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方法和需要在浇筑时非常关注的裂缝问题和处理措施。结合笔者在项目上实习时的总结和理解,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关键词:大体积;裂缝;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亦是目前学者和工程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型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厚大,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水泥水化作用所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提升,由此产生的内部热量又不易导出,造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加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弹性模量小,致使混凝土开裂,影响工程质量。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绝大部分是采用泵送混凝土,避免了现场搅拌速度慢,跟不上的缺点。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得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第二次搅拌。在大体积的混凝土在浇筑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方法有三种:
整体分层浇筑,就是将整个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分成厚度不大的若干层,一次浇筑全面的一层,再回头浇筑上面一层,这样做容易形成水平施工缝,适合于厚度较大、面积不大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推移式连续浇筑,就是浇筑点不断往前移动,浇筑点前面的混凝土自然流淌成斜面,浇筑点后面的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适合于面积较大、厚度不大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斜面分层推移式浇筑,就是分成若干层浇筑,但是每一层都不完全浇筑到头,下一层浇筑一部分后,回头浇筑上一层,逐步形成阶梯形浇筑层次,这种适合于面积和厚度都比较大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大于400mm ,振捣时间15--30 秒,快插慢拔,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而且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以消除二层之间的接缝。为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提高抗裂性能,应采用二次振捣方法。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振捣,直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方法分为保湿法和保温法两种。保湿法是常见的养护方法,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养护初期,水泥水化作用进行较快。
2、养护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对于有抗渗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应提高一个档次,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四、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抗拉能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加以控制。而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造成:(1)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2)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3)温差引起的裂缝;(4)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5)荷载引起的裂缝;(6)非荷载原因(如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冻胀等因素)引起的裂缝。
五、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1、表面修补法
对于混凝土裂缝表面修补法中常用的方法有涂覆法,增加整体面 层,压抹环氧胶泥,表面缝合等。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出现数量较多的表面裂缝时,采用手工或机械喷涂方法,将修补材料涂抹到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起到表面封闭作用。涂膜厚度在0.3--2.5mm之间,厚度大者适应裂缝变化能力强。
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大 体积混凝土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或者是裂缝中有填充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用开v型槽,然后用填充法做填充处理。
3、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或者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 的大体积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等影响强度的可采取结构补强法。
4、灌浆法
这种方法的应用比较广泛,无论是细微裂缝还是大裂缝都可以用,而且处理效果也很好。
六、结语
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其性质、机理、预防及修补措施也各不相同,但只要在实地勘察、图纸设计、原料选择、施工工艺和养护措施各方面严把质量关,切实贯彻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就能有效地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裂缝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出版社,1997.
[2]陈志远,李启令.土木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谭维祖.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估与防治.混凝土,2001.
[4]鞠丽艳,张雄.混凝土裂缝防治的两种新方法.施工技术,2007.
论文作者:王添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体积论文; 表面论文; 厚度论文; 方法论文; 时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