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网线路跳闸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_宋博科

关于配网线路跳闸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_宋博科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在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线路故障是常见的一种缺陷,面对各种异常的状态,发生故障跳闸是常见的问题,本文针对配网线路跳闸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关的方案进行解决。

关键词:配网线路;跳闸;故障

1、10kV线路跳闸类型概述

国内10kV配网系统基本采用两段式保护,即以速断保护作为主保护,过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10kV线路跳闸是因为线路发生速断或过流情况,导致上级变电站的10kV馈线柜断路器动作,使整条10kV线路断电,由于配网线路多且网构复杂,使得故障也比较多。

2、跳闸原因分析

2.1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故障

自然灾害极容易造成线路的跳闸,比如在雷雨季节之时容易导致用户设备和配电设备损坏,有研究表明,由于雷击而造成的10kV配电线路跳闸占比是比较高的,60~70%左右。除雷击外还有台风和暴雨等恶劣天气,也很容易造成线路跳闸。

2.2外力破坏所导致的故障

就某地区2015年而言,由于外力破坏(比如由于道路改造等原因而导致的交通车辆对电线杆的破坏所引发的事故;市政施工等)引起的故障有23次。每年由于外力所致使供电线路故障所占比相对较高。

2.3配电设备自身问题所导致的故障

常见的配设备故障通常分为配变故障和线路故障,有以下几种:一是负荷过大而造成的变压器超载运行;二是一些早期的设备由于未及时做预防性试验,在运行太长时间而造成设备老旧;三是一些设备或线路在某些污染比较重的地区因腐蚀或绝缘体长期受潮所致设备绝缘性能下降而使得线路产生放电现象;四是抢修工程、业扩工程、配网工程中工作人员未认真把关,不良设备投入线路运行。

2.4用户设备引起的故障

用户电力设备普遍存在无人管理、配电房防护措施不完善、电缆沟坍塌积水等问题,运行着多年的老型号电力设备相对现行的要求,技术标准偏低,与此同时,其内部绝缘、瓷瓶老化严重,经高温或风吹雨淋后易发生故障。

3降低10kV线路跳闸率主要措施

3.1电缆故障应对措施

根据某局在2015年对辖区故障跳闸率的统计得出:电缆类故障引起的跳闸有22单,占比为31.2%。另外,在2013年到2015年三年的时间里,辖区电缆类故障引起的跳闸有61次,占比34.7%。由此可见,电缆故障已成为线路故障跳闸的“重灾区”。

相应措施:提高电缆附件的制作工艺

①电缆绝缘层剥切后,应用细砂纸仔细打磨主绝缘层表面,使其光滑无刀痕,避免积存气隙。②电缆接头在制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持清洁,清洗绝缘层必须用清洗溶剂从线芯向半导体屏蔽层方向进行,同时尽量缩短制作时间,电缆剥切后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越长,杂质、水分、气体、灰尘等侵入的可能性就越大,从而影响接头质量。③线芯压接以后,应用锉刀、砂纸仔细地打磨以消除棱角和尖端,并注意金属粉屑不得残留在绝缘层表面上,防止局部场强集中,电场畸变,产生尖端放电。④冷缩接头制作前要认真检查电缆附件,与电缆相配套。这样才能严格控制冷缩硅橡胶绝缘套管的过盈量,保证其有足够的握紧力,使界面接触紧密,没有气隙。⑤分别在收缩后各相硅橡胶复合绝缘套管的两端口处包绕半导体自粘带,防止潮气侵入。包绕自粘性防水带时,要以半重叠法从接头一端起包绕到另一端,然后再反方向包绕到起始端,绕包两层;每层包绕后,要用双手依次紧握一遍,使之粘合更好。包绕时一定要拉力适当,做到包绕紧密无缝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环网柜类故障应对措施

在2015年,辖区环网柜类故障为14单,占比19%,其中绝大多数的环网柜类故障都是由环网柜受潮所引起。现有环网柜基础为开口式,即在一开口向上的竖井式基础上直接放置环网柜。由于沿海区域地势低洼,土壤含盐多,雨水多,电缆沟内经常积水积污且无法排干,在高温天气下积水积污便变成含盐的蒸汽往上爬升,透过环网柜非密封的底面滲入柜体内形成盐污或凝露,造成闪络放电,导致环网柜故障,进而导致线路跳闸。

