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河南戏曲繁荣河南戏曲_戏剧论文

振兴河南戏曲繁荣河南戏曲_戏剧论文

振兴豫剧繁荣河南豫剧事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豫剧论文,河南论文,繁荣论文,事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省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实施经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好时机,我省豫剧艺术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省委六届三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九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河南‘戏曲之乡’的优势,积极推进豫剧改革和创新,繁荣豫剧”,并“以振兴豫剧为突破口,促进曲剧、越调等艺术门类的发展”。最近,为了推动豫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根据省委意见,建立了省振兴豫剧指导委员会。

豫剧是河南的“乡土之音”,河南是豫剧艺术的发祥地。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象征,豫剧以其众多的剧目、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独有的艺术品格和美学特征,在中华民族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如果从清代乾隆年间算起,豫剧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豫剧艺术从“梆罗卷”、“靠山吼”的混沌状态中逐渐分离出来,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四大地域流派。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中期,豫剧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它完成了由以生净角为主到旦角为主的过渡,并涌现出了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一大批杰出的女演员;知识分子樊粹庭、王镇南等加入到戏剧队伍中,极大地推动了豫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美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是豫剧艺术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豫剧艺术沿着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大规模的戏曲改革,推出了《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一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豫剧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杨兰春创作的《朝阳沟》等剧目,为戏曲艺术表现现代生活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豫剧艺术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豫剧艺术家创作演出了《唐知县审诰命》、《倒霉大叔的婚事》、《风流才子》、《能人百不成》、《红果红了》等优秀剧目。可以说,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省豫剧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开创豫剧艺术的振兴之路,极大地促进了我省豫剧事业的发展。豫剧与京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剧种”。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豫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也同其它戏剧艺术一样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困难。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审美需求的多样化,拉大了豫剧艺术与当代观众之间的距离;影视、歌舞等艺术的发展,也冲击着戏曲事业;青年豫剧编、导、演人才的缺乏,更是极大地制约着豫剧艺术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围绕豫剧美不美,豫剧的前途,豫剧能不能继续赢得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等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其中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有人说豫剧是“夕阳艺术”;有人说豫剧“永远不会灭亡”;有人说豫剧会“自然复苏”。

豫剧界的这场争论发人深思。我们认为,在豫剧的发展走向上,我们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文化虚无主义要不得,文化保守主义也要不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振兴豫剧,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豫剧应当振兴,豫剧能够振兴。

振兴豫剧,是“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六次文代会和五次作代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告诫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传统和巨大生命力、创造力的伟大民族,如果不深深地植根于自己的土地,从自己人民的需要出发,坚持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在文化艺术领域丧失独立性,最终就会成为外国特别是西方文化的附庸,这是非常危险的”。豫剧艺术是我们的先辈留传给我们的宝贵艺术财产,能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发展、振兴,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如果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对民族艺术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采取文化虚无主义的态度,任其自生自灭,等于是对自己生命的自由主义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豫剧作为一种民族艺术形式,在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方面,在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护豫剧,扶植豫剧,振兴豫剧,把振兴豫剧作为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振兴豫剧,完全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我们认为,任何传统,都会有变化,也都有连续性。割掉这种变化和连续性,是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比如,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可以说文体越来越解放,限制越来越少。但宋词是在唐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曲又是在宋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清小说,像《三国演义》、《红楼梦》都吸收了不少上述艺术样式的精华,对诗、词、曲既有否定,也有综合,并通过综合,肯定、继承了诗、词、曲的优长之处。戏剧包括豫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把文学、歌舞、表演、音乐等有机融合,是艺术门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近200年是中国社会变迁最大的200年,人们审美趣味的变迁也非常大,然而豫剧经受住了这种巨大的变迁并一直发展下来。在影视剧、流行歌曲、卡拉OK、CD、VCD等艺术手段成为文化主潮的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丧失对豫剧发展的自信心,认为豫剧的程式化、含蓄、浪漫等就是一种落后因素呢?一些同志认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更要求艺术的娱乐性。与之相应,艺术上出现的变化当然是暴露增多,含蓄减少,程式上更加自由。他们由此得出结论说:现代人的需求变化了,戏剧艺术包括豫剧不再适应时代需要了,不再适应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了。然而,艺术表现上的暴露、艺术节奏上的快捷、艺术形式上的写实与艺术表现上的含蓄、艺术节奏上的舒缓、艺术形式上的抽象之间并无高下之分、好坏之分、优劣之分。事实上,抽象与抒情、浪漫与写实、自由与程式、暴露与含蓄之间的关系既可以各有倚重,也可以互补共存。就暴露而言,和影视艺术的暴露相比,豫剧艺术比较含蓄。但和影视艺术相比,豫剧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戏剧的脸谱化、舞台空间有限虽然对它是一种约束,但同时它的高度抽象却决定了它的典型化程度和浪漫主义要比影视艺术高得多。一般来说,高度的现实主义也必须有高度的抽象、高度的浪漫来保证。在影视艺术界,“现实主义”发展得特别充分,因此,它接近生活并易于以自己的直观性赢得观众。戏剧,包括豫剧就不同了。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的东西,必须经过加工,必须经过抽象,具有较高的典型性,这是影视艺术比不了的。因此,把豫剧同这些新的艺术样式相对抗,认为二者之间具有根本性的矛盾,并主张扔掉豫剧,否认传统的做法,是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就矛盾本身而言,有些是对抗性矛盾,有些则是非对抗性矛盾。豫剧同流行歌曲、影视剧这些艺术门类之间根本不存在对抗性矛盾。至于CD、VCD等则是技术手段,是各种艺术形式的载体,它与艺术形式更是两种类型的问题,不能构成矛盾。因此,我们不能在艺术形式上走“彻底革命”的道路;不能因为有了影视剧、卡拉OK、流行歌曲等就扔掉豫剧。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任何理论根据,也是不负责任的。同时,振兴豫剧,不仅不是墨守成规,而恰恰是遵循了艺术规律。所以,认为豫剧艺术形式落后了、陈旧了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我们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跟着潮流走,忽视豫剧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合理性。

