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立德树人”元素的挖掘与整合论文

《教育学》课程“立德树人”元素的挖掘与整合论文

《教育学》课程“立德树人”元素的挖掘与整合

徐晋华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 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指导下,《教育学》课程教师应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挖掘和整合课程内部的“立德树人”元素,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员参与共绘育人“同心圆”。要发挥《教育学》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潜在作用,深入挖掘育人元素,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渗透价值观塑造,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等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教育学;立德树人;整合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聚焦短板弱项,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1]“十大育人”体系中,排在首位的是“课程育人”。这里的课程,不仅仅指传统的思政课程,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还指专业课程中思政立德树人元素的挖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高校教师应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全员参与共绘育人“同心圆”。[2]

一、“立德树人”与《教育学》课程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的不只是“授业解惑”责任,还承担着教学生做人,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责任。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我国的教育政策中,“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提法一以贯之。然而,个别高校教师并未认识到自身的德育责任,只关心“教书”,并不关心“育人”,甚至有意识地回避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因素。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俗话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只专注于“授业解惑”,很可能培养出来的是“有才无德”的危险品。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越是有才能,越是可能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师不能满足于只教好专业的学科知识,任何学科教学里面都包含着教育的元素,或者更明确的说,包含着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元素。如果想绕过教育元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是教学科”,那是不可能的。学生没有端正的学习动机、没有一定的学习毅力,在学科学习上行为也注定不会持久。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3]钱理群先生所谈到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在学生当中并非个例,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对目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持足够的敏锐,主动承担“全员育人”的任务,尝试课程思政化。

PBL教学法是值得医学院校探索并推广的教学方法,相信随着更多经验的积累,PBL教学将成为护理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物流设施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物流的运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场所和平台,物流设备为物流的日常运作提供技术支持。发达的物流设施设备具有十分高的科技含量,物流设施设备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物流系统的能力和效率,还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和服务质量。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实现物流信息无缝的高速、准确的连接,避免误差和错误的存在,港口和码头的建设为货船的停靠提供了较大的方便,升降机的使用能够从最大程度上保证物流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教育学》是师范教育中的核心教师教育课程。目前的《教育学》教材的基本观点,有很多继承了前苏联的凯洛夫编写的《教育学》。凯洛夫是在苏维埃社会成长起来的教育家,对待教育方面的许多问题,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论证,吸收人类教育史上的丰富遗产,并总结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教育学》,这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试图用马列主义观点,阐述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的专著。[4]因此,《教育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天然地同向同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融合,教师若能深入研究该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自然能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缝连接,有效实施全员育人。

二、教材章节内容中“立德树人”因素的挖掘

电解液分为液体电解液、固态电解质以及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其中,液、固体电解质的钠电池已成为未来储能的重要发展方向[13-15];而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因其不能大规模生产,还有待研究[16-17]。

“立德树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主体、对象、载体、内容、环境等各个要素。各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要发挥《教育学》的“立德树人”作用,就不能仅仅在止步于研究课程内容上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对应和联系,还应在过程、主体等方面做文章。挖掘和整合《教育学》课程中“立德树人”因素,需要进一步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拓展思政工作的“广度”。

2.增加学生的行动与体验

三、挖掘与整合中要注意的问题

“CHINAPLAS 2019 国际橡塑展”将于2019年5月21—24日回归羊城,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预计汇集全球3 400多家领先展商,以超过25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向150个国家及地区的逾18万专业观众,打造一场橡塑创新盛宴。

具体实施时,教师应该将课堂主体让渡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多给学生参与、表现的机会。比如,《教育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挖掘二者之间的联系,不应仅仅是教师的事,由教师喋喋不休地讲授而已,可以将这种权利让渡于学生,鼓励学生挖掘二者之间的联系,写成案例,做成课件,到讲台上展示,其他学生再就该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深度挖掘,而教师只需要在点拨的时候适时出现而已。

课堂主体的让渡,也表现为评价权力的让渡。以往《教育学》课程考试,往往由教师来确定学生的成绩。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让渡一部分考试评价权利,多开展学生互评和自评,并不断增加其比重。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育学属人文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大多数教学内容基本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等自然融合。

