注] Bilahari Kausikan, “ASEAN: Agnostic on the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The Diplomat , April 27, 2018, https://thediplomat.com/2018/05/asean-agnostic-on-the-free-and-open-Indo-Pacific。纳兹亚·侯赛因(Nazia Hussain)和谭明辉(Tan Ming Hui)的文章《印太:清晰、包容和东盟中心性》也认为,东盟对“印太战略”反应谨慎,各国态度“从不可知论到沉默的怀疑主义”,因为东盟担心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受到威胁,同时必须妥善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注] Nazia Hussain and Tan Ming Hui, “The Indo-Pacific: Clarity, Inclusivity and ASEAN Centrality”, Asia Dialogue , August 21, 2018, https://theasiadialogue.com/2018/08/21/the-Indo-Pacific-clarity-inclusivity-and-asean-centrality/。但是,随着美日等国“印太战略”的逐步推进,许多东盟学者的看法是,如果继续犹豫观望,对东盟及各成员国来说存在巨大的风险。东盟的被动可能导致它被本地区的战略事态发展抛在后面。未来如何保持在该地区的中心性,取决于东盟的决策与作为[注] John Lee, “The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and Implications for ASEAN”, Trends in Southeast Asia , No.13, 2018, Yusof Ishak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https://www.iseas.edu.sg/images/pdf/TRS13_18.pdf。还有学者具体分析了“印太战略”可能给东盟带来的机遇,如该战略的大部分目标、原则与东盟的立场并不矛盾,美日在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的意愿对该地区来说是有益的等,借此说明应当支持该战略[注] Tran Viet Thai, “ASEAN and 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July 7, 2019, http://tapchiqptd.vn/en/events-and-comments/asean-and-the-us-indopacific-strategy/12982.html 。

2018年4月,印尼总统佐科在新加坡参加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提出“印太合作”战略,并将东盟进程作为其支柱[注] Ibid.. 。同年5月,印尼外长蕾特诺在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演讲,再次提及“印太合作”概念。蕾特诺指出,该概念是建立在“开放、透明、包容、促进对话习惯、增进合作友谊、支持国际法”等原则基础上的,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以下认识,即东盟需要对正在出现的地区问题做出一致应对,从而维护东盟的中心性。该概念也旨在将印度洋地区的新投资与太平洋地区的成熟投资联系在一起。蕾特诺还介绍了“印太合作”概念的主要内容:一是继续创造一种尊重国际法,促进对话与和平解决争端,避免任何使用武力行为的环境;二是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如恐怖主义、毒品走私、贩卖人口和海盗;三是通过“开放公平的经济体系”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中心”[注] Jansen Tham, “What’s in Indonesia’s Indo-Pacific Cooperation Concept”, The Diplomat , May 16, 2018, https://thediplomat.com/2018/05/whats-in-indonesias-Indo-Pacific-cooperation-concept/

2018年8月,蕾特诺在东盟第51次外长会上提交了“印太合作”概念文件。该文件包括在应对地区和国际问题上促进对话和东盟的团结,以及地区架构应基于东盟主导的机制等内容[注] Telly Nathalia,“Indonesia Presents Indo-Pacific Cooperation Concept at ASEAN Ministerial Meeting”, Jakarta Globe , August 2, 2018, https://jakartaglobe.id/context/indonesia-conveys-Indo-Pacific-concept-asean-meetings。东盟外长会联合公报表示,希望“就印太概念进行进一步讨论,这一概念应包括一些关键原则,如东盟中心性、开放、透明、包容、基于规则的方式,同时应有助于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注] Joint Communiqu éof the 51st ASEAN Foreign Ministers ’Meeting , Singapore, August 2, 2018, https://asean.org/wp-content/uploads/2018/08/51st-AMM-Joint-Communique-Final.pdf这表明,东盟已经就东盟版“印太战略”应当包含的要素取得了一些共识。

