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上市与利率市场化改革_利率市场化论文

国债期货上市与利率市场化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债论文,期货论文,利率市场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有17年的历程。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顺利,金融市场稳定有序。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利率市场化与其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关配套制度等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都紧密相关。作为国际上历史悠久、运作成熟、使用广泛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国债期货对于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市场,推动建立健全基准利率曲线,提高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

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模式大体可分为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并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实行了渐进式改革模式。目前,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基本放开,本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在持续进行,央行对本币业务实行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和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

2012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呈加速迹象。2012年6月及7月,央行两次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了利率浮动区间,调高了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并两次调低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

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成为金融市场改革的重点工作。2012年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2013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近期重要会议和工作的热点问题。

国债期货上市交易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一个逐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进而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不断优化的过程。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需要解决两个基础性问题。一是如何定价?即利率逐步走向市场化后,定价基准如何确定。二是如何避险?即利率市场化后,如何管理利率波动风险。国债期货上市交易有助于推动建立健全基准利率曲线,有效管理利率波动风险,从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国债期货有助于推动建立健全基准利率曲线

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协议存款利率和外币存贷款利率都已由市场确定,只对本币的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有一定限制。因此,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关键就是要寻找能够作为存款定价和贷款定价依据的基准。从金融体系成熟国家的经验来看,就是要形成市场公认的基准利率曲线。

国债期货具有产品标准、报价连续、集中交易、公开透明等特点,能够准确反映市场预期,对现货市场价格进行再发现、再定价、再校正,并通过期现套利机制,提高债券市场定价效率,助推国债市场构建一条市场公认、期限完整的基准收益率曲线,为各类资产提供定价基准。

首先,期现套利功能可以吸引套利者和新资金进入市场,增强现货市场的流动性,缩小债券的买卖价差,提高债券市场定价效率。例如,在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刚上市时,新发行国债的买卖价差是1/4点,但两年后国债的买卖价差降至1/32点,比之前缩窄了8倍。

其次,国债期货是一个横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的衍生产品,期现套利者通过国债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的套利操作,有利于实现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空间上的联通,消除同一券种在两个国债现货市场上的定价差异,使债券市场形成合理的市场化基准利率。

最后,国债期货市场的出现,不是简单地增加了一个市场,而是提供了基础性的交易产品和交易机制,促进了产品创新,使得原有国债市场的内涵和范围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产生了显著的期货和现货市场的长期协同效应,提高了金融市场深度和吸纳能力,扩大了信息含量,提高了债券市场的信息效率和定价效率。

(二)国债期货可以有效管理日益显著的利率风险

从完成利率市场化国家的实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导致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和剧烈。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由于正处于金融改革和经济转型期,正面临更为突出和复杂的利率风险。近年来,我国国债收益率年均波动幅度与英美市场相近,高于日本市场(见图1)。

图1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幅度的国际比较(单位:%)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与此同时,我国债券现货市场规模巨大,流动性水平不断提高,处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机构亟须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截至2013年6月30日,我国债券存量约为28万亿元,其中国债存量突破8万亿元。以国债市场为例,如果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国债市值将损失约4000亿元,而整个债券市场面临的风险更大。

通过国债期货上市交易,债券持有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对利率风险头寸进行调整,将这些风险分散给那些具有真正承担能力和承担意愿的投资者,有效控制利率风险。国际经验表明,国债期货是全球使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之一,能够满足各类金融机构的避险需求,可以有效管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为市场提供低成本的风险管理工具。

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为国债期货的推出提供了条件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债期货的推出并不要求一个国家必须已达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只要国债现货发行和交易市场实现利率市场化,并且国债现货市场在规模和流动性方面达到一定程度,就满足推出国债期货交易的要求。下面,我们通过对美国、日本等已成功推出国债期货的国家的比较来作一分析。

(一)国债期货可以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推出

通过对比美国、英国等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完成时间和国债期货的推出时点(见表1)可以发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是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才开始了国债期货交易,而美国和日本则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推出了国债期货。其中,美国是世界上首个推出国债期货的国家,于1976年推出90天期国库券期货交易,1年后推出长期国债期货交易,而直到1986年才实现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日本于1985年推出国债期货,而直到1994年才实现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因此,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债期货可以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推出。

(二)国债发行和交易利率市场化是国债期货推出的制度前提

国债期货作为基础的利率类衍生产品,与利率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利率市场化涉及到货币市场利率、国债市场利率、存贷款利率等一系列利率的市场化。通过分析美国和日本国债期货推出的经验可以发现,国债发行和交易利率实现市场化,是其推出的制度前提。

美国短期国债从1929年起实现拍卖发行,中长期国债从1974年起按照收益率进行拍卖发行,而且这一发行方式在此后数年内成为中长期国债发行的唯一方式。按收益率拍卖的方式使得财政部不需在拍卖之前设定票面利率,从而保证新发行国债的票面利率能充分反映发行期内债券市场真实的供求状况。此外,美国国债自1970年起可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可见,在1976年国债期货推出时,美国已经实现了国债发行和交易利率的市场化。

日本于1977年放开国债二级市场交易,大量的国债进入流通市场,形成了反映市场供求的国债流通利率,此后于1978年开始以拍卖方式来发行国债,国债的发行利率开始市场化。1984年,在日本取消对金融机构办理国债业务的禁令之后,10年期国债成为最为活跃的国债品种。因此,日本在1985年开展国债期货交易时,虽然未达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但国债现货的发行和交易利率已经实现了市场化。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已满足国债期货推出的制度前提

债券市场是我国较早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市场。早在1997年6月,随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正式启动,我国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利率,实现了我国国债交易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此后,随着1999年9月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市场化招标发行,我国国债发行市场利率也实现了市场化。目前,我国国债发行和交易市场已经完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国债交易市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收益率曲线。因此,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已满足推出国债期货的制度前提。

此外,我国国债现货规模充足,流动性水平不断提高;财政部国债定期滚动发行制度日益成熟;期货市场法律法规及监管协作机制日益完善;银行间市场已经推出多种利率衍生品,为交易所国债期货上市交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我国适时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已经具备。

标签:;  ;  ;  ;  ;  ;  ;  ;  

国债期货上市与利率市场化改革_利率市场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