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论文_熊青平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论文_熊青平

摘要:生物学科具有自己学术优势,并提供了在高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手段。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知识和生物工程技术被应用到农业、医学、环境、国防以及人们的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提升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并产生消极作用,例如物种基因的灭绝。因此,在生物课程研究过程中引入道德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敬畏自然具有现实意义。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德育活动的发展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指导方针,而且对学生未来生活、生涯规划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法;教学策略

前言:德育通过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水平,发展道德信念和意愿以及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将德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育中具有以下积极意义:首先,我们可以改变教师过分重视分数的观念,这有助于促进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其次,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所有发展,这有助于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最后,教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其生物核心素养技能。简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师被赋予的时代意义更深了,在研究方面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育中渗透德育已变得非常迫切。

一、贯穿生命教育,奠定德育教育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和持续发展,社会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高中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负能量的影响。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珍惜自己的生活,经常进出网吧和游戏厅,甚至去酒吧和其他娱乐场所为时过早。鉴于学生的变化,中学生物学教师需要巩固学科的特征,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并逐步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意识到生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并充分利用生活。为学生提供了每一次机会,使他们能够铭记,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活,以促进德育的有效发展。例如,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教学内容中,联系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积极探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不仅涉及生命观念,还涉及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鼓励他们更加关心和照顾父母,关爱老人,深刻理解人生的价值。学会理性思考培养辩证思维的观点,学会担当、拥有用所学知识造福人类的态度。讲到病毒、微生物、生物引种等内容时,组织学生收集讨论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生物对人类的危害,水葫芦、紫茎泽兰如何影响生态平衡,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敬畏自然。

二、开展爱国教育,拓宽德育教育途径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古老大国。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长期以来的精神支持,也是民族信心的强大动力。在教育中,特别是在高中生物学教育中,传承和发展爱国主义至关重要。在真正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互联网收集一些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和资料向学生进行渗透。为了促进学生“生命”和“灵魂”的升华,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净化心灵、养育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当与学生分享我国在生物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更多信息,并使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作物育种成果,通过“种子太空旅行”科学研究的开展,培育出了品质好、产量高、抗病力强的粮食和蔬菜品种,这些都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屠呦呦通过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利用好教材分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解决了全人类的温饱问题”。我国的免疫保健医学也在迅速发展,大量医用药物的生产、人工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的成功研究。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和总结,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国家的力量,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实施求实教育,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需要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同时,它要求科学态度从事实中寻求真理。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为德育培养素材,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积极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灵活渗透学生学习中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切实认识科学的重要性。分析和研究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寻找力量的源泉,体验生物科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曲折和艰辛,使学生有较强的探究热情,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融入学习生物知识更愿意接受新知识,专心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与毅力,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与恒心。如教材中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等无不通过众多国家、大量科学家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探索而得出。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的时候,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作为重点。例如,在《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和条件促成了孟德尔的成功?然后,在分析文本时,学生发现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遇到了困难。关键原因是他对科学充满热情,并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同理心,发展对科学的敬畏感,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受到启发,增强责任感,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总之,德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需要教师的重视和指导。道德教育有很多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创新,以开发出更多将生物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策略,并促进学生更全面,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必须精通思维,创造力和勤奋精神,探索教育中隐藏的道德要素,找到道德与生物教育的最佳结合,并进行道德教育以教授学生德育知识。将德育渗透到生物学教育中,不仅可以增进生物学的知识和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发展,实现学生德育和智力教育的良好收获目标。

参考文献:

[1]龚军辉.在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9):45-48.

[5]蓝芳丽,谭晓明.浅谈生物课对分课堂中德育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中学生物教学,2018(22):29.

[6]蒋先梅,章春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29):58-61.

作者简介:熊青平,四川省大英中学,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生物学会会员。

论文作者:熊青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论文_熊青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