2018年11月,印尼在新加坡举行的东亚峰会上提出了“印太展望”(Indo-Pacific Outlook)概念文件,并散发给其他东盟成员国征求意见。该概念文件要点包括:强调东盟的中心地位;加强现有机制在不断演化的地区架构中的作用;将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视为紧密一体化、互联互通的地缘战略整体;不像美日印澳的“印太战略”那样强调共同价值观,而是强调发展和繁荣等共同利益;将海上问题、地区互联互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优先合作领域;加强和优化东亚峰会,使其成为最具包容性的地区战略对话平台[注] Evan Laksmana, “Indonesia’s Indo-Pacific Vision is a Call for ASEAN to Stick Together Instead of Picking Side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November 20, 2018, https://www.scmp.com/week-asia/geopolitics/article/2173934/indonesias-Indo-Pacific-vision-call-asean-stick-together。此次会议后发表的主席声明提出了东盟对于“印太”倡议的一些关键原则,如东盟中心性、开放、透明、包容和基于规则的方式[注] Chairman Statement of the 33rd ASEAN Summit , Singapore, November 13, 2018, https://asean.org/storage/2018/11/33rd_ASEAN_Summit_Chairman_s_Statement_Final.pdf。会议还决定,印尼将与下届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保持密切沟通。泰国则有意协调东盟国家立场,在2019年发布报告[注] Kavi Chongkittavorn, “ASEAN’s Role in 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Asia -Pacific Bulletin , No.425, East-West Center, June 27, 2018, http://www.eastwestcenter.org/system/tdf/private/apb425.pdf?file=1&type=node&id=36710

2019年1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东盟外长会上,“印太战略”再次被列入会议日程,但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泰国外长墩表示,将把这个问题交由高官会来讨论。泰国的立场是,东盟的战略不应受到某个特定国家的束缚,而应关注“共赢”的解决方案,且基于《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的原则[注] “ASEAN Ministers Fail to Reach Consensus on Indo-Pacific Strategy”, The Nation , January 19, 2019, http://www.nationnmultimedia.com/detail/breakingnews/30362539

3月20日,印尼邀请东亚峰会18国代表在雅加达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主题为“印太合作高层对话:迈向和平、繁荣、包容的地区”,希望借此进一步推进其印太构想,同时为各国提供探讨印太合作的平台。印尼外长蕾特诺在会议召开前为《雅加达邮报》撰文,重申印尼将采取两方面的步骤推进印太构想:一是继续加强东盟主导的机制,特别是东亚峰会;二是继续在东盟主导的机制与其他地区机制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注] Retno LP Marsudi, “Insight: Time to Deepen Indo-Pacific Cooperation”, The Jakarta Post , March 20, 2019, https://www.thejakartapost.com/academia/2019/03/20/insight-time-to-deepen-Indo-Pacific-cooperation.html

由此可见,东盟版“印太战略”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酝酿,印尼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2019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泰国也为该战略的最终发布做了大量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同时贡献了自己的智慧。通过多次在外长会或峰会上探讨“印太战略”,东盟各国在印尼版本的基础上,对东盟“印太战略”的要素达成了不少共识,其认识和思考逐渐成形,最终于2019年6月23日推出《东盟印太展望》。

二审法院在判决叙明结论部分,主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批复的内容进行认定,认为:“该侵权是由陈晓琪、陈克政、腾州八中、腾州教委的故意和济宁商校的过失造成的。这种行为从形式上表现为侵犯齐玉苓的姓名权,其实质是侵犯齐玉苓依照宪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四 《东盟印太展望》:东盟对“印太”的战略构想及深层考量

期末考试来临,K12领域校外培训机构大规模整改,学生课外怎样复习才能迅速提分?UC大数据显示,影响中国妈妈的焦虑因素中,“小孩教育”占到了第二位。基于大城市中产阶级规模的迅速扩大,作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中产家长往往认为,子女教育才是最值得信赖的投资品,可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与不平衡,却成了家长们共同的心病。有人说,真心希望周末在培训机构外排队等候的家长能越来越少。

关于“背景和动因”,文件清晰地阐明了东盟的几个主要考虑:一是东盟处在印太这个充满活力的地区的中心,因此引领地区经济和安全架构的塑造符合东盟的利益;二是东盟一直致力于建构一种包容性的地区架构,因此需要继续在促进和塑造印太更紧密合作方面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并在不断演变的地区架构中发挥中心作用;三是不建立新的机制或取代现有机制,相反谋求强化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为现有的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提供新的动力,以应对未来新的挑战;四是将东盟中心性作为促进印太地区合作的根本原则[注] 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 -Pacific , website of ASEAN, June 23,2019, https://asean.org/storage/2019/06/ASEAN-Outlook-on-the-Indo-Pacific_FINAL_22062019.pdf

关于展望的核心要素,一是在看待亚太和印度洋地区时,不把它视为连续的地理空间,而是一个紧密关联和高度一体化的地区,东盟在其中发挥着中心性和战略性的作用;二是希望构建一个以对话与合作而不是对抗为主的地区;三是构建一个对所有国家的发展和繁荣都有利的印太地区;四是强调海上态势在不断演变的地区架构中的重要性[注] Ibid ..

