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现状分析_青少年教育论文

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现状分析_青少年教育论文

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现状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中小学论文,香港论文,心理辅导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中小学辅导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今已具专业制度雏形:在校内建立起小学、中学的辅导体系;在校外,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辅导目标由单一变成多层次目标,其中发展性目标起主导作用;辅导内容、手段日趋复杂,辅导对象由少数人扩展及全体学生;辅导人员的素养日益提高。今日的香港学校辅导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析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经验,对内地和香港学校加强交流、彼此合作、互相促进是很有裨益的。

一、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目标、原则及基本模式

(一)心理辅导目标。

香港辅导界的学者们明确把培养身心健全、自我实现的人作为辅导的最终目标。在今日培养全人思想的影响下,不少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围绕着这一目标考虑和设计他们的工作。根据教育署的《指引》以及辅导专家的有关著作及研讨会提供的讨论文章来看,辅导目标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协助学生实现自我潜能是辅导的最终目标,而了解自我是实现自我的前提条件。香港辅导专家认为,辅导工作是教师们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与需要,从而引导学生从事适应社会生活,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与就业方向,使其升学或就业都能适材适所,过着充实而快乐的生活。针对香港学校普遍存在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以致不少学生衍生出偏低自我形象的现象,香港辅导专家林孟平博士提出,了解自我应对自我形象有整体的认识。自我形象包括学业自我形象、群体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估,应以上述几方面为依据,才有助于自尊、自爱、自重的形成。因为各个不同的自我形象决非独立存在,而是互相影响着、调节着,最终形成整体的自我形象。某种形象的强化带来的自信心,可对另一种偏低的形象作出修改、提升,最终使整体的自我形象得到提高。

2.培养理想的学习及社交习惯。如何保存社会文化以及让青年一代有效学习,是辅导工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辅导学家孚斯特(V.Faust)针对初等教育的辅导说过“……辅导者最主要的目标乃是……去解放儿童们的学习。一旦这个目标——也就是建立有效的学习气氛——被认作基本的目标,则辅导者……便需针对此目标而工作。”孚斯特这一观点相对来说显得保守,但由于切合实际而被香港辅导工作者接受。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有效学习的首要条件。故香港中小学辅导都致力于开展协助青少年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集中精神、心无旁鹜的态度以及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促进有效学习的目的。

如果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帮助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习成就,那么理想的社交习惯则是个体对社会环境顺应必不可缺的手段。香港是一个人口密集、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人际交往的适应与否,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发展,也影响着其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所以通过辅导协助青少年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即把握社交距离以及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和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判读非语言信息的能力、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和处理感情、消除人际关系的障碍等等,在香港这个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是甚为重要的事情。

3.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在1993年发表的《学校教育目标》报告书中指出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令每个儿童的潜能得以发展,日后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关注社会事务的成年人,具备知识、技能,处事态度成熟,过充实的生活,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1〕同时,报告书也对“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主张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提倡完人教育”的教育主张表示认同。〔2 〕辅导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理应以全人教育为宗旨,而培养健全人格,是全人教育的核心。人格是个体的体质、气质、智慧和性格等方面的总和。近年来,香港辅导专家愈加强调树立全人的整体观念、注意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的协调发展。

4.推行发展性及预防性的工作。香港的辅导专家认为,传统辅导侧重矫治是一种消极的方法,治标不治本,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必须从预防着手,建立以发展为主、矫治为辅的层次目标。推行发展性辅导的中心问题,是辅导体系的一体化,即在校内要采取“群体合作”的方式,全体教师当为所有学生提供早期和长期的服务。在校外,须与家长和社区建立联系,并把校内外辅导统合起来,形成全面的辅导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多种多样的辅导手段、方法和形式,向所有的青少年开放,形成良好的大氛围,使其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最佳的辅导。从当前香港学校的辅导状况来看,个别服务虽占有一席之地,但它不再是辅导工作重点,而发展健全人格,才是辅导的最终目的。

(二)心理辅导的主要原则

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遵循如下五项主要原则:

