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陈小芬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陈小芬

陈小芬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 从护理角度分析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并总结手术前后给予的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与指导80例80眼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实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术后体位指导及监督、术后眼压及疼痛的观察。结果:通过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术前及术后正确的护理及指导,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视网膜复位率为85%。结论:通过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全程、全面的、专业的护理服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5-0099-03

Retinal detachment in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nursing Chen Xiaofe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5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tinal detachment repairs the nursing caused by various complications, and giv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summarized. Methods Observation and guidance, 80 patients with 80 eyes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respectively in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body position nursing care, life care, postoperative body position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and observation of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pain. Results In retinal detachment repair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instruction correctly,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17%, the patients with retinal reposition rate was 85%.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retinal detachment repair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mplementation of full,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nursing care can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care for patients.

【Key words】Retinal detachment; Perioperative; Nursing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硅油或惰性气体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1] 。我科通过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对80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80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 21~76岁,术中填充膨胀性气体(C3F8)27眼,术中填充硅油53眼。右眼32眼,左眼48眼。术后随访6~19个月,80眼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视力提高40(50%),视力不变35(43.75%),5眼视力下降(6.25%)。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病人因视力障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及对疾病的不了解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患者入院后,首先要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积极与患者沟通,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术前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方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后、防治方法,并邀请手术成功患者向其言传身教,让患者和家属对治疗过程及预后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密切配合手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2.1.2体位护理 术前正确的体位对手术成功有一定帮助,对不同位置的视网膜脱离应采取不同体位[2]。如上方裂孔者采用去枕仰卧位,下方裂孔者采用半坐卧位或头高位,鼻侧与颞侧位裂孔者采用右侧或左侧卧位,目的使裂孔部位始终处于最低位,有利于视网膜下积液尽快吸收,防止视网膜脱离范围的继续扩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生活护理 患者需保持较长时间的固定体位,故应重视患者的体位护理及生活护理。术前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戒烟、戒酒,避免术中咳嗽影响手术进行。告知术后用力咳嗽、打喷嚏可引起眼内出血,引发高眼压,甚至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和复发视网膜脱离。

2.2 术后护理

2.2.1术后心理护理 病人由于担心手术效果、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术后伤口疼痛、眼痛、头疼等身体上的不适,都会使病人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的心理,护士应了解影响病人的不良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使病人情绪稳定。此外,术后对于持久取俯卧位的病人,往往使精神和体力都受到极大的消耗,而采用被动体位所造成的不适,极易使病人产生急躁易怒、烦躁不安的心理,手术后要求病人持续保持颜面部垂直向下的俯卧位2周~4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3]。应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术后如不能保持正确的卧位,可能造成气体或硅油进入前房引起眼压急剧升高,导致视力下降;对视网膜顶压作用下降,导致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4]。因此,保持正确的体位对视网膜成功复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很大的作用。

2.2.2体位护理 术后特定的体位,对于促使视网膜复位、保证手术成功、恢复视功能、减少并发症、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5]。术后体位要根据眼底情况和裂孔的位置以及眼内填充物来决定,原则上是使裂孔处于最高位。长时间的强迫体位使患者承受躯体和心理的痛苦, 造成心理压力,所以护士应根据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患者需采取头低俯卧位或坐着头低位时,需与地面保持水平,要求2周内严格控制好体位,每日保持不少于8小时。向患者演示正确的姿势,并向患者解释术后采取正确体位的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为使患者能够保持正确的体位,可酌情取头低俯卧位、坐着头低位交替变换姿势。但术后长时间俯卧位或坐着头低位易使患者出现四肢麻木和颈部不适,护士应教会家属每日给患者进行两次轻揉按摩,从而减轻患者的肌肉疲劳。同时术后眼睑肿胀与炎症反应、术后长时间俯卧位或坐着头低位形成了重力性血回流障碍有关,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局部抗炎滴眼,每日4~7次,减轻局部肿胀及不适。