关于目标,包括:为地区合作提供指导;通过应对共同挑战,支持基于规则的地区架构,以及推动更紧密的经济合作,促进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繁荣的环境;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进一步强化东亚峰会等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落实东盟现有的优先合作领域并探讨其他合作领域[注] Ibid ..

关于原则,主要涉及3个方面:一是东盟一贯强调的若干基本原则,如东盟中心性、开放、透明、包容、基于规则的框架、良治、对主权的尊重、不干涉内政、与现有合作框架的互补性、平等、相互尊重、互信、互惠以及遵守国际法、东盟各项条约和协议等;二是《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的目的和原则;三是为地区建立战略互信和共赢合作提供动力,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的原则应用于更广泛印太地区的国家间关系[注] “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 website of ASEAN, June 23, 2019, https://asean.org/storage/2019/06/ASEAN-Outlook-on-the-Indo-Pacific_FINAL_22062019.pdf 。

关于合作领域,《展望》将海上合作、互联互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优先领域。在海上合作方面,包括合作解决争端;促进海上航行安全和航行与飞越自由;应对跨国犯罪;海洋资源可持续管理;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发展蓝色经济;海洋科学技术合作等。在互联互通方面,包括支持《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制定地区公共—私营伙伴关系发展议程,推动对互联互通项目的资源投入;探讨次区域框架的整合等。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包括利用数字经济等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将地区发展议程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接等[注] Ibid.. 。

关于机制,《展望》认为,对务实合作的战略讨论应在东盟主导的机制中进行,如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等,同时不排除与亚太和印度洋地区其他地区机制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的合作[注] Ibid.. 。

总之,《展望》集中反映了东盟对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印太”的战略构想,特别是对如何在印太地区架构中发挥引领作用及维护其中心地位,如何促进地区合作避免对抗,以及如何利用印太战略促进自身发展的看法。具体来看,体现在:

(一)强调以自身理念主导和牵引地区秩序的建构

其次,美日印澳“印太战略”的发展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该战略所倚重的美日印澳四边安全机制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走向尚难预料,四国对该机制及“印太战略”的看法亦不尽相同。因此,至少在现阶段,没有一个大国倡议的机制可以代替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多边机制,这为东盟继续保持其中心性提供了可能。当然,由于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东盟必须思考如何在坚持其长期倡导的一系列原则、准则和实践的同时,提出新的地区构想以适应日益变化的战略现实。在某种程度上,东盟提出“印太”构想是形势所迫,对东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正如有学者所说,“通过推进维护其成员国利益和主权的原则,东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对外部大国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如果不这样做,美国及其盟国可能最多只是对东盟中心性原则说说而已。”[注] John Lee, “The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and Implications for ASEAN”, Trends in Southeast Asia , No.13, 2018, ISEAS Yusof Ishak Institute, https://www.iseas.edu.sg/images/pdf/TRS13_18.pdf

据前面的计算结果,按照50年一遇泥石流复核计算,泥石流固体物质重度γH=2.67 t/m3,水的重度γw=1 t/m3,泥石流重度γc=1.786 t/m3,泥石流冲出量为Q=2.28×104 m3,据此计算出固体物质冲出总量为QH=1.15×104 m3。

在整份文件中,东盟绝大部分是阐释自身的理念和构想,特别是突出东盟中心性,提到东盟要“引导对地区经济和安全架构的塑造”,“继续在促进和塑造印太更紧密合作构想方面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保持在不断演变的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东盟中心性是促进印太地区合作的根本原则”等,这些都展现出东盟的自主性和进取性,即不愿让大国主导地区秩序的构建,而是以我为主塑造地区秩序。

