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王亚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王亚君

1 杭州市萧山区靖江第三小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2 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

摘要:我国倡导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理论知识、技能方面,更要求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更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引导小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但教师在引导学生过程中,应充分学生发展特点。本文从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几个原则以及几种教学手段分析,以期给其他教育者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阅读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思想的塑造,价值观的养成至关重要。小学是社会的一个微缩影,一方面让小学生开始认识社会,了解外界。另一方面,学校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引导小学生的思想、心理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是帮助小学生识字的开端,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途径,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语文的特点是兼具教育性与思想性,在语文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创新的形式,既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又促进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一举两得。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1因材施教的原则

小写教育绵延性较长,有年龄较小的低年级,还有一些高年级的,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小学生。加之,就算同龄的小学生也存在个体差异,不能千篇一律的采取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容易达到引导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本班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尊重个体成长差异,再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创新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方能达到效果。

1.2循序渐进的原则

小学生无论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价值观的培养,都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引导。心里健康的渗透,更是一个缓慢的方式,不仅靠教师课堂的教育,也要靠言传身教。小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身心状态也不一样。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只具备基本的对错意识,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阅读能力较差,对语文课本的领悟能力较差,基本需要引导。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读懂课本,体会阅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基本养成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不需要教师全程引导,只需要在适当时候给予一些指导。因而,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要采取合适的引导方法,循序渐进,保证教学效果。

1.3尊重主体的原则

在小学的教学中,目前还是采用教师为主体的教课方式,基本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掌控着教学进度,小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状态,学习兴趣不浓。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一方面是尊重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状况,从实际对知识的掌握出发,制定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变成千篇一律的没有个性发展的人,而是充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以及想法,并给予充分尊重。

二、在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小学生自身的问题

小学生处于一个心理健康发展、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大部分事情的判断没有一个标准,因此自主性较差。另外,小学刚开始系统的学习语文,阅读能力较差。在语文课本中渗入心理健康的教育,小学主观能动性不强,自身不能很好的去阅读、理解,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2.2教师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改,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改善,方法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仍存在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不够了解,缺乏对心理健康内容的渗透能力,只能采取单一、填鸭式方式,将教学内容传输给学生。不善于利用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优势,以生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要求,且心理健康的渗透不够,不能达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3.1 研究课本,挖掘可用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一些蕴含哲理的小故事,在小故事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课本过程中,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小学课本《孔融让梨》,读完课本之后,让学生学会与文章中的人物沟通交流,如果自己是孔融会怎么做。这篇课文尤其契合如今的时代主题,如今小学生出生在一个物质优渥的环境里,大部分家长的溺爱让小学生失去了很多优秀的传统习惯。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小学生明白,谦让是美德。通过阅读的渗透,让小学生重拾传统文化,并养成谦让的品德。再比如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小学生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跑的很快的兔子却输掉了比赛,而跑的很慢的乌龟却取得了最终胜利。让他们了解谦虚、坚持不懈的优秀品德。而在《落花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分别扮演花生与苹果,并创新的采取辩论赛的方式,学生与老师集体讨论课文内容,在讨论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如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懂得扬长避短。

3.2 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特点,教学手段。方法一定要及时创新。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却容易被一些有兴趣的事物吸引,因此教师要采取创新的手段,例如情景教学法。另一方面,小学生学习很容易受挫,遇到一些挫折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例如在课文《狼和小羊》中,小羊的彬彬有礼,却没有换来狼的礼貌相待。狼一直在找小羊的麻烦,并最后扑向了小羊。但是课文的结局是开放性的,这是一个创新,教师可以借此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如果自己是这只小羊,遇到狼的时候又会怎么做。继续彬彬有礼还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这篇课文影射了一定的现实,会有一些坏人利用小孩的童心行骗。如果在现实社会中遇见“狼”,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这是一篇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很好的范文。通过情境模仿,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兴趣,并从中学到知识。最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一些现实社会中能用到的防身技巧,遇到坏人是不是一直彬彬有礼,等待“被吃”,还是应该采取措施,与“狼”斗智斗勇?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话剧的方式演练出来。

3.3 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学会关爱

小学课本的编写都是经过教学者反复斟酌精选出来的,课文优美,朗朗上口,能够陶冶学生情操,非常适合朗读教学。例如在教材《我不能失信》,学生通过朗读,其揣度小小主人公宋庆龄的心理变化,从一开始很想去伯伯家看鸽子,到想起来约了自己的朋友编花篮的思想导线。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诱惑,让小学生可能不遵守诺言,然而小主人公宋庆龄给了榜样的力量,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遵守诺言,不能失信于人。小学课文《掌声》的阅读,体会身患残疾、自卑的小女孩小英的心理变化,设身处地的理解小英为什么得到掌声以后有心理变化。体会到给别人鼓励带给别人的快乐。从这篇课文能够学习到关心与尊重别人的优秀品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优秀的自然段,去认真揣摩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学习课文中小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3.4 在实践活动中不断领悟

小学生大脑处于一种十分活跃的状态,通过阅读学到的知识能力强,但若不能转化成实际运用,很容易就忘记。所以,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抓住一切机会,教会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领悟阅读所带给他们的小哲理,并将书本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践问题。“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应同样重要。例如,在讲完雷锋的故事之后,应该顺带着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学生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比自己小的小朋友过马路,不随手扔垃圾,多多团结同学等,在阅读中融入生活,让学生们理解起来更简单。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小学生们去公园等公共场所捡垃圾,帮助环卫工人,或去敬老院献爱心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领悟助人为乐的本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非常创新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有一个更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如今,我们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对其学习能了有标准,更需要一个德、智共同发展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爱年. 乐学·体验·领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 新课程学习(上), New Courses’Study, 2015(02)

[2]李长银. 找准渗透点,捕捉契机,有效阅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J]. 新教育, New Education,2016(11)

论文作者:王亚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王亚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