同时,就艺术的容量而言,豫剧本身的可塑性也很大。豫剧具有节奏进展慢、程式化程度高的特点,但豫剧本身并不是只有一种面貌。事实上,豫剧中间也有快节奏。而且,在几百年发展史中,豫剧是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豫剧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它不仅在内容上能够适应当代生活的变化,例如河南的“现代戏”就以对现代生活、现代观念、现代人的表现在全国闻名,而且在形式上也因与高技术的结合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西方一位学者说过:“在当代,艺术作为审美体验的一个结构性活动,总是同人的活动及其技术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形式的生命力与它对生产、生活的表达能力紧密相关。和西方当代追求感官刺激的现代影视艺术相比,豫剧生产属于低成本的制作,但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和艺术生命力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事实上,现代豫剧不仅引进了现代声光技术,而且还吸收了现代文学中的意识流、荒诞、变形,现代美术中的描象、写意,现代影视制作中的“蒙太奇”、特写等艺术技巧。用新形式装载豫剧,如制作豫剧VCD光盘等,更使豫剧具有了在文化市场上重新崛起的巨大潜能。

振兴豫剧,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认为,作为审美主体,人们喜欢卡拉OK、音乐电视、影视剧等现代艺术样式,但并没有理由说人们就不喜欢豫剧,也并不是说人们就不需要豫剧。事实上,即使是现在,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卡拉OK、音乐电视、影视剧,喜爱豫剧的仍大有人在。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可变性。就多样性而言,人的审美需求有的喜欢快节奏的艺术,有的喜欢慢节奏的艺术;有的喜欢内容表现上的暴露,有的喜欢内容表现上的含蓄;有的喜欢艺术情感的高亢、激昂,有的喜欢艺术情感的委婉、哀怨。就审美需求的可变性而言,一个人一生的爱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个时期喜爱的艺术不等于始终喜爱。这种变化表现在年龄上,一般说来,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更喜爱浪漫主义的作品;中老年时期,则比较喜爱现实主义的作品。从艺术门类方面讲,这种变化表现为青年人可能喜欢快节奏的艺术,喜欢内容表现上暴露,喜欢程式上自由的艺术样式;老年人就可能更喜欢慢节奏的艺术,更喜欢艺术情感上的含蓄,更喜欢程式化的艺术样式。人的审美需求的上述多样性和可变性表明,人的审美需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个人只要长时间地接触某一艺术门类,耳闻眼睹,就可能比较容易产生对这一艺术式样的兴趣。根据这种可塑性,我们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又要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因此,我们坚持振兴豫剧,就是坚持对群众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培养。在这个意义上,普及豫剧基础知识,培养青年观众对豫剧的兴趣,同样是我们振兴豫剧的一个重要内容。

坚持振兴豫剧,必须推进豫剧改革。我们一定要在继承豫剧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豫剧的创新,在改革中振兴,在振兴中改革。戏剧艺术包括豫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我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鼓舞人民、教育人民、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样式。因此,振兴豫剧,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今后,我省豫剧艺术发展的总体方向是要面向当代生活,积极吸收影视剧、流行歌曲在反映当代生活方面的长处,进一步加强典型化和浪漫性,并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争取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低投入高水平”的豫剧发展新路子。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振兴豫剧,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领导,是振兴豫剧事业的重要保证。豫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戏剧艺术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地方的文化艺术水准的高低。各级领导,尤其是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对豫剧事业的关心重视程度,是豫剧能否振兴的关键所在。我省各级领导,特别是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在素有“戏曲之乡”之称的河南工作,不管你本人懂不懂豫剧,喜欢不喜欢豫剧,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喜欢,你就不能不抓豫剧。我们认为,看一个地方的领导对豫剧是否关心、重视,主要标志是看他对豫剧创作、机构、经费是否做到了“三落实”,看他是否努力为豫剧艺术创作者、表演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存发展条件,营造一个有利于出人、出戏、出精品的“气候”和机制。我们希望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有关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规定,逐步增加对包括豫剧在内的宣传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切实解决目前宣传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为振兴豫剧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同时,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资助的形式,尽快设立振兴豫剧基金,增强豫剧艺术发展的后劲。