通过对美日印澳“印太战略”的消解,以及对自身引领作用的强调,东盟试图稀释美日等国“印太战略”的影响,并以自身战略取而代之,从而避免大国占据主导地位,维护自身在印太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因此,东盟提出自身的“印太战略”主张,可以说是在地区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做出的调整,从深层次来看仍是东盟建构以其为中心的地区架构努力的一部分,目的是使地区机制建设回归到东盟轨道上,甚至更进一步,将东盟中心作用扩大到更大范围的印太地区,以东盟方式推进更大框架下的合作,这恐怕是东盟提出自身版本“印太战略”的最根本原因。

(二)以包容性、合作性、发展性为战略导向,防止大国竞争加剧或“选边站”困境

相比美日印澳等国,东盟所倡导的“印太”更具包容性、合作性,而不是对抗性,更关注发展,而不是安全。其实早在《展望》出台之前,东盟在探讨“印太战略”时就主张,所有努力应“着眼促进和平、稳定以及深化本地区贸易和投资互联互通”[注] Chairman Statement of the 33rd ASEAN Summit , Singapore, November 13, 2018, https://asean.org/storage/2018/11/33rd_ASEAN_Summit_Chairman_s_Statement_Final.pdf。印尼的“印太合作”概念也强调要“将印度洋地区的新投资与太平洋地区的成熟投资联系在一起”,“通过‘开放公平的经济体系’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中心’。”[注] Jansen Tham, “What’s in Indonesia’s Indo-Pacific Cooperation Concept”, The Diplomat , May 16, 2018, https://thediplomat.com/2018/05/whats-in-indonesias-Indo-Pacific-cooperation-concept/

在东盟对“印太战略”的原则中,包容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东盟主张充分利用现有的以东盟为主导的地区合作机制,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包容性的强调,因为这些机制是对印太所有国家开放的。这与美日印澳等国“印太战略”用自由民主价值观划界,对中国进行排斥和钳制形成对比。东盟希望借包容性化解美国等国“印太战略”的对抗性,缓和中美之间日益加剧的战略竞争态势,避免落入“选边站”的困境。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尽管在一些原则上存在重合,但东盟的框架与美国的战略不同。东盟的框架是包容性的,不针对任何特定大国。”[注] Kavi Chongkittavorn, “Watch out for Asean’s New Indo-Pacific”, Bangkok Post , December 4, 2018, https://www.bangkokpost.com/opinion/opinion/1587206/watch-out-for-aseans-new-Indo-Pacific

在《展望》中,“合作”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字眼。关于“合作领域”的部分是整份文件中篇幅最大的,占了约1/3,内容也最为具体详细,这表明东盟出台此文件的核心考虑之一是以实际举措推动更大范围的印太地区合作,实际上这正是印尼所一贯主张的,印尼最初就将自己的倡议命名为“印太合作”概念。

聚焦发展而不是安全也是《展望》的主要特点。在文件提及的三大合作领域中有两个都是关于发展的,即“互联互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海上合作”部分所列出的合作内容中,大多也是关于海洋经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与发展有关的问题,只有小部分涉及海洋争端及航行和飞越自由等与海上安全相关的内容。这反映了东盟“印太战略”的另一个主要考虑,就是通过“印太战略”的推进,促进地区的发展与繁荣。

应该说,《展望》反映了东盟长期以来在地区机制构建中的核心关注。合作、发展是各方均可接受的,也是可以凝聚共识的理念,东盟对这些问题的强调,是试图将美日印澳以安全为主的关注转到东盟以发展为主的轨道上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美国等国“印太战略”的一种消解,以避免造成地区的分裂。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2019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所说,面对地区诸多合作倡议或安全架构,东盟应支持任何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项目,但不能造成阵营对立或迫使各国选边站队[注] Lee Hsien Long, Keynote Address at the 18th Shangri -La Dialogue , May 31, 2019, https://www. iiss.org/events/shangri-la-dialogue/shangri-la-dialogue-20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三)强调将“印太战略”与东盟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共同体建设相结合