1.辅导面向全体学生。由于现代心理辅导的价值取向由矫治转向预防和发展,故香港辅导专家认为辅导应面向全体而不局限于部分寻求指导的学生,唯此才能真正发挥心理辅导的作用。在高速运转、复杂多变的当代香港社会,适应不良日渐成为社会病,寻求辅导的人与日俱增,只有面向全体,大力开展预防性辅导才能防患于未燃。

2.辅导应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辅导的基本信念是:人皆有其价值与尊严,人皆是平等而自由的。故辅导过程应无条件地接纳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即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和潜能的,尊重他们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独特的性格和行为,甚至对学生种种的不足采取宽容的态度。“只有学生问题没有问题学生”。这一原则极力反对把学生进行分类和“贴标签”。

3.辅导是一个持续的教育历程。香港辅导专家认为,人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整体,仅仅注意青少年晚期的问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早期的发展。所以,要将心理辅导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并加强低龄预防性辅导。

4.辅导强调合作。辅导员绝不能使用强迫或高压的手段使当事人就范。如学生被迫接受辅导时,势必带着敌意和抗拒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辅导便无法进行。辅导的效果乃基于当事人内在动机的表达与改变意愿,而不在外在的强迫或威胁。

5.辅导强调保密。心理辅导过程对学生所作的“自我暴露”,辅导员应严守秘密,不宜对外公开当事人的姓名和事件,这是伦理道德的要求。当然,保密有时会因人而异,如学生个人资料对那些能善用资料的教师或家长来说,并无保密必要;但对于那些会误用资料者而言,就需要高度保密。

(三)心理辅导的基本模式

心理辅导在香港中小学推行以来,在实践中已形成几种运用模式。下面分别从几种模式的内涵、特色以及确立模式的依据去加以说明。

1.诊断矫治模式。这种模式在香港中小学起源最早,运用广泛,历久不衰,至今犹然。

(1)内涵。 诊断矫治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或辅导员站在心理门诊或精神治疗的立场,以心理医生的身份对学生的心理障碍或偏差行为给予科学的心理诊断和治疗,以期达到帮助学生缓和心理冲突,实现心理平衡的目的。

(2)特色。针对少数学习不适应或情绪、行为不良学生, 将他们置于特殊学校或班级里,由社会工作者或心理治疗专家采用临床心理学方法和现代心理矫治技术,对其进行个别咨询或小组的心理治理。治疗和特色表现在:a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b重治疗。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c强调治疗者的作用;d是短期性的工作。e 价值取向是补救性的。

(3)确立模式的依据。 此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以派特森与威廉生的辅导即诊断与治疗的观点。他们强调使用心理测验、临床技术及分析诊断等技术,以正确了解当事人及其问题性质并加以矫治。

2.学校本位辅导模式。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学校问题学生的增多,使传统的矫治辅导面临严重的挑战。香港辅导学者认为,学校要顺应社会急剧的变化,需要培养大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这将有赖于一种新的辅导,即充分体现辅导的预防性、整体性、一致性、合作性的新型的辅导。香港教育署分别在1993年和1995年颁发了《学校本位辅导方式工作指引》(一)、(二),全面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推介这种全校性指导,并推动学校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1)内涵。学校本位辅导要求在校长的带领下, 以全校教师参与的方式,共同识别学生整体的需要,并据此订出共同的目标及工作焦点,通过全校性的辅导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促进健康自我形象的形成。

(2)特色。a、全校参与。即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除了专业辅导员和社会工作者、训导主任、科主任、班主任及一般教师将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辅导的重任。 b、关注早期。即对学生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以及对心理危机的早期觉察和干预。c、注重教育。 辅导过程中处处都贯穿着教育性,并把教育寓于各种辅导活动中。d、注重强化。 强调以奖励方式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增进自我形象。 e、注重人际关系。努力营造一个积极、温暖、关怀的环境,满足每个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激发向上精神。f、重整体发展和大面积提高。 即为学生在个人学业、人际交往及情绪调控等方面提供全面的辅导,使其在心智、情绪、能力等方面得到协调的发展,而这种整体发展的受惠者是全体学生。