2.2.3疼痛

2.2.3.1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 手术麻醉作用消失后短时间内发生疼痛。此种疼痛持续时间较短,程度也比较轻,予止痛药口服可缓解,在术后疼痛发生前预防性给止痛药亦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本组18例,术后疼痛服用氨酚羟考酮片后疼痛缓解。护理上做好术前术后的疾病宣教,做好心理护理。

2.2.3.2术后特殊体位引起的疼痛 对已行玻璃体内填充术患者,术后体位原则上应使视网膜裂孔处于最高位。应根据裂孔所在象限采取相应的体位,眼内注气术后的前5d,每天应保持特殊体位不少于8小时。由于长时间的脸朝下俯卧位可使病人头、胸、腹及四肢等部位感觉疼痛,且长久俯卧压迫眼眶,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又加重了眼部肿痛,如果体位采取不得当,也可引起疼痛。为了提高舒适程度,在坚持以使裂孔处于最高位为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告知病人可选择几种卧位交替进行。如晚间睡觉时采用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术眼,并保持呼吸平稳畅顺。白天采用俯卧位,在胸腹部放置软垫,额部、下颌部垫软托,使病人身体各部位与四周环境处在轻松合适的位置,达到最佳舒适状态。用餐时采用坐伏卧位,餐后在保持低头,不受震动的情况下适当缓慢活动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并帮助病人轻轻按摩肢体减轻神经受压症状,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2.2.3.3眼压升高引起的疼痛 玻璃体腔内注气或注硅油的目的是为了推压视网膜分离,展开已有皱褶形成的视网膜,以及封闭裂孔,术中注气量以注入眼压达25~28mmHg为判断标准。视网膜脱离眼内硅油填充术后,由于炎症反应加重、出血、瞳孔阻滞、硅油入前房等原因,可导致眼压升高。因此术后需要我们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等髙眼压症状[6],在观察过程中应与术后的一般反应作出鉴别诊断,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避免造成患者术后视网膜动脉阻塞引起的无光感及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高眼压的患者应控制眼压,防止眼压进一步升高,遵医嘱立即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醋甲唑胺口服,滴眼液滴眼,降眼压,呕吐患者予以胃复安肌内注射止吐。同时严密观察眼压变化,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指(趾)麻、尿路结石、心率减慢等。护理上应指导患者不可一次性饮水大于300ml,不可在黑暗的环境中停留过久,避免情绪激动等易引起眼压增高的因素。本组有8例出现眼压升高引起的疼痛,遵医嘱静脉滴注20%甘露醇及滴降眼压药物后疼痛减轻。

2.2.3.4反应性葡萄膜炎引起的疼痛 由于创伤或刺激,特别是冷凝、光凝、电凝后引起。硅油填充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6],一般2~3周消失,应向患者解释术后炎症反应的必然性,这种反应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遵医嘱给消炎止痛药口服、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J)滴眼、0.9%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3~5天后,疼痛好转。本组发生6例患者出现轻、中度疼痛,遵医嘱给予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J)滴眼后疼痛减轻。

2.2.4生活护理 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咳嗽。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以免导致出血、高眼压、切口愈合差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进流食,3d内给予易消化半流质饮食,3d后改普食。多吃水果、蔬菜及适量的猪肝、羊肝等,忌吸烟饮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增加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鼓励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避免过度用力大便以防视网膜再次脱离。

3.护理体会

视网膜脱离是以手术复位为主要治疗措施,由于术式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术前应积极与患者交流,共同商讨治疗方案,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术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体位的选择要根据裂孔部位及是否注气或注油而决定;根据术后疼痛的时间、性质做出相应的处理。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从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生活护理等方面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可以保证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焦虑情绪、恐惧心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俊.舒适护理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5):559.

[2] 林小红.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专科护理指导[J].全科护理,2009,7(32):2950-2951.

[3] 李立改. 额颏头架在玻璃体视网膜术后的临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2(02).

[4] 刘晓姣,易莲芳,甘晓平等.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气术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02)

[5] 林静仪,吴素虹,李卓琼. 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体位护理[J].现代医院,2008(07).

[6] 方素珍, 童素莲, 吴伟娟.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5): 2128-2139.

论文作者:陈小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

标签:;  ;  ;  ;  ;  ;  ;  ;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陈小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