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对净化装置的影响论文_张方涛

氨对净化装置的影响论文_张方涛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化工二分公司 山东聊城 2522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化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今的化工企业在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甲醇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因而这就促进了煤制化工企业的高度发展。在煤制液氨/甲醇的安全生产工艺中,净化装置是其主要的设备,液氨/甲醇只有被净化装置净化过后才能提升其质量和品质,进而才会被应用到有机化工产品的生产中,进而促进产品的质量提升。而在煤制液氨/甲醇生产工艺过程中,极易产生氨气体,它对净化装置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们若是不对其进行控制处理,将容易导致发生生产事故。基于此,本文会对氨对净化装置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有效的促进煤制液氨/甲醇质量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氨;净化装置;影响

近几年来,国家对于煤炭资源的应用率开始逐年的增长,尤其是在化工行业的产品生产中,急需煤制甲醇的加入。在煤制氨/甲醇联合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净化装置将原料气中酸性气体 H 2 S、CO、CO 2 等脱除,同时净化装置主要是由低温甲醇洗、低温液氮洗、硫回收三种技术组成,其中的硫回收技术还可以将脱除的 H 2 S 转换为硫磺。由于氨与甲醇都为极性分子,所以氨在甲醇中的溶解度非常高,且随着温度降低,氨的溶解度也随之增大,这就会是得氨在低温甲醇洗系统中很难被带出,长此以往下去,低温甲醇洗系统中氨的浓度会越来越高,进而影响到净化装置的正常运行。

1、氨的来源与影响

1.1 氨的来源

氨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作为主要气化原料的煤中含有氮元素,当其进入到气化炉内、变换金属催化剂上遇到氢气就会发生反应进而生成氨。而在安全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中,要求原料气中氨含量要小于 1ppmv,所以就需要运用净化装置,将其在洗涤塔中通过水洗脱除出去。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氨含量往往高出设计值,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为:

1)变换洗涤塔洗氨水加入量过少,不能将原料气中 NH 3 完全洗涤。2)变化洗涤塔所用脱盐水在调节 PH 值过程中加入过多的 NH 3,导致在洗涤塔内气提出氨,进入变换气中带入后系统。3)气化煤质原因,煤质中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导致出气化炉的粗煤气中氨含量超过设计值,在系统正常操作过程中氨不能被完全洗涤。4)洗涤塔塔盘故障、除沫器故障等设备方面原因。

1.2 氨对装置运行的影响

前文提到,氨在低温甲醇洗甲醇中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因低温甲醇洗循环甲醇吸收 H 2 S、CO、CO 2 等酸性气体,且循环甲醇中水含量一般在0.2 ~0.5%,故若无氨的存在,低温甲醇洗设备长期在酸性条件下会出现腐蚀加剧的情况,林德公司提出当贫甲醇氨含量低于 20 × 10-6,PH 控制在 8 ~10 的时候,能使低温甲醇洗设备腐蚀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甲醇中氨的存在也能降低低温甲醇洗甲醇/水分离塔 NaOH 加入量。但循环甲醇中氨含量上涨至一定程度时,就会对整个净化装置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对低温甲醇洗的影响

含氨循环甲醇在热再生塔底加热解析,甲醇蒸汽、CO 2、NH 3、H 2 S 混合气体进入热再生塔冷凝系统,其中大部分 NH 3 经过水冷器、H 2 S 馏分换热器、氨冷器降至 -35℃后复溶于甲醇中,经过分离罐送入 H 2 S 浓缩塔,造成系统氨含量重复累计上升。同时,一部分未溶解于甲醇中的氨与 CO 2、H 2 S 等在氨冷器列管内形成铵盐结晶,造成热再生塔冷凝系统压差增高,只能提高氨冷器出口温度至 35℃以上,使铵盐受热分解,但此举会造成大量甲醇蒸汽未冷凝回收,最终进入硫回收系统,造成后系统运行困难。同时,当氨含量升高时,循环甲醇中的 NH 3与酸性气体也易形成铵盐,在原料气洗涤塔塔顶解析有可能造成净化气中 H 2 S 不合格。

1.2.2 对液氮洗的影响

当低温甲醇洗出口氨含量过高时,氨将进入液氮洗系统。因分子筛出口仍有少部分 CO 2 存在(小于 2 × 10-6),在冷箱低温板式换热器内产生铵盐,造成冷箱内板换通道堵塞,换热器前后压差增大,影响设备安全运行、造成系统负荷下降,因铵盐需在 0℃ 以上才能逐步分解,故当换热器压差无法控制时只能停车复热处理,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对硫回收的影响