(3 )确立模式依据:学校本位辅导模式主要依据辅导专家贺伊特(K.B.Hoyt)提倡的“辅导是‘一群人的服务’”的观点。他认为“辅导的目的在于:针对着每一个青少年在迈向成熟的途中所必面临的个别抉择与难题,透过全校性的协助以使其潜能得以最大的发展。这种整体服务模式强调辅导学生不能单靠少数专业辅导员的努力,而应投入全校的力量,班主任要扮演出色的辅导员,而辅导教师则要具备合格教师的身份。此模式重视全体教师的力量,视教师为主要辅导人员。这种模式在当今美国中小学广为流行。

3.社区学校模式。这种模式在香港中小学里也较多得到运用。因为学生发生困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区与学校相脱离,社区居民不了解子女在校表现,不支持学校的工作,而学校教师也对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缺乏了解。故强调学校社工应采取社区取向,设法促进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通力合作从而解决学生的困扰。社工在协助适应欠佳的学生时,应考虑产生困扰的社区因素,并密切联系学生家长与社区人士支持学校的教育方案,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

(1)内涵。此模式要求学校辅导密切联系家庭及社会机构, 彼此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补充学校辅导力量。

(2)特色。 社区学校模式的基本特色是把辅导看作是一种对人的生长全面影响的全面性辅导,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辅导资源,创设一个适合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大环境,强调学校社会工作者要促进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采取一致的辅导步伐。a、重整体作用。 即重视各种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所形成的综合作用力对辅导效果的影响,通过在校内形成社工、辅导员、专业辅助人员、教师、学生辅导干部相结合的辅导网络,在校外,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以达到充分发挥辅导的整体影响作用。b、 重个人成长因素。辅导过程强调关注受辅导者在特定的家庭、社区影响下所形成的价值观、个性特点、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对辅导过程的影响。c、 重社区文化。研究造成学生困扰问题的社区因素,并分析社区文化背景哪些有助于辅导作用的发挥,而哪些则对辅导产生干扰。d、 重社区资源的运用,即转介;咨询与被咨询;共同设计辅导计划与分工执行;专业经验、知识与设施的分享等。

(3 )确立模式依据。 社区学校模式所依据理论正如德斯勒(Deshler,Betty)所提出的,是以教育“完美的儿童”的原则为基础的,而要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学生,就必须注意影响学生的所有力量。也就是说,不仅要注意学生在校的言行举止,而且要注意学生在家庭和社区所接受的影响和所扮演的角色。

上述三种辅导模式各有特色,代表着香港当代辅导的概况。应该指出的是,以上模式虽有相对的内涵和特色,可以独立操作,而学校在运用时也往往视本校的特点、需要以及辅导力量侧重运用某种模式,但由于辅导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多方面力量的配合方可取得好的效果。故有部分学校对几种模式采取兼容并蓄、综合运用的态度。实际上,唯有综合运用,才能较好实现心理辅导以预防与发展为主、矫治为辅的目标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二、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服务的特色

(一)大力倡导学校本位辅导方式。

学校本位辅导的特色在于它突破以往一对一的个案形式,利用教师集体辅导全体学生的方式,即全校教师针对全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及工作焦点,通过全校性的辅导活动改善学生整体行为。学校本位辅导可分8个步骤:1.列举问题。学校辅导工作小组, 就当前全体学生需要改善的一些问题,向全体教师作调查。2.从这些问题中选出一个目前急待处理的问题。3.了解问题情况,研究问题成因。4.计划活动。5.做好目标行动的准备。6.推行活动。7.检讨工作。8.制订未来计划。〔3〕学校本位辅导的成功推行, 有赖于校长的支持以及作出整体策划,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加以配合: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营造一个积极取向而人性化的学校氛围;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经历;重视队工精神和师生关系;训导、校规和辅导的协调配合;参与人员的素质;课程的配合;订定主题,互相呼应配合;学校与家庭的沟通。〔4 〕这种全校参与的辅导方式,可最大限度集中辅导的人力资源,给学生施予全面的影响,使全体学生得以受惠的同时,学校的学习纪律也得以改善。其效果比个别辅导员的努力更见成效。目前这种辅导模式受到辅导专业人员和中小学校的关注,大部分学校积极运用,收到一定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以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为辅导的核心内容

