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牙龈退缩论文_周晓霖,陈辉,王德亮,赵春阳

辽宁抚顺中心医院 辽宁抚顺 113000

摘要:目的:探讨牙龈退缩治疗中应用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牙龈退缩患者2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临床资料完整,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胶原基质组(13例)与结缔组织组(12例),胶原基质组接受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结缔组织组则接受自体结缔组织治疗,调查两组患者对疗效满意率与根面覆盖率,并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实施统计学处理。结果:胶原基质组满意率、根面覆盖率均明显高于结缔组织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厚度、临床附着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胶原基质组显著优于结缔组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退缩治疗中应用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值得借鉴。

关键词:牙龈退缩;胶原基质;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效果

牙龈退缩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率较高,会造成牙齿敏感、牙根暴露,对患者的美观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治疗牙龈退缩的金标准手术方案为冠向复位瓣与上皮下结缔组织联合移植术处理,从过去研究报道中看出可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1]。但是,这种处理方式需要从腭部切取上皮下结缔组织,即开放第二术区,这样不仅会增加手术难度,而且可能带来额外的损伤,为此临床逐渐采取一些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的材料来进行治疗[2]。我院借鉴相关文献与报道,将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应用在牙龈退缩患者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收治的25例患者对照研究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牙龈退缩患者2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临床资料完整,确诊满足牙龈退缩诊断标准[3],根面暴露2-3mm,牙龈探诊深度不超过4mm。此外,本次研究患者均无吸烟史,也无严重畸形或慢性系统疾病,牙龈有活力,牙齿无松动。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胶原基质组(13例)与结缔组织组(12例)。胶原基质组:男7例、女5例;年龄45.8±9.6岁(32-65岁);按照牙龈退缩Miller分级显示Ⅰ级7例、Ⅱ级6例。结缔组织组:男6例、女6例;年龄45.5±9.7岁(34-63岁);按照牙龈退缩Miller分级显示Ⅰ级5例、Ⅱ级7例。前述资料上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

1.2 方法

结缔组织组按照常规的皮下结缔组织治疗,而胶原基质组接受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拟选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术前对根面处理与修正,将根面充分刮治后采取脱细胞真皮基质和根面充分贴合。从牙唇假面和龈乳头顶部大约2mm左右作水平切口,同时从切口远中末端与近中末端作纵切口,实施锐性分离后制备半厚瓣,直到无阻力后复位到牙骨质界,将受植区根面彻底刮净,降低突度。然后实施冠向复位,促进移植的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尽量多的面积,之后实施缝合与固定,并用牙周塞治剂覆盖术区,加强术区伤口的保护,避免机械损伤。术后3周避免术区牙齿动作,每天可用0.2%氯己定含漱液漱口4次,减少术区肌肉牵拉与损伤。

1.3 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对疗效满意率与根面覆盖率,并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实施统计学处理。

1.4 评价标准

疗效满意标准为[4]:牙龈组织色泽粉红,质地紧密,和牙根面紧贴,和临牙龈缘连续。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20.0处理,疗效满意率与根面覆盖率用百分比%表示,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用均数()表示、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对疗效满意率与根面覆盖率情况比较

胶原基质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调查疗效满意率,显示全部满意,满意率高达100%,而结缔组织组则满意6例、不满意6例,满意率为50.00%,胶原基质组显著高于结缔组织组(P<0.05);胶原基质组组患者平均根面覆盖率达到95%左右,而结缔组织组约为8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厚度、临床附着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胶原基质组显著优于结缔组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 讨论

牙龈退缩属于常见牙科疾病,轻度患者无自觉症状,严重情况下会出现牙根敏感、食物嵌塞及根面龋等,极易并发牙周炎。研究指出50岁以上人群中基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发病的原因较多,比如刷牙方法不当、菌斑与牙石堆积、正畸治疗时牙齿移动、不良的咬合关系,以及年龄、吸烟、牙根过突、医源性因素等。牙龈退缩属于牙周病伴发症状,好发于牙龈缘,会造成根面的暴露,牙齿的敏感,以及附着龈的丧失等,对患者的美观造成严重影响。

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治疗本病属于比较常用的方案,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这种移植术有一定的效果,从16个位点开展手术治疗,根面的覆盖率较高,覆盖效果好,可促进牙本质敏感度下降。这种移植术中上皮下结缔组织为自体组织,能被机体有效的吸收,而且被周围的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张入,能形成均匀的色泽与质量及形态,成活率较高,可促进新组织稳定,对患者的美观也比较符合,后期修复与正畸治疗有促进作用。当前,这种移植术在根面覆盖手术中广泛开展起来,操作简单方便,预期效果良好,但需在上颚开辟供瓣区域,即开辟第二术区,增加了手术次数,术后疼痛显著,而且供区的组织有限,若患者腭部较薄,难以获取足够组织。自从1995年开始脱细胞真皮基质成功治疗烧伤患者以来,其作为软组织损伤与创面的良好充填修复材料,在临床多个学科中均广泛应用起来,而牙周疾病领域,这种材料可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牙龈退缩,在国外得到了证实,可避免供瓣区手术及其带来的不利,同时可对多部位牙龈退缩进行治疗,提供无限制的组织来源。此外,这种材料还能增强牙与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对牙槽嵴软硬组织缺损都有修复效果,并可消除牙龈表面的色素沉着[5]。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收治的25例牙龈退缩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胶原基质组(13例)与结缔组织组(12例),胶原基质组接受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结缔组织组则接受自体结缔组织治疗,结果显示胶原基质组满意率、根面覆盖率均明显高于结缔组织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龈厚度、临床附着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胶原基质组显著优于结缔组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脱细胞真皮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牙龈退缩是切实可行的。

综上所述,牙龈退缩治疗中应用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与根面覆盖效果,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牙龈厚度、牙周探诊深度、牙龈退缩高度及临床附着水平,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乔敏,马丹丹.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在牙周手术治疗牙龈退缩中的应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27(1):39-41.

[2]蒋颂瑶,程雯雯.上皮下结缔组织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3,16(28):207-208.

[3]赵静,李新月(综述),释栋(审校)等.上皮下结缔组织替代材料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应用[J].口腔疾病防治,2016,24(9):554-557.

[4]杨艳慧,杨力.牙龈退缩治疗中上皮下结缔组织的应用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53-54.

[5]刘迪,沈兰花,张瑞等.改良式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在治疗牙龈退缩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74-76.

论文作者:周晓霖,陈辉,王德亮,赵春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胶原基质替代上皮下结缔组织瓣治疗牙龈退缩论文_周晓霖,陈辉,王德亮,赵春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