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乔舞剧创作的理论意义--以舞剧“青年祭祀”为视角_艺术论文

舒乔舞剧创作的理论意义--以舞剧“青年祭祀”为视角_艺术论文

舒巧舞剧创作的理论意义——从舞剧《青春祭》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舞剧论文,意义论文,理论论文,青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舒巧是我国最多产的舞剧编导家之一,从1959年至今她与人合作或主持创作的大型舞剧就有十八部之多,当居全国之冠。在她的舞剧作品中,总是充满着革命的激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假恶丑的有力鞭答和对真善美的热情歌颂。

当听说舒巧要以诗人殷夫的事迹为题材,给中国歌剧舞剧院创编舞剧《青春祭》的时候,很多舞蹈界的朋友既钦佩她的勇敢又多少有些为她担心。因为舞剧创作中革命题材是公认为“费力不讨好”的题材,而何况又是殷夫呢!殷夫是位诗人、革命家、从事秘密青年工作的穷知识分子,以他的事迹来创作舞剧,不可能使用鲜艳的外包装,也很难有华丽的舞蹈场面,而且,从当前的某些社会思潮来看,这已是“过时”、“陈旧”的题材了。

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当舞台的大幕拉开以后,我一下子就被在旧中国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那个最黑暗、到处都充满着血腥的社会背景下,殷夫和他的战友们所从事的最危险的革命工作,以及他与真姑娘之间所发生的不一般的爱情故事,紧紧地吸引住了。舞剧以生命、爱情、自由这人生三大主题的交响,谱写出殷夫短暂却无比光辉的历史诗篇,形象地展示出他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壮志誓言。当我看到第三幕“左联五烈士”壮烈牺牲后,众革命者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跳起“布尔什维克之舞”时,这热烈、精彩的舞段,跳出了一个战士倒下去,千百万个战士站起来的“前赴后继”的意向;跳出了革命烈士的牺牲,激励了他的战友们向反动黑暗恶势力更加英勇斗争的勇气和力量;跳出了革命理想一定会实现,用革命者的生命和鲜血织染的红旗不久定要在祖国上空飘扬的坚定信念。这大段的舞蹈和音乐,使我的情感随着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随着音乐的每一个音符而激烈地起伏荡漾,使我全身发热,似乎满腔的热血在沸腾。在尾声,也就是殷夫牺牲五十年后,当白发苍苍的真姑娘来到殷夫烈士的墓前,献上一瓣心香,为烈士塑像戴上殷夫退回她的枫叶书签后,真姑娘像五十年前他们初恋时一样,将头紧紧地靠在他的肩上的时候,我是含着热泪看着这出舞剧闭上它的大幕的。

民族舞剧?中国舞剧?现代舞剧?

《青春祭》是民族舞剧吗?有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是现代舞(意指为现代派舞蹈);有人则肯定它就是民族舞剧。其实,关于这类舞剧如何称谓问题的争论,从1985年10月25日舒巧和应萼定在《文汇报》上发表《“民族舞蹈”质疑》一文以后就开始了。据不完全的统计,仅在1986年,在几个舞蹈刊物上就此问题的争论陆续刊登了十七篇文章,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如果讨论只是在一部舞剧样式称谓定名上,是叫“民族舞剧”,还是叫“中国舞剧”为好,当然没有多大的意义。其实,那时舒巧等所提出的质疑,是出于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对于有些“理论家”所坚持的“民族舞剧”艺术形式的形而上的观念的一种突破要求,也是向舞剧创作传统思维定势的一种挑战。这实质是舞剧的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如何相适应的问题,以及中国民族舞剧创作应当如何前进和发展的问题。自从进入80年代以后,在舒巧的舞剧创作中,题材选材的视角已经从古代历史、神话传说,转向了现代社会的现实世界。她的舞剧艺术表现的重点,也从展现戏剧情节事件、矛盾冲突,而向更深刻、更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人物的感情、思想和精神风貌等方面转化。舞剧题材的拓展,内容的变化,必然要求形式随着发展变化和艺术上的创新,而不能因循一定固定的形式规范和舞蹈风格。尽管舒巧提出了“民族舞剧”质疑,但是我一直认为,她的《玉卿嫂》、《黄土地》、《红雪》和《青春祭》就是民族舞剧,当然他们和《宝莲灯》、《小刀会》一类的民族舞剧,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民族舞剧应当是一个非常宽阔的范畴,它绝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和风格。