1.课堂主体让渡于学生

课程思政不应只是学科教师的舞台。就如同《教育学》教材里“教学”章节中关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地位所阐述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却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因此,我们在挖掘《教育学》课程“立德”树人元素时,也要以学生为主体,相信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教育学》课程章节内容中有很多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因素可挖掘,可寻找思政引射点与融入点。例如,“德育”这一章节,是《教育学》课程的重头戏。其中,德育规律知识点中包含“知情意行”的辨析,也就是道德教育中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道德认识是基础,而衡量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水平的标准是道德行为。而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也是人道德不断发展的动力。在该知识点教学中,不妨结合师范生的自身道德成长来谈。师范生从小就接受《思想品德与社会》《思想政治》等学科的教育,在大学中仍然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但是否每个学生的道德水平都已经到达了科尔伯格所划分的后习俗阶段,坚守道德,做到“慎独”呢?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怎样教学,才能让学生顺利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进而让学生设计剧本,拍摄视频,进行剪辑等,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发到网络上供大家学习。这样,《教育学》的课程内容“平稳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教育他人的同时,不断自我教育,进而立德树人。

朱熹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必躬行。”学生听教师传授《教育学》知识时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停留于“听”的阶段,要“内化”,必须自己体验和行动。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教师“耳提面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些抵触,而放手让学生自己梳理《教育学》知识时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关联,自己去发现二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效果会更好。如:让师范生构思能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剧本,并尝试与学生合作用手机拍摄出来,利用网络上好学易懂的快剪辑等软件,进行剪辑加工,真正能为小学课堂所用。这样的任务,是一个涉及思维、创新、实践等多重体验的宏大过程。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并对道德与法治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感受。

其中大多连锁企业有发展到十家就停滞的,也有发展到四五十家就很难再发展下去的,另一方面国内虽然有像德克士、呷哺呷哺,甚至是海底捞这样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企业,却很难形成规模的、相对成熟的案例帮助其他企业借鉴、学习!

3.构建广域《教育学》课程

从“全过程、全角度”的理念出发,学生见习、实习的实训过程,也是《教育学》课程拓展延伸的部分,要指导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思考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和学生核心发展素养的理念在一线教学中的实践程度,同时考察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对《教育学》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学生也更好地理解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教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精髓;进而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实践性认识。此外,策划“教育家雕塑”“教育家事迹墙壁”等物质环境的构建,形成隐性课程,策划“追思先圣,青蓝相接——育拜师仪式”“孔庙追思,万世师表——参观孔庙”等活动,能形成合力,激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形成教育情怀,坚定教育信仰,培育能服务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优秀师资。

讲授《教育学》的教师,要深入挖掘育人元素,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渗透价值观塑造,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以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为牵引,加强统筹协调,深入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从而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等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N].光明日报,2017-12-07(1).

[2]曹继军,颜维琦.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上海高校全员参与共绘育人“同心圆”[N].光明日报,2018-01-03(3).

[3]魏干.谁造就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J].民主与科学,2012,(2).

[4]席安娜.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9.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Pedagogy ”

XU Jin-hua

(Fujian Preschool Normal College,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 :With the education guidance of “all members,whole process,and full orientations”,teachers,for the course of “Pedagogy” should take the textbook as the carrier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summarizing the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with which an effective approach “combing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value direction” . This course with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may make a cooperative effect. It is suggested to take the advantage of “all members,whole process,and full orientations” in “Pedagogy” to discover more educational elements and to realize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competence cultivation. Through promoting the goal and effect in class teaching,a three-in-on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theory course,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and specialty course.

Key words :pedagogy;morality education;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4-5856.2019.08.037

[收稿日期] 2019-06-13

[基金项目] 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项目编号:KC18110。

[作者简介] 徐晋华(1980-),女,哈尔滨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

[文章编号] 1004— 5856( 2019) 08— 0142— 03

责任编辑:秦 平

标签:;  ;  ;  ;  

《教育学》课程“立德树人”元素的挖掘与整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