二、加强剧目建设,出好戏、出精品。优秀剧目的创作是剧团生存发展的基础,体现一个剧团编、导、演、音乐、舞美等各个部门的整体水平,因而是豫剧繁荣的主要标志。从《花木兰》到《穆桂英挂帅》,从《朝阳沟》到《红果红了》,好剧目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戏曲艺术人才,而且也使豫剧艺术名扬四方,彪炳史册。因此,要振兴豫剧艺术,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创作出优秀剧目,拿出好戏给人看。当前,富有时代气息、雅俗共赏、久演不衰的豫剧精品仍然不多。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继续组织剧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生活和艺术的海洋里汲取创作的素材和激情。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有计划地组织重点豫剧作品的生产,努力创作出一批富有鲜明的中原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的优秀豫剧作品,带动戏剧事业的全面繁荣。为了使豫剧艺术的发展适应时代潮流,今后一个时期在剧目生产上我们要在继续重视农村题材创作的同时,重视现代工商题材、都市生活题材的创作,并发挥河南在“现代戏”创作方面的优势,着力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讴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业绩,塑造社会主义的新人形象,捕捉和把握时代的本质和主流。同时要高度重视对豫剧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改编,把继承挖掘豫剧艺术遗产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抓好,抓紧从健在的老艺术家手中抢救“活”的优秀传统剧目。

三、推进豫剧艺术改革,走创新发展之路。豫剧的发展史,就是豫剧艺术不断提高创新的历史。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和观众的审美需求,豫剧更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保持豫剧特征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使它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豫剧艺术的改革,要重视拓展表现生活内容、扩大题材领域方面的革新,也要重视在舞台艺术表现形式,诸如表演程式、音乐唱腔和舞美灯光等方面的创新。豫剧艺术改革必须遵循贴近时代、贴近群众、保持剧种特色这三条原则。豫剧姓“豫”,豫剧的改革也必须坚持豫剧的艺术个性,继承豫剧艺术的优秀传统,对于那些借口豫剧革新实际违背艺术规律的做法,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四、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人才。戏曲是以人为载体的舞台艺术,人才荟萃是豫剧繁荣的重要标志,建设队伍是振兴豫剧的关键所在。豫剧艺术发展史表明,作为综合性表演艺术的豫剧,它的几次艺术发展高峰都与编创和表演方面的杰出人才、大师级人才的出现密切相关。哪一个时期有优秀杰出的人才群体出现,哪一个时期的豫剧就发展、兴旺。振兴豫剧事业,一定要加强豫剧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加强艺德教育。

针对豫剧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各级主管部门必须把加强豫剧队伍建设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要重视和加强编剧、导演、表演、音乐唱腔设计和舞美、灯光等高级人才的培养,要办好戏曲艺术学校,建立从少儿班到戏校再到豫剧团的一条龙培养体系。要大力发展艺术教育事业,充分发挥现有大中专艺术学校的作用,抓紧筹建河南艺术学院。同时,还要采取培训、进修、拜师、观摩、交流等各种形式,加快培养各类急需的豫剧艺术人才。要制定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划,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落实,建设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成龙配套的豫剧艺术优秀人才群体。

五、培养新的观众,发展业余豫剧队伍。观众是豫剧生存发展的基础,培养新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是振兴豫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组织豫剧团定期到大学、中学演出,要争取豫剧进学校进课堂,并在全省戏曲学校、艺术学校的课程设置上突出豫剧,普及豫剧的基本知识。要积极组织剧团上山下乡,为农民群众送戏,使豫剧艺术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生活的沃土之中,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对豫剧的兴趣。要爱护和发展群众业余剧团,支持和鼓励民间兴办业余豫剧团队,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城乡业余豫剧活动,举办业余豫剧票友大赛。我们相信,豫剧观众队伍越发展、越红火,振兴豫剧的基础就越牢固。

六、加强对豫剧的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创造振兴豫剧的舆论氛围。目前,我们对豫剧艺术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研究人员十分缺乏,对豫剧的评论宣传工作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面对这种理论“缺失”、有价值的评论“缺席”的情况,我们要有计划地举办高层次的豫剧研修班,培养高水平的艺术理论人才。要加强豫剧艺术基础理论建设,科学地总结豫剧艺术表演体系,并加强对豫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深层次艺术问题的研究,鼓励和支持豫剧艺术生产、艺术革新、演出机制方面的应用理论研究。要充分发挥各大报刊的传媒导向和评介作用,倡导实事求是的评论风气。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宣传、介绍豫剧。

繁荣豫剧,是全省人民的热切希望,也是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从事豫剧艺术专业人员的最大心愿。振兴豫剧这个工作,做与不做不大一样,认真做与一般做大不一样。我省豫剧界的同仁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全面繁荣我省的预剧事业。当然,繁荣豫剧,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振兴豫剧,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希望全社会的有识之士携起手来,为振兴豫剧、繁荣发展我省的豫剧事业而共同努力,并以此推动我省的曲剧、越调、京剧、歌舞等艺术门类的全面繁荣。

标签:;  ;  ;  

振兴河南戏曲繁荣河南戏曲_戏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