《青春祭》是现代派舞蹈吗?不,当然不是。虽然在这部舞剧中借鉴和吸引了一些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但从整个作品来看,无论从内容的表达还是从形式的运用,与现代派舞蹈完全是绝不相同的两个艺术体系。当然,如果把现代舞这个概念不是理解为现代派舞蹈,而是运用现代舞蹈的某些手段和手法来表现现代的题材的话,那么《青春祭》也可以称之为现代舞,因为,它既是民族的,也是现代的。所以,我认为把《青春祭》称之为“中国现代民族舞剧”或“现代中国民族舞剧”是比较恰当的。

对舞剧艺术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充分发挥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过去在舞蹈界曾发生过关于舞剧以舞为主还是以剧为主的争论,也许现在看来这种争论不免有些幼稚可笑,但是过去在舞剧创作实践中,确实出现过因过分强调以剧为主,而导致哑剧成份过重,舞蹈性相对薄弱,艺术感染力不强的舞剧作品。而当强调以舞为主时,有的舞剧往往又不适当地忽视了戏剧的结构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这又直接影响了人物性格的鲜明和突出。经过一些舞剧创作实践和观众的考验,人们才逐渐地明确了舞剧中的舞和舞剧中的剧,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舞剧既是舞蹈性的戏剧,又是戏剧性的舞蹈,离开了谁,也就不成其为舞剧了。舞蹈是舞剧的主要表现手段,而戏剧结构则是舞蹈的内核与支架,舞和戏都必须为塑造舞剧中的人物形象而存在。舒巧的舞剧,从《玉卿嫂》到《青春祭》,在舞和剧的关系上,都做到了比较好的结合与统一。

舞剧区别于其它戏剧形式主要在于艺术表现手段的不同,所以一部优秀的舞剧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是否充分发挥了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特长,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青春祭》在这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成就。特别是在第一幕表现殷夫和真姑娘初恋的双人舞,和第二幕表现殷夫为了爱而不能爱和真姑娘的双人舞,就极为充分地发挥了舞蹈表现人物情感世界的特长,从而达到了别的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我是读殷夫的诗和看舞剧《青春祭》同时进行的,我先读了殷夫的诗,才去看的舞剧,看了舞剧后,我又去读殷夫的诗。在这反复的读和看当中,我发现舒巧的舞,既来源于殷夫的诗,又不止于殷夫的诗,她的舞把殷夫用语言文字所难以表达的那种深沉的热烈的不能抑制的对真姑娘的爱,用身体动作的舞蹈语言作了细腻,真切的表现。殷夫和真姑娘初恋时的舞蹈,他们爱得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深情,两个人的情感在舞蹈中通过互相的接近,拉手的对舞,扶托的起舞,到托举的跳、转,殷夫把真姑娘高高举起,直到他们在特务的监视中,殷夫从身后紧紧拥抱住真姑娘的造型等等,把他们之间由淡到浓,由腼腆到激越那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感,都作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表现。在第二幕殷夫和真姑娘的双人舞,是表现殷夫由于为了革命理想、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未来,也为了寻求真正的生的价值而选择了死,因此,他为真爱而坚决不能爱。这一段舞运用人体动作的舞蹈语言充分地、细致地表现了殷夫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他是经受着深切的难言的痛苦的磨难,违心地向真姑娘表示出冷淡和绝情。

