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语渔业用语的汉译论文

哈萨克语渔业用语的汉译论文

哈萨克语渔业用语的汉译

阿衣木·努克什 伊犁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要: 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各类渔业用语以及在汉民族文化中对应的用语,从鱼种、捕鱼工具入手,使更多的学者和读者了解哈萨克语中的渔业用语。

关键词: 哈萨克语;渔业用语;双语翻译

哈萨克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族自古虽以畜牧业生产为主,但捕鱼业起初无疑是谋生手段之一,畜牧业农业得到大发展后渔业才渐渐转变为副业。本人在探索关于哈萨克语中的渔业词汇的过程中发现,在哈萨克语有很多渔业术语,值得我们的探讨和研究。研究这些渔业词汇的汉语翻译也是一份具有科学意义的研究工作。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本人想通过翻译、比较汉哈两种语言中的词汇,让更多感兴趣的人对哈萨克语渔业用语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一、哈萨克语鱼种及鱼的各个部位用语的收集与翻译

新疆河流、湖泊水质纯净,污染少,适宜生态养殖。新疆鱼多为冷水鱼,鱼病少,适应性强。近十年来,通过移殖池沼公鱼、大银鱼,利用高山湖泊养殖白鲑鱼类、虹鳟鱼类,形成新的渔业资源;通过人工繁殖与放流挽救濒危珍稀鱼类如扁吻鱼、裸腹鲟、银色弓鱼、新疆裸重唇鱼,增加鱼类的资源量。伊犁河现有鱼类32种、额尔齐斯河24种、乌伦古湖22种。目前研究统计,新疆现有鱼类资源100余种,其中土著鱼类5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二十多种,如:欧鲶、白斑狗鱼、哲罗鲑,裸腹鲟、银鲫、河鲈、高体雅罗鱼、哲罗鲑、细鳞鲑、裂腹鱼、江鳕、东方欧鳊、丁鱼岁、北极茴鱼、长颔白鲑(北鲑)等。其中,部分哈萨克族养殖、捕捞、食用的野生经济鱼类主要有:池沼公鱼、东方欧鳊、贝加尔雅罗鱼、河鲈、梭鲈、乌鳢、鲤鱼、鳙鱼、赤鲈、高白鲑、凹目白鲑、丁鲑、天山狗鱼等17种鱼类。

一段视频记录了他们刚到加州的生活。邹市明拎着一个巨大的训练包,深深的呼着气:“这是职业拳击的空气,我来了。”

哈萨克族生活的区域鱼的种类繁多,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哈萨克语名字,比如(以下鱼种叫法为哈萨克语的汉语音译):加因巴勒合、合孜勒巴勒合(梭罗鱼)、灭克尔叶、胡尔特哈巴勒合、乔尔泰鱼、塔班巴勒合、萨赞巴勒合、阿合查巴合、哈热阿巴勒合、阿拉波哈、阿勒腾巴勒合、衣特巴勒合、阿和哈衣然、楚木世巴勒合、推灭巴勒合、别克尔也、铁恩波勒巴勒合、之兰巴勒合、哈沙干萨热巴勒合、塔斯帕巴勒合、拉哈巴勒合、阔克塞尔克也巴勒合、阿拉哈那特等等,巴勒合(balїq)一词在哈萨克语中表示“鱼”。

813 Discuss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in medical imaging

2013年,松辽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贯彻落实水利部兴水惠民决策部署,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认真履行流域机构职责,加强与省区团结协作,在防汛抗旱、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依法治水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流域水利科学发展。

二、哈萨克语捕鱼过程用语

当需要出售、运货时,渔夫们需要好好晾鱼,晾鱼方法为:将新鲜的鱼去掉鳞片、内脏,之后用鱼用盐腌制,叠放在一起,直到鱼用盐完全被吸收。把腌制过的鱼晾在用苇子制成的简易房里,放在里面的鱼可以完全脱水风干。谚语有“鱼臭先臭头”的说法,要把需要腌制的鱼身上的所有的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鳍全部除掉。立即食用的鱼大多从鱼肚子剖开,腌制脱水即可。

哈萨克民族在久远的渔猎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语,有些捕鱼过程用语一直沿用至今。比如,捕鱼的场所有:楚灭克 (üšmek)、察布拉 (šabra)、乌衣那合 (oynaq)、哈暂(qazan)、武特克克(Øtkek)等,渔夫们会选这些地方撒网,在冰天雪地里捕鱼也别有一番滋味。再比如,渔夫分工名称有:岁面持 (süymenši)、那尔也勒持 (narelši)、奥持(awšї)等等。当满载而归时,渔民们会相互说‘aw maylandї’(意思是渔网满鱼)并进行庆祝。渔夫们有专门整理鱼的场所,称为“巴塔哈”(bataɣa),有专门出售鱼的地点,称为“塔尔特木”(tartїm)。