酸性气管线复热时,氨以及大量甲醇进入硫回收。克劳斯硫回收一般采用部分燃烧法进行H 2 S/SO 2 配比,燃烧炉炉膛温度一般在 750 ~850℃之间,而氨需要在 1200 ~ 1300℃ 才能完全分解,故未完全燃烧的 NH 3 与 H 2 S 在硫回收低温区域如换热器内形成硫铵,造成管道堵塞等恶劣后果。同时甲醇等烃内物质进入硫回收系统,因克劳斯硫回收工艺特性无法完全燃烧,产生炭黑等杂质,积存在催化剂床层表面及换热器列管内,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及废热锅炉的传热效能。另外,低甲热再生冷凝系统复热的过程中,酸性气组分发生较大的变换,对操作人员调整酸性气/空气配比造成极大的困难,调整不当可能造成后续锅炉、氨法脱硫装置运行工况波动。

2、实际运行案例

2.1 冷箱板换铵盐堵塞停车事故

2015 年 3 月 20 日,低温甲醇洗热再生塔冷凝系统压差逐渐升高,系统复热频繁(最高达到 1~2 天/次);4 月 9 日,液氮洗装置板换前后压差由 40kpa 逐渐开始上升;4 月 21 日,板换前后压差达到 400kpa,系统无法维持负荷,液氮洗停车复热处理;4 月 24 日,拆除原料气进冷箱第二道过滤器时发现大量白色结晶物质堵塞,该白色结晶物质在常温下自然分解,后经分析为铵盐(碳酸铵、碳酸氢铵)。利用中压氮气反吹冷箱板换,吹出大量含氨气体,冷箱整体吹扫复热至 0℃ 以上恢复开车后运行正常。

2015 年 5 月 25 日,系统大幅波动,热再生塔冷凝系统氨冷器复热频繁,气量稳定后冷箱板换压差由 45kpa 上涨至 78kpa;6 月 2 日分析热再生塔冷凝系统甲醇中氨含量在 1 × 10-2,将分离罐内含氨甲醇排至污甲醇地下槽,同时要求变换增加洗涤塔洗涤水量;6 月 5 日,板换压差上涨至280kpa,系统停车检修;6 月 6 日,分析冷箱原料气吹出气体,其中 NH 3:1.81%、CO 2:271 × 10-6,连续吹扫 16 小时后,分析气体中 NH 3 含量为 1 ×10-4,CO 为 3 ×10 -6,系统恢复开车后运行正常。后续停车检修时发现变换洗涤塔塔盘基本损坏,无法起到洗涤氨的作用,印证大量氨带入系统是造成液氮洗冷箱板换堵塞的原因。

2.2 硫回收液硫管道硫铵堵塞

2016 年 4 月 26 日,硫回收装置大修完毕开车,4 月 28 日因系统压差增大、液硫无法正常进入液硫槽,硫回收系统被迫停车。停车后检查发现一级硫冷凝器、二级硫冷凝器、硫分离器底部液硫管线堵塞,堵塞物为黄白相间固体,经过确认判定为硫铵、硫磺混合物,采取人工清理的方式,利用 5 天时间将硫回收系统内硫铵、硫磺混合物清理完毕,5 月 5 日恢复开车运行正常。查找相关数据发现,此次硫回收堵塞事故已有预警:4 月 23 日低温甲醇洗开车时发现热再生系统压差过大(>100kpa),操作人员打开防碳氨结晶管线复热,分析酸性气中 NH 3 为23000ppmv;

4 月 24 日从 H 2 S 气体分离罐底部将含氨(24000~30000ppmv)甲醇排至地下槽外送处理。上述数据表明硫回收酸性气中氨含量远远超过设计要求(<0ppmv),大量含氨酸性气进入硫回收系统,未完全燃烧的氨与 H 2 S、SO 2 等生成硫铵后积累在设备、管道低点,导致硫回收运行仅两天就出现压差增大、液硫无法正常回收的现象,最终导致系统停车检修。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重视氨在煤制甲醇生产中的含量和对净化装置的影响。因而在实际的煤制氨/甲醇安全生产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实时的监测或控制好净化装置中的氨含量,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防止净化装置被其腐蚀损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氨含量的良好控制也可以保证净化装置的正常运行,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进而促进煤制化工企业的高速发展,实现了提高社会经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紧急事故氯气净化系统的工程设计[J].周文高,周世伟.科技传播.2012(08)

[2]甲醇装置湿气资源的研究与利用[J].陈枭杰,张伟丽,邓涛,陶斯福,张彦明.石油石化节能.2013(08)

[3]綦江分厂天然气净化装置运行总结与问题探讨[J].邱斌,颜萍,李婷婷,王小强.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4(01)

论文作者:张方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氨对净化装置的影响论文_张方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