开掘舞蹈的艺术表现潜能,攻克舞蹈表现禁区

“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这是人们对舞蹈特性的一般认识。舞剧有戏剧情节,有矛盾冲突,不能仅仅抒情,必然要叙事,这就要求作为舞剧主要表现手段的舞蹈既要擅长抒情,又要能够叙事。那么面对舞蹈的“长”和“拙”,舞剧编导应如何对待呢?出色的编导家、有创作精神的编导家,往往具有把舞蹈的“拙”向舞蹈的“长”转化的能力,这也就要求舞剧编导以其独特的创造,去开掘舞蹈艺术表现的潜能和攻克舞蹈表现的禁区。舒巧就是具有这样独创精神的舞剧编导家。《青春祭》中的殷夫,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如何塑造诗人的形象,可以说是舞蹈表现的一大难题,因为诗人俯案写作是最没有舞蹈性的了。可是,舒巧却出色地攻克了这个被人们认为的舞蹈禁区。第一幕的最后一段,设置了一个深夜在一所大房子中(编辑部或印刷厂的一角),殷夫在一把椅子上奋笔疾书,他的几个战友坐在一旁等待他的文稿。这段舞除了殷夫在写作时,表现他思考或休息片刻时有些起身、转动等动作外,主要安排了一位战友从殷夫手中接过写完的文稿,一次又一次地奔走向众战友传递的场面,相同的动作和人物地位的移动变化共有五次之多,但是并没有使观众有重复和冗长之感,从众人的动作表情之中所表现出的兴奋激动,能使人感受到一种高涨的革命热情和革命地下秘密工作的紧张而有序的特点。这一场的舞蹈处理,既是在叙事,又是在抒情,达到了抒情与叙事的结合与统一。再如第二幕中,革命者与特务们的斗争,编导者摈弃了一般常用的面对面的撕打搏斗或是特务们对革命者的迫害等等,而采用了比较幽默的手法和象征性的艺术手段。如当殷夫在向人群抛洒传单和在群众集会上宣传鼓动后,被特务盯上的情节,编导安排了殷夫骑上自行车在人群中穿来穿去,让特务像警犬似的在后面气喘吁吁地跑来跑去追寻,最后殷夫终于摆脱和甩掉“尾巴”的监视和跟踪。紧接着编导又在舞台的前侧安排了让男青年神不知鬼不觉地摘掉了特务们的帽子,把它放在他们的身后;又让女青年摘掉众特务的黑眼镜,把它摆在他们身旁的地上。这样近似“调侃”的戏耍行动,造成了特务们极其狼狈的处境。虽然这只是比较简单的场面处理,但却巧妙地表现出革命者的智慧、勇敢和特务们的愚蠢和无能。表面看来这里似乎是在叙事,实质上却在那里表现出革命者对貌似强大敌人的蔑视,抒发着他们的革命豪情。通过这两处实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舞蹈表现力的所谓长和拙,以及所谓的舞蹈的禁区,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问题就在于编导者如何具有独创性的表现,如何去寻找与其相适应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

舞剧的诗化,综合艺术的高度发展

舞蹈和诗在艺术的审美特征方面有着诸多相通的本质属性,舞蹈的本身就应当具有诗剧的艺术特色。所以舞剧的诗化,是完全符合舞剧艺术的规律和特性的。《青春祭》就有着很强的诗化的特色,这不仅表现在其中不少的舞段是殷夫诗作的人体舞蹈语言的直观形象化,而且从舞剧的整体高度概括性的构思、情感色块的艺术结构以及一些象征场景的处理,都是既属于舞蹈的,也是属于诗的,或者说是具有诗的艺术特色的。正因为这样,这部舞剧才有着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和巨大的情感渗透力,从而才能获得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舞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舞剧的诗化就是舞与诗的综合,而舞蹈与音乐的高度综合,更是舞剧创作获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因素。《青春祭》的音乐所表现出旧中国20-30年代在上海这个特定历史环境的沉重感,在表现殷夫和真姑娘内心情感世界的丰富性,以及表现革命群众高涨的革命热情和为理想而战斗到获得最后必定胜利的决心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我以为这些都是《青春祭》获得成功的保证。这里也从理论上启发了我们,舞剧与诗和音乐的综合,绝不是它们之间的机械的相加,而必须是有机地融合,是舞蹈、诗、音乐的三位一体,是三者的紧密结合与高度的完美的统一。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创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舞剧作品。

标签:;  ;  ;  ;  ;  ;  

舒乔舞剧创作的理论意义--以舞剧“青年祭祀”为视角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