这种内容设计是以全人教育为依据并针对香港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香港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过份强调学生成绩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价值的唯一尺度,由此导致众多青少年因成绩不佳而否定自我,自卑自弃。针对这一教育现实,部分中小学辅导把强化自我形象为中心内容,并以此开展系列的辅导与活动,如对自尊程度较低的学生提供个人或小组辅导;通过教学、讨论和其他小组活动,协助学生认识自尊的重要性,并对个人自尊作出界定;探索建立健康自我形象的途径;设计全校性的奖励计划,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及时强化,不断促进健康自我形象的形成;通过各科教学渗透等等。可以说,以培养学生健康自我形象为辅导重点,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业问题和行为问题,使培养全人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开展多样化的辅导服务活动

香港学校的辅导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它包括个别心理辅导、班主任课、小组辅导(如读书技巧小组,人际关系小组、治疗小组等)、生活讲座、联络校外团体以及全校性辅导活动等内容。在中学,一般都设有学生辅导小组与职业辅导小组两个委员会,每个小组成员2至 10人不等。其中学生辅导小组着重进行个别学生辅导、小组辅导、联络社工、举办各类心理与生活教育讲座。有些中学还创设自己的校办辅导刊物、辅导通讯和开辟辅导壁报,其中辅导刊物最受中学生的欢迎,它是定期由学校辅导组出版的,学生人手一册。辅导双月刊(或季刊)都辟有一个适合中学生的专题让其发表意见和投稿,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至于全校性辅导内容也较多样化,有的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共创美好的校园及家庭生活;有的配合学校的独特性和需要,营造良好的校风及学习气氛;有的通过举行各式各样的选举比赛和运动,达到引导学生自律的目标。总之,香港中小学开展多元化的辅导活动,寓教于乐,旨在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接受影响,有利于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四)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

在香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一般由辅导主任,辅导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分工负责,辅导人员与学生人数的比例悬殊。为了满足多数学生的心理辅导的迫切需要以及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现在香港学校都相应地采取措施,充实辅导力量,扩大辅导范畴。首先在校内形成社会工作者、辅导员、教师、学生辅导干部相结合的辅导网络。除了发挥辅导主任、辅导教师和社会工作者这些前线工作人员的作用,还利用一般教师参与一般性的辅导工作,努力营造一个“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另外还广泛开展“朋辈辅导”,利用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辅导主任通过社会能力测验和其它方式,挑选适合担任辅导工作的高年级学生,然后通过对他们进行1—2周的短期培训,帮助他们端正对辅导的认识和态度,掌握辅导的方法和技能,然后按辅导主任所交的任务去进行帮助个别同学等工作。

其次,学校辅导的范畴也逐步由学校领域延伸至家庭与社区。要求辅导员要密切与家长保持联系,经常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磋商;并结合校外支援单位,如心理卫生中心、家长委员、管区警察、少年警察队以及其他社区热心人士,共同为学生提供辅导服务。

三、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动向

虽然香港中小学辅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也仍然面临着许多严重的挑战。首先面临的挑战是辅导需求量日益增大与人员短缺的矛盾。香港学校辅导人员的任务本就繁重,展望未来,更是任重道远。具体说,是需要特殊辅导的(如新移民的子弟和边缘青少年)学生日渐增多。根据香港人口统计资料的保守预测,从现今起至2011年,香港人口达750万,但若香港能维持良好的经济增长,则人口将达810万。眼下,每日从内地来港定居的有150人, 加上香港居民在内地所生的子女日后来港,数目庞大。不断涌入的新移民子弟,往往有许多学业、交友、家庭生活,文化适应的问题需要辅导。另外,香港社会和政治的变迁而导致家庭和人际关系的转变进而造成边缘青少年的出现,也需要相当的辅导力量。边缘青少年的外部行为表现为:吃喝玩乐,通宵不归家、失踪、吸毒、滥用药物等。据调查表明,每晚约有二万名青少年以街为家,通宵游荡〔5〕;每年约有3000人以上的16岁的青少年失踪, 而青少年吸毒个案数字在1994年以倍数速度增加〔 6〕;有三成的青少年有行为问题,其中一半有自毁或犯罪倾向〔7〕。问题少年增多, 但专业人士匮乏,至1993年9月止,香港小学总共有196名学生辅导主任,为约50万小学生提供服务;中学共有社会工作者 168名,为约40万中学生提供服务,仍旧是杯水车薪。