在地区形势复杂多变,大国博弈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作为中小国家集合体的东盟如何自处?除了继续保持在地区安全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在大国之间进行平衡之外,东盟意识到,还必须增强自身的整体实力,否则难以摆脱被边缘化或者成为大国竞争筹码的命运。多年来,东盟一直在朝一体化方向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推进共同体建设。2015年12月,东盟宣布建成“东盟共同体”。这是东盟迈向更高层次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但并非终点,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依然漫长而艰巨。因此,东盟提出《展望》,也必然会考虑服务于共同体建设,这是决定其在未来印太地区格局中地位的关键。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东盟在《展望》中提到,“这是一个旨在强化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的展望。”[注] 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 -Pacific , website of ASEAN, June 23, 2019, https://asean.org/storage/2019/06/ASEAN-Outlook-on-the-Indo-Pacific_FINAL_22062019.pdf同时,在谈及互联互通领域合作时,《展望》提到,“印太地区现有的和未来的互联互通倡议应当补充和支持《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东盟关于互联互通的构想……以及第6届东亚峰会《关于东盟互联互通的联合宣言》应当成为东盟对印太地区互联互通展望的指导。”[注] Ibid ..在谈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时,《展望》也提到,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本地区发展议程的对接,如《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在经济合作方面,要深化经济一体化,确保金融稳定和弹性,通过落实《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2025》促进贸易和投资[注] Ibid ..

在《展望》中多次提及东盟共同体建设一系列蓝图和规划,体现了东盟提出“印太战略”,并非是要以一套新的战略取代当前的战略或规划,相反它是将新的战略与现有共同体建设进程相结合,核心目的是促进自身的共同体建设。这也是为什么《展望》突出发展导向及具体合作计划的原因。对东盟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发展和民生才是第一要务,也是不断强化自身实力的根本。

五 东盟版“印太战略”面临的挑战

《东盟印太展望》的上述目标和主张具有一定可行性。首先,如前所述,该战略的很多原则是多年来东盟一直强调和坚持的,并通过东盟主导的地区安全机制得到普遍认同,各国均接受这些基本原则。其次,迄今为止东盟的主要伙伴国,包括中、美、日、印等大国普遍表示,认可或支持东盟在“印太战略”中的中心地位,这为东盟推进其“印太战略”提供了空间。第三,东盟的战略强调发展导向,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中心”,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吸引力。

课程内容庞杂,面授课时有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精读中所选的作品涵盖了现代、当代两个发展阶段,时间跨度大,社会历史发展变化丰富,在研究作品的同时也涉及到相应的文学史发展背景以及作家研究、作品文本分析等丰富的内容,包涵了如此庞杂内容的百年文学仅靠有限的课堂讲授是远远不能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

但是,东盟版“印太战略”也面临不少挑战。其一,从大的战略环境来看,大国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东盟“印太战略”的落实面临较大困难。特别是,“印太概念已经与美国主导的战略操作深度交织在一起。”[注] Anthony Milner, “Indo-Pacific-A Challenge for ASEAN’s ‘Mousedeer Diplomacy’”, PacNet , No.72, October 30, 2018, https://www.pacforum.org/analysis/pacnet-72-indo-pacific---challenge-aseans-mousedeer-diplomacy美国出台了《印太战略报告》,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太司令部”。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印太战略”针对中国的一面突出,中美战略竞争有长期化、全面化的趋势。“印太”概念还经常与美日印澳四边战略对话及四国相互之间的合作联系在一起。在各大国战略利益碰撞加剧的情况下,东盟各国作为中小国家,其温和、折中的“印太战略”能否被大国所接受,能否起到缓和大国竞争的作用,仍是未知数。有学者在分析印尼的“印太构想”时指出,“需要做出相当大的努力,来抵消(美日等国)推动的与中国相对抗的自由印太主张。”[注] Nyshka Chandran, “As Pence Kicks Off His Asia Tour, Other Countries Have Their Own Ideas for the ‘Indo-Pacific’”, CNBC.com,November 11, 2018,https://www.cnbc.com/2018/11/12/us-japan-and-indonesia-set-their-sights-on-the-Indo-Pacific-region.html 即使大国表面支持东盟的战略,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大国倡导的许多机制和措施已经在发挥作用,各国不会轻易放弃,至少是与东盟主导的机制并行不悖,东盟要想化解大国对影响力的争夺和地缘战略利益的竞争并非易事。

