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采集实用化的10kV线路线损管理研究论文_樊晓玲

基于采集实用化的10kV线路线损管理研究论文_樊晓玲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邳州市供电分公司 江苏徐州 221300

摘要:在10kV的线路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会引发线损率过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以采集实用化为基础的10kV线路线损管理措施,对于同期建立的线损管理平台进行介绍,分析相关的数据整合及流程再造等实现对于10kV线路线损从数据采集、线损统计等环节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对于降低线损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10kV线路;线损;采集实用化;管理研究

引言:线损水平能够有效的反应出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特别是对于10kV线路线损率进行控制也是当前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根据相关的文献显示,目前10kV及以下配网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主网建设不够完善、管理不够到位等情况,强化10kV及以下配网线损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强技术措施以及管理措施。以下就针对线损管理来进行分析。

1问题简述

自从2015年以来,受到了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工业电量同比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低压电量的占比逐渐的上升,多数为农业以及居民用电,抄表的时间比较早,线损的波动比较大。根据江苏省电力公司2015年1-8月份的线损来看,月度线损率相差最大的时候能够达到26.13%,特别是在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中,线损问题更为突出,导致统计工作失去准确性,同时对于后期的降损治理工作以及管理工作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近些年来江苏省电力公司推广使用了智能电表以及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在第一季度就有效的实现了10kV及以上的采集全覆盖,低压采集覆盖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在区县内部用电信息采集推行的比较晚,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档案不正确、设备的维护工作水平较低等情况,用电信息采集实用化水平还有待提升,要想客观准确的计算同期线损还需要做好大量的基础性的工作。

1.1线路设计不科学导致过高的线损消耗

在实际的线路设计中,配电变压器常常出现设计安装位置不合理,将电路之间的电源点减少了,容易出现树状连接方式,引起过大的供电半径,使得供电路径出现迂回曲折的现象。迂回曲折的线路会增加输电距离,由此会导致更高的线路损耗。配电线路的不合理运行,使得导线截面过大或过小,使得输电线路长时间超载、超负荷、空载,这是增加配电线路损耗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供电企业长时间没有对线路进行更换,这就出现了线路老化情况,老化的线路难以满足电能输送需求,甚至会引发泄露事故,加重线损程度。在用电量需求逐步上升的情况下,出现了很多大功率用电电器,这些用电需求增加了用电负荷,导致配电线路的无功补偿不足,进一步提高线损量。

1.2配网消耗

当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大材小用的情况,即配电变压器容量中的负荷量较大,而配电线路用电的负荷量较小,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从而增加损耗。当配电网中的公用变压器有过低的负荷率,会出现轻载的现象。轻载引起线路和变压器损耗。最后是线路上的变压器有可能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使得大中性线上的电流值不断增加,这也会使得线损加大。在设置电压等级的时候,当故障问题出现时没有对变压器及时更换,这也会增加线损。

1.3计量偏差

在农村居民用电中,部分供电企业未能对计量设备做好定期检修,老化而未定期检修的设备会增加线损量。计量设备做好定期检修与否会对用户和供电企业来讲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用电计量偏差,例如表计卡盘、计量表计烧坏或CT烧坏、PT断相等,这些故障问题会使得计量出现偏差,导致电量流失,即加重配电线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内容分析

2.1对于地理信息的管理分析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而言,主要作为10kV配电网的重要组成内容,也可以应用规划以及制定出完整和详细的电力网络地图,向上级部门提供出企业内部的相关数据库,在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应用时,可以更好的对其电网线损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检查和分析以及处理,同时也是可以有效的利用系统转项的函数功能,然而对于数据库而言,主要是可以进行记录和存储电力企业电力设备实际运行和维护的一些信息,更好的为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和维护提供出信息方面的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关于线损的分析以及计算

为了可以更好的对线损率进行合理的控制,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计算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对于企业而言,制定出完善的经营管理决策具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企业中,其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这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情况下针对于10kV配电网和线损开展相应的计算机分析工作,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借助可调取10kV配电网络的实际线损情况,之后可以再对其进行相应的模拟以及分析,对10kV配电网的线损做出相应的统计和计算,最终可以根据其相应的计算结果查出线损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处理。

3降损措施

3.1技术降损

(1)调整完善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对线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一个结构布局合理的电网,对电力企业本身来说,它能够长期以低损、高效的供电方式,实现较高的经济效果,对客户能够提供合格的电能。

调整电网结构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电源应设在负荷中心,线路由电源向周围辐射;b.缩短供电半径,避免近电远供和迂回供电,10KV线路供电半径应不大于15km;c.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增加导线截面会降低导线电阻,减少电能损耗和线路压降。但增加导线截面会增加投资。在增加导线截面时,要综合考虑投入与降损的关系。10KV配电线路导线截面:主干线不宜小于70mm2,支干线不宜小于50m2,分支线不宜小于35mm2;d.选择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并合理选择容量。

(2)提高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降低会使线路的电压损失增加,结果在负载端的电压下降,有时甚至低于允许值,会严重影响电动机及其它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必须设法提高电力网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率因数,增加其发输电能力,减少供电线路中的有功功率和电能损耗,以达到节约电能和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提高功率因数的途径主要有:减少电力系统中各个部分所需的无功功率,特别是减少负载的无功功率消耗;进行无功补偿。

3.2 管理降损

(1)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和指标管理体系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统筹协调整个电网的管理工作。对各级人员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考核。设立线损专责人,对供电所营业区域内的配电网络和低压配电网络的线损工作负责管理和协调。线损率指标保证体系,应包括管理线损指标、综合损失指标、高低压电压合格率指标、电能表的校验轮换率指标、电能表实抄率指标、补偿电容器投运率指标、客户单位的功率因数指标等,这些指标的制订要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落实,以保总指标的实现。

(2)线损分析

线损分析是通过对过去线损形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降损活动,实现最好的降损效果。线损分析常采用的方法有电能平衡分析、理论线损与实际线损对比分析、现实与历史同期比较分析、与平均水平比较分析等,分析应该有重点,有针对性。

(3)加强运行管理和营销管理

运行管理措施包括:a.调整线路设备的功率因数,按照负载的变化及时投切补偿电容器;b.调整线路电压,使电压处在合格范围,又处在经济运行状态;c.调整变压器的负载率,使其运行在经济运行区。

结语

在采集实用化下的10kV线路线损管理中,将线损管理工作与普查、稽查等营销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了对全省线损管理工作中共性、特性问题的全面分析,有效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了降损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同期线损也使得采集实用化率的有效提升,推动了电费管理工作、负荷监测工作、窃电稽查等工作的自动化开展,对于业务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规则进行了规范,促进了用电信息采集工作在电费自动核算、窃电后台稽查等工作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线损统计工作的准确性,促进业务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探析降低配网线损管理的技术措施[J].曹张锋,高清湖,赵书涛,黄涛.通讯世界.2016(03)

[2]从技术角度和管理角度浅析线损管理[J].戴均祥.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6)

论文作者:樊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基于采集实用化的10kV线路线损管理研究论文_樊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