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现状论文_梁松青

浅谈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现状论文_梁松青

梁松青 湖南省涟源市石马山镇中心学校 417100

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奠基工程。自从2006年9月1日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大加快了民族教育的前进步伐,农村中小学也由“村校村办”“乡校乡办”彻底转变为“义务教育政府办”,不但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也让农村中小学学校无论从硬件到软件,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农村基层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这种巨大的变化有着更深层次的感触,在为学生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我又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以下是我对农村中小学生教育现状的几点观感,供大家参考。

一、生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浪费

农村中小学在九十年代是一个鼎盛时期,每班学生多达五、六十人。随着计划生育的调控,人口流动幅度的增大,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人数增多,有条件的学生都随父母异地就读,农村生源逐渐减少。以我所在的涟源市石马山镇中心学校为例,除了几所靠近城区的学校生源达到了饱和,其他农村小学每班大约十几人,有的甚至只有几个学生。为了让孩子在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有的村校只能采取隔年招生的方式让学生就读。农村中学大约每班三、四十人,大量校舍空置,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教师老龄化严重,缺乏教育激情

现任农村中小学教师,部分属于特殊时代特殊招聘的民办教师,部分属于2000年前包分配的师范生,近几年偶尔有几个年轻的特岗教师加入教师队伍,严重缺乏新鲜血液的渗透,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我身边人群的调查了解,平均年龄可能达到四十五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正值家庭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而自身身体各部分机能也开始退化,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墨守成规,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国家针对这种情况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收益甚微,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大的改观。

三、学生留守儿童居多,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而当今物欲社会,家长为了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导致“家庭”这个结构的临时性解体,在要亲自抚养孩子还是外出赚钱养家这两个抉择中,大多数家长选择了外出赚钱,导致更多的农村学生留在家乡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各种亲戚代为抚养,因为老人年纪较大,精力不足,而且自身文化程度有限,对孩子或溺爱,或无视放养,或恨铁不成钢的打骂,造成学生心灵扭曲,学习成绩退步。家校沟通困难,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电化教育迅速推行,缺乏相关培训

在均衡教育的前提下,从“让每一个孩子有书读”到“让每个孩子读好书”,国家进一步推行了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教学,电化教学走进了千千万万农村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为农村学生打开了一扇扇新的窗口,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清晰、具体,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声有形,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帮助。但是相关机构极少针对农村教师举行具体的集中培训,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因为地域限制,平时对电化教学这个新鲜事物接触较少,在对“班班通”的使用过程中往往是自行摸索,或者向年轻的教师请教,不能快速地、全面地让自己的电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经常因操作失误导致电脑故障,又不能及时排除,给教育教学带来各种不便,电子白板的功能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我们迫切希望能得到系统的、专业的培训,更好地对电化设备进行维护与应用。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缺乏各种专业人才

社会对教师的需求越来越高,政府各级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也越来越严格,所开设的学科也采取了硬性规定。所开设的学科也越来越多,对安全教育、英语、科学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的课时也作了硬性规定。大部分农村教师每周课时达20节以上,分身无术。“阳光午餐”的进驻,使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要转型为食堂采购员、报账员等一系列身份,身兼数职,忙不胜忙。迫切需要各种专业人才的进驻,缓解教师压力。

“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先生的名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村教师在教育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燃烧自己在“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教学道路上一路前行,答疑解惑,传业授道。我作为当代的一名普通乡村教师,愿祖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论文作者:梁松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2月总第1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现状论文_梁松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