加强辅导力量,对香港学校来说十分紧迫。

其次,辅导与训导的配合与协调问题。辅导与训导在教育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故社工与训导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经常出现针锋相对的局面。一般教师和训导教师认为青少年问题源于其不负责任的态度,犯规等行为是他们思考后的行动,故应通过惩罚,使其承担个人责任。而社工及辅导教师却认为,青少年问题是个人成长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互动的结果,青少年的违规行为可视为一种寻求援助的呐喊,应通过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每当校长或训导主任表示应用严厉的手法来处理学生违规行为时,社工便指斥学校只知道秩序管理,漠视青少年个人的尊严和情感,不给学生重新做人的机会。而训导教师却说社工过分地认同学生的感受、替违规的学生求情,其实是姑息学生的越轨行为,辅导与训导是学校教育中两支主要力量,彼此不统合,容易产生相互削弱的作用,给学生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协调,值得进一步探索。

再个是心理辅导学香港化的问题。辅导学香港化,即使辅导的理论与技术更能适合香港地区区情,从而有效地发挥助人的效果;在辅导学研究方面,应更能反映与适合中国的社会、文化及民族心理特征,从而在学术研究上推陈出新,树立自己的风格。香港学校心理辅导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至今为止,学校所运用的辅导理论、方法、手段等均移植于西方辅导界。由于香港辅导学的研究人才不足,多数在第一线的辅导务实工作者,鲜有心得发表,缺乏实证的态度,这便大大地影响辅导效果。对今日香港辅导界来说,如何扩大辅导学研究的队伍,以推动理论研究发展和繁荣,如何以实证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西方的辅导理论与技术加以验证与修正,使之符合香港社会民情;如何创设出更适合香港中小学的辅导模式,等等,都是辅导学香港化应努力的方向。

展望未来,香港社会变迁将持续加快,教育将更趋发展,同时社会问题可能转向严重与复杂,对青少年的适应带来很大的影响,心理辅导日益重要。当前香港教育当局和辅导界为解决学校辅导中存在的问题而行动着。眼下,教育署把全校参与辅导视为今后香港中小学辅导发展的方向而竭力推广,企望通过提高辅导的预防性、整体性、一致性、合作性,使上述的矛盾和问题得到缓和或解决。另外,电子计算机在香港中小学辅导中的应用也日渐普遍并形成趋势,现今在发挥着收集资料,提供信息的作用,电脑在辅导中的应用,将会促进辅导数量的普及。当然,辅导质量的提高也日益被强调,香港一些大专院校现已开设辅导课程,依靠自身力量培养本港学校所需的辅导员,并为在职辅导员的不断进修提供条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也是一重要措施。二十一世纪,香港中小学的辅导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为培养时代新人不断创造出新的成绩。

注释:

〔1〕〔2〕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七号报告书《优质学校教育》咨询文件,第9页。

〔3 〕教育署辅导服务科:《学校本位辅导方式工作指导》(一),1993年,第5页。

〔4〕林孟平:《以健康自我形象为核心的全校参与辅导》, 《教育素质:不同卓识之汇集》1995年版,第155-161页。

〔5〕参见《明报》,1995年12月15日。

〔6〕参见《明报》,1995年10月23日

〔7〕参见《明报》,1995年10月17日

标签:;  ;  ;  ;  ;  ;  ;  ;  

香港中小学心理辅导现状分析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