其二,从机制层面来看,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受到一些制约。首先,东盟在地区多边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是由于本地区任何一个大国主导的地区机制都无法获得其他大国的认同和支持,所以各大国乐见东盟发挥核心作用。但这是在大国竞争相对平稳可控的情况下。在大国竞争趋于激烈的背景下,东盟发挥作用的空间势必受到影响。其次,《展望》提出,不必建立新的机制,而是利用东盟主导的东亚峰会等现有机制加强合作,推动“印太战略”的实施。但问题是,尽管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努力在推动地区合作及解决地区性问题上发挥作用,但仍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诟病,被认为更多是清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且东盟看重的东亚峰会没有秘书处或执行委员会,如何通过该机制来落实“印太战略”?此外,东亚峰会迄今主要关注的是经济问题,而“印太战略”的推进必然要兼顾安全等问题,这是否意味着东亚峰会议程的扩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再次,东盟希望将其倡导的机制和原则扩大到更广泛的印太地区,但参与国家越多,相互协调越困难,意味着机制的有效性越会打折扣。而且东盟不排除与其他亚太和印度洋的机制进行合作,但是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1.信息技术有利于馆藏书籍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传统图书管理最大的影响就是数字化保存技术。传统图书保存工作量大,保存环境苛刻,需要大量空间,容易造成图书丢失损坏。信息化技术通过扫描,把大量书籍、海量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还可以计算机联网,实现远程传播。比如上海世博会上和故宫博物院里,都可以看到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真迹保存完好,珍贵典藏依然可以广泛传播。同时,对书籍的数字化可以增加图书馆的教育能力和传播能力,借阅者通过对电子版的借阅看到完整的书籍内容,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共享,并不受图书馆场地所在和闭馆时间的影响。

其三,从国内层面来看,首先是东盟各国的能力参差不齐,利益诉求千差万别,与大国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尽管东盟一致通过了《展望》文件,但各成员国之间对“印太战略”的认识仍存在差异,对推动该战略的热情也有程度上的不同,这使得后续协调推进该战略的落实面临不少困难。其次,《展望》中提到的许多合作计划,仅依靠东盟自身的能力是不足以实现的,东盟必须谋求与大国的合作,而这就涉及大国之间的竞争以及如何平衡的问题,这对东盟是一个考验。再次,东盟各国国内局势及政策走向也将对“印太战略”的实施产生影响。例如,印尼虽然积极倡导东盟版“印太战略”,但佐科政府的主要关注是国内经济发展,因此,印尼能够投入多大精力落实《展望》并不乐观。泰国在经历5年的军政府执政后,尽管于2019年3月举行大选,并组成了新政府,但军方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并未消除泰国国内不同利益阵营的分歧,政局依然存在变数。马来西亚马哈蒂尔第二任期所带来的马政局变化及后续发展,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些都决定了东盟各国政策的内顾性,对印太的投入会受到一定影响。

结 语

作为地区中小国家集合体,东盟在大国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提出自身版本的“印太战略”,既是对地区安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调整,也是为维护自身利益,特别是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而做出的努力。东盟 “印太战略”有与美日等国“印太战略”相呼应的要素,但更多地体现了东盟自身对如何维护印太地区和平、稳定、繁荣的独立性思考。当然,由于大的战略环境,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的局限性以及各国国内政策等影响,东盟版“印太战略”能否落实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不管怎样,东盟版“印太战略”的出台,显示出未来任何关于地区安全秩序的探讨和构建中都不能忽视东盟的声音。应看到,东盟“印太战略”中不少理念与中国所倡导的原则是相似的,如地区合作架构的包容性、开放性,重视发挥现有机制的作用,重视发展,强调合作等,而且如上所述,东盟通过强调这些要素,一定程度上是为消解美日等国“印太战略”中对抗性、竞争性的一面,这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同时,在印太各国纷纷提出各自“印太战略”的情况下,我们应继续加强对上述战略及其后续步骤的跟踪研究,及时加以研判并思考因应之策。

[中图分类号] D83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6099( 2019) 04-0072-19

DOI: 10.19561/j.cnki.sas.2019.04.072

[作者简介] 刘琳,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外国军事研究所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印太海上通道安全保障体系研究”(19AGJ002)。

【责任编辑:邓仕超】

标签:;  ;  ;  ;  ;  

东盟“印太展望”及其对美日等国“印太战略”的消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