鱼的各个部位用语:(外 )腹鳍 (bawїr qanatї)、胸鳍(kewde qanatї)、臀鳍 (quyrїq qanatї)、背鳍 (arqa qanatї)尾鳍(quyrїq qanatї)、侧线 (büyir ʤelisi)、鳃盖 (ʤelbezek)。(内 ):鳃 (ʤelbezek)、动脉球 (ӕrterya šaršasї)、心室 (üʤrek qarїnšasї)、心房 (üʤrekše)、胆囊 (Øt qaltasї)、肠 (išek)、肝胰脏 (bawїr uyqї bezi)、肾脏 (büyrek)、脾脏 (kØkbawїr)、鳔 (torsїldaq)、卵巢 (analїq bez)、输卵管 (urїq ʤolї)、肛门(soƞ)、尿殖孔 (nesep ʤїnїs tesigi)。

三、哈萨克语捕鱼工具用语

哈萨克族从历史上到现在都有从事渔业的记载,也有相应的捕鱼工具。当代哈萨克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叶兰哈依甫·奥玛尔诺夫在自己的学术著作《哈萨克文化研究》中说:“古代哈萨克人曾经使用过三种鱼网,过滤器、大网、捕鱼袋。在考古文物中,有许多捕鱼的鱼钩、鱼叉和其他捕鱼器。”毋庸置疑,上述的捕鱼器,即过滤器、鱼钩、大网和捕鱼袋的结构后来都有了技术改进。大体来说,渔民的捕鱼工具主要有渔船和渔具两大类。

(一)渔船。捕鱼时的代步工具基本上都靠船,古时的哈萨克萨合部落用巨型动物的肚子制成的袋子吹起来,用作游泳工具和捕鱼附加工具。船也有不同种类,根据不同的渔具和不同的捕鱼方式,渔船主要分为篙网船、钩船亦称莲子船、划子三种。哈萨克族捕鱼用船有很多种,比如:把苇子晾干后并排放在一起捆绑形成的木筏、大畜皮制成的皮船、用木头制成的木船(包括独木舟),还有布克叶勒(船帮)、布勒德尔格也(小船)、波托勒克也等小船种类。

(二)渔具。哈萨克族早些年代的诗词中,记载过用草席子抓小鱼,因此,用草席子捕鱼是哈萨克族早些年代捕鱼的简易方式。根据哈萨克族老人和有关文化遗产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看,哈萨克族在历史上使用过以下捕鱼工具:获达(qoda)、萨尔合马(sarqїma)、斯

()()尔也(sere)、朱特帕(ʤutpa)、萨玛拉(samala)、阿巴合(abaq)、折勒木托尔 (ʤїlїm tor)、苏孜格 (süzgi)、苏孜也克 (süzeki)、岁面 (süymen)、克也尔灭 (kerme)、塔尔特木 (tartїm)、哈尔马合 (qarmaq)、奥 (aw)、托尔 (tor)、胡尔马 (qurma)、哈勒塔 (qalta)、产额什合 (šanїšqї)、阿合帕(aqpa)、奥萨尔(awsar)、哈扎(qaza)、那衣扎(nayza)、托孜阿合(tuzaq)以及其他工具。古时还有用柳条制成的叫“哈巴丹”(qabadan)的,用竹子以公羊角大小为标准编制而成的叫“获尔少哈扎(qoršaw qaza)”的,用竹子捆绑或编织而成的叫“哈马”的捕鱼工具。哈萨克族的捕鱼附加工具主要有:朱热阿马力(ʤoramal:用来拴鱼的绳子或柳条)、萨力马合(salmaq:晾鱼的木桩)、哈热阿沙合(qaršaq:用来固定渔网的绳子)、阿合塔亚乌(aqtayaw:用来把网里鱼捞上来的工具)、活汗(qoqan:在水里用来拴大鱼的绳子)、崇克(šüƞki在水里寻鱼的探鱼铲)。在制作捕鱼工具时主要采用苇子、芨芨草、柳条、木头、骨头、铝、铁等材料。

四、结语

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哈萨克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哈萨克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灿烂丰富的语言文化。哈萨克语言历史与流传至今的传统渔业文化相结合,出现了多彩斑斓的哈萨克语渔业用语。本文仅从哈萨克族对鱼种、捕鱼过程、捕鱼工具、等的使用入手,对哈萨克语渔业行业术语进行了简单的探析,由于学识、阅历、研究资料等的局限,还有许多哈萨克语渔业行业术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哈萨克族渔业用语,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涂苏别克.汉哈生物学词汇[M].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2]努尔别克·阿布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词典[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3]山东水产学院.捕鱼技术[M].农业出版社,1961.

[4]李士豪,屈若搴.中国渔业史[M].上海书店,1984.

标签:;  ;  ;  ;  

哈萨克语渔业用语的汉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