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将基础向上的开口进行密封,形成一体式密封型基础,通过开小孔穿过电缆进入环网柜内,安装完毕后再将小孔封堵,这样能完全隔绝蒸汽进入柜内,防止环网柜发生闪络放电;基础整体为U型,底板形状为“中间高,两侧低”,主要为防止雨水积于板上渗入环网柜。另外,由于基础是密封式的平台,因此适于各种型号的座地设备安装,在抢修时无需为特定规格的座地设备对基础进行紧急改造。

另外,对存在隐患的半密封式公用负荷开关柜实施清洗,用硅橡胶对母排及套管接头部分进行涂封,并进行铜绿、灰尘杂物的清除;积极开展环网柜局放检测工作,发现局放点后及时处理。

3.3刀闸类故障应对措施

在2015年,辖区刀闸类故障为8单,占比10.8%。造成刀闸类故障的原因主要有:其接线头、刀闸触头及连杆均为裸露的金属导电体,完全暴露在户外,容易与树枝、空飘物等触碰引起短路;容易堆积盐污、粉尘等杂物,雨天或潮湿天时容易引起闪络,同时加速设备腐蚀老化;在白天巡视时开关被日光直射,干扰了测温工作。

据此,提出改进措施:将原来的绝缘护套改为罩式设计,形似倒扣的长方形盒子,固定于刀闸的瓷套管上,将裸露的带电部分完全罩在罩内,好象给隔离开关打了一把保护伞,不影响开关散热和日常巡视,完全消除树枝、空飘物的影响,避免开关日晒雨淋,达到避免闪络放电、延缓设备老化的目的,可有效降低刀闸类故障。

3.4架空线类故障应对措施

在2015年,辖区架空线类故障为8单,占比10.8%。①强化雷击防范措施:汇总历年的雷击跳闸事件,整理出雷害重灾区,对这些地区加装避雷器;在每年的雷雨季节前对避雷器做预防性试验,检查避雷器的接地是否良好、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②加强线路巡视:裸导线是否散(断)股;绝缘导线的绝缘层是否破损;绑(扎)线是否松驰;导线对地、对交叉跨越设施及对其它物体距离是否满足要求;有无挂搭风筝、宣传横幅等外物飘舞;周围是否存在施工作业;绝缘子有无磨损、明显可见裂纹、闪络痕迹或积污等等。③加大电缆化进度:利用配网工程项目,将存在安全隐患和易遭受雷击的架空线路改造为电缆,降低线路跳闸率。

3.5用户设备故障应对措施

2015年,辖区用户设备导致的站内开关跳闸次数为22次,占总跳闸次数的30%。对用户设备,采取的措施如下:①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对用电安全的宣传;利用周期性检查,及时发现用户设备隐患,督促用户及时进行整改。②对用户业扩工程严格管理:勘察阶段实地考察是否是雷击多发区,对客户工程提前提出防雷要求。严格把关客户隐蔽工程:直埋电缆的电缆规格、电缆沟深度、弯度及电缆沟底部处理要符合要求;电缆在不超过500米情况下,严禁制作电缆中间头;地极规格、数量及分布和接地电阻都要符合相关要求。加强工程验收检查:认真核对施工图纸与现场是否一致,设备选型、施工工艺是否满足要求;客户的配电设备须经过两部认定,并且在所在地区无故障运行一年以上;设备满足“五防”要求。③在故障抢修后对用户送电前,除了要求用户提供设备试验合格证外,还要与用户签订设备维护协议,说明用户有责任、有义务对影响线路运行的设备进行维护或更换。如果用户违反协议,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结语

通过对配电线路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寻找引起故障的因素进行总结,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使跳闸故障的发生率得到下降,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确保配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王隽,杨超.基于快速分断开关控制10kV线路跳闸率的工作思考[J].电气制造,2011(01.

[2]李赫名.深入分析、综合治理,降低10kV配电线路跳闸率[J].科技风,2014(23).

作者简介

宋博科(1987.07-),男,广东湛江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职务:业扩专责,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广东,湛江),单位邮编:524000。

论文作者:宋博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关于配网线路跳闸故障分析